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农业银行浙江衢州分行瞄准金融服务“三农”关键点,围绕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举措,以科技和创新引领服务,加大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信用大数据方便农户贷款
江山市凤林镇苗青头村村民周巨满告诉笔者,前不久,他因缺少采购化肥资金而发愁,好在衢州市农行为其发放的10万元贷款帮他解了燃眉之急。据介绍,农户申请贷款使用“惠农e贷”业务即可,且操作程序全在手机上完成,大大的缩短了“等贷”时间。
周巨满口中的“惠农e贷”是由农业银行推出的“三农”互联网融资业务。该产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围绕农民的生产链、供销链和消费链,通过“线上”“线下”收集、筛选、分析数据,构建村民信贷档案数据库,为信用合作提供依据。其中,“线下”以整村推进方式,与“村两委”合作,进村入户收集资料,实地走访形成“一村一表、一户一档”。“线上”则是加强与财政、农业以及“三位一体”服务联合部门对接,多渠道采集特色农业数据源。农业银行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从源头将真实、客观的农户生产供销等数据导入到信贷档案中。
此外,依托互联网技术,“惠农e贷”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减轻了农民融资负担,有效破解了农民融资难、慢、贵的问题。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当地7.67万农户建立信贷档案,发放“惠农e贷”2.58亿元,较年初新增4601万元。
“光伏贷”让农民坐享收益
走近衢江区云溪乡棠陵邵村,笔者看到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安装了一排排蓝色光电板。
据村民邵正茂介绍,这一排排光电板让他每天都能“躺着赚钱”。
原来,该项目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广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老百姓把屋顶上的阳光进行有效利用,光伏发电,除日常家庭用电外,多余的电量可以卖给国家,创造效益。
为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切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自2016年以来,衢州市农行在衢化支行试点,组建专业团队,实地走访,以“公司提供保证、农户出一点、农行贷一点”的模式,通过农户联保小额贷款等产品为抓手,全力支持农村“金屋顶”建设。
“贷款以信用方式发放,无需担保,突破了农户贷款担保抵押难的困境。同时,信贷资金向低收入农户倾斜,利率优惠,有效提高了农户申贷获得率。”市农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余红霞如是说。目前,该行已支持当地62户农户建设“金屋顶”,发放贷款178万元。在农行的帮助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利用光伏发电,实现增收致富。
“惠农通”为农提供零距离服务
“自从我这里装上了‘惠农通’,转账、汇款、交话费、买理财都能一站搞定,每个月要办理好几百笔业务,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呢。”常山县某村金融服务示范店店主刘红军说。
据悉,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因物理网点有限,存在金融与客户之间“最后一公里”距离的短板,特别是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手中有了富余的资金后,如何让闲置资金保值增值,成为困扰农户的一道难题。
为破解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衢州市农行积极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通过打造“惠农卡+惠农通+村级店+金融服务示范村”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努力实现普惠服务到村到户。
目前,衢州市农业银行共计安装1103台“惠农通”机具,基本做到“村村通”金融全覆盖。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惠农通”交易总量8.34万笔,交易金额2780万元,惠农理财余额1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