他是农民口中的“大哥”,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待农户就像待自己的兄弟朋友一样;他是大伙心中的“夫子”,30年的工作经历,总是能为身边人指点迷津。
他就是汪建业,是安徽广德农商银行彭村分理处的一名普通信贷员,凭着对农村金融事业的热爱,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着基层信贷员不平凡的业绩。
行走在乡间的“泥腿子”
在几十年信贷工作中,汪建业始终坚信“知农才能更支农”的道理,只有熟悉包片村的环境和情况、了解农民生产经营需求,才能更好地支持农民的农业生产,也才能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正是由于这个信念,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工厂车间,他走千村、访万户,与农民朋友促膝交谈,或了解他们金融服务需求,或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或为他们增产增收出谋划策……在知农的基础上再去支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人品是放贷的“试金石”
汪建业的办公桌上,整齐的堆放着所管辖农户的经济档案,上面详细记录了其贷款信息。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这些档案。正是由于这个习惯,每当他谈起某个贷户时,总能对贷户的情况娓娓道来。
几十年的信贷工作,让汪建业总结出了基层信贷工作的经验。他经常说:“人品是放贷的‘试金石’,只要人品好,在当地的口碑不错,平时家庭和睦,对父母孝敬,这样的贷款可以放,也一定收得回来。”
此前,客户姚传红找到汪建业要求办理3万元信用贷款。在贷前调查过程中,他发现客户家中条件确实不好,妻子常年患病、儿女都在读书。当
时,对姚传红是否有还款能力,汪建业担忧了许久。但通过深入调查,他了解到姚传红能吃苦、有诚信、有责任。于是,结合姚传红的实际情况,汪建业给予他3万元的贷款支持。多年来,姚传红从未逾期过一次贷款。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汪建业总是说:“我们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户、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而我们这些基层信贷员更应在‘农’字上做足文章,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业生产、熟悉农户需求,并在知农的基础上,支农、惠农、富农,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贷户杨成林从20岁开始就与当地信用社有了第一笔信贷往来。由于年轻肯干,头脑也比较灵活,他凭着信用社贷款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由于这几年积攒了些资金,他决定购买祠山岗六队的茶叶初制厂。这一次他又想到了汪建业。在完善贷款各项手续的前提下,广德农商银行彭村分理处给予他3万元的贷款支持,在其经营过程中,汪建业仍不忘“扶上马后送一程”,主动与其联系,及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今,杨成林不仅拥有了300余亩茶地、几百亩苗木,还扩大了初制厂的机械设备,建起了高楼。
平凡之中见神奇,敬业之中显才能。汪建业先后多次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每当被问及工作为什么能做得如此出色时,汪建业总会笑着说:“我的工作就是为农民服务,我所做的,也只是我的本职工作而已。”
正是因为这份“其实没什么”“都是应该的”的朴素情感和对农村金融工作的热爱,才让汪建业无怨无悔地在这方热土上扎根耕耘。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容易的事情做透就是不容易,汪建业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农金人的最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