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新常态”下农信社创新转型发展的思考 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身定位 县域农商银行如何支持乡村振兴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提升农商银行人力资源效能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域农商银行如何支持乡村振兴

□ 作者 廖显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引路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金融服务力度、广度、深度仍然不平衡,金融服务供给依然不足。

面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诸多难题和困境,农商银行应坚持延伸服务广角、优化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渠道、创新服务产品,形成“精准化、精细化、差异化、多样化”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提供强大金融“驱动力”。

“多项机制”实现信息精准化

知农方能支农,实现双方信息对称是根本,农商银行应坚持“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定位不动摇,充分发挥根植于农、发展于农、服务于农的“草根银行”优势,从精准识别、精准沟通、精准反馈、精准回访入手,提升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和真实性。一是“多维度”信息采集机制。摒弃传统的“你问我答”等客户经理单向评价方式,从客户经理、村职干部、周边群众等多个维度收集同一农户信息,增强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农商银行对农户综合评价的民主性、准确性。二是“多方”信息沟通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与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居委会、社会团体等乡村职能单位的沟通链接机制,及时向其宣传解读农商银行惠农政策、惠农产品,发动镇、乡、村、社四级干部带头学习金融知识,带头利用金融产品杠杆作用撬动经济发展;一方面借助网点优势,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农户对农银行政策、产品等支农方式的认知度,将信息转化为农户经济决策时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三是“双向”信息反馈机制。坚持评级授信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依据、评定方式、评定结果及授信额度范围反馈给农户,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同时,建立农户评级授信复评机制,充分听取农户诉求,逐一核实,最终给予农户一个公正、满意、专业的评价。四是“单项”客户回访机制。产品好不好,使用人最有发言权,以单个产品立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客户回访工作,一方面调查农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收集农户对产品优化、产品创新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进行农户信息再采集,实时更新农户信息,实时了解农户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四化模式”实现渠道精细化

农商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应坚持以打造“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为中心,坚持渠道创新、合理布局、服务延伸、功能互补、资源倾斜原则,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为市场经济下“三农”发展注入“原动力”。一是物理网点“功能化”。打造交易结算、零售理财、融资服务、综合服务、综合全能等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一区一特色”功能型网点,增强网点功能与地方“三农”经济发展适配度,提升“差异化”服务质效。二是业务流程“简洁化”。以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三农”客户群体为中心,按照客户需求和为客户提供最方便、最优质服务的思路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并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的执行落实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和满足“三农”发展中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三是机具站点“精准化”。依据实际需求及机具功能,针对性的布放自助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POS机、EPOS机、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便民服务点等自助型机具和站点,以“最小成本”提供“最高质量”金融服务,实现服务与需求“点对点”“面对面”。四是渠道功能“全面化”。充分考虑产品开发与自助渠道的对称性和通用性,渠道服务于产品,产品依赖于渠道,实现自助渠道功能由“单一”向“全能”转化,让客户可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相同服务,提升渠道使用率和满意度。

“订制模式”实现产品差异化

农村金融服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金融产品主体单一现状,从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着手,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源配置质效,“量身定制”适合农民、传统农业改造、新型农业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特色旅游业等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导作用行业的贷款产品,解决“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期限定制。根据客户行业性质、资产转变周期等特点,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定制“生产周期型”、“临时周转型”贷款产品,确保贷款周期与生产周期相互匹配。二是额度定制。综合涉农企业产品质量、市场需求量、产品销量、资金回流率、循环周期等因素估算企业现金流共计及还款能力,按比例测算贷款额度,定制“逐年递减型”、“逐年递增型”大额贷款产品,最大限度满足生产资金需求。三是利率定制。针对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型农业客户群体,核算符合客户群体发展规划的贷款利率,定制“保本型”“低息型”贷款产品,降低农业主体融资成本。四是担保定制。不断探索存货抵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适合涉农中小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解决涉农客户群体担保能力不足难题。五是渠道定制。对产权明晰、发展向好、前景可观、退出机制健全的优质涉农企业,定制“贷转股”融资机制,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控股与被控股关系,将还本付息转化为按股分红,增加企业有效供给,摆脱成本高、担保条件苛刻、期限结构不匹配融资的束缚,培育企业新的发展动力。

“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多样化

坚持“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思路,推进同业、异业深度交流,构建多渠道、多维度、多形式合作机制,助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多箭齐发”。一是银政融合。协调地方政府向农商银行倾斜财政涉农资金、涉农项目获得率,促使农村资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适当的形势流回农村金融市场;协调政府设立涉农信贷风险基金,缓释支农风险;借助政府力量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打击、纠正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建设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支农风险。二是银税融合。推动银行、税务部门业务深度融合,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争取税收政策支持,降低涉农业务税收比例,减轻赋税压力,增强资金实力,提升支农内生动力。三是银保融合。推动保险公司发挥经济补偿功能,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增加农业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针对性险种,有效分散、降低农业风险。四是银银融合。加强与国有商业银行等同业合作,做大做优同业拆借等资金业务,努力争取央行支农再贷款支持,提升资金实力,增强支农后劲。五是银担融合。深化与地方担保公司业务融合,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担保模式,突破“三农”融资瓶颈。六是银企融合。深入推进与新型农业主体“抱团发展”,支持地方特色企业发展壮大,助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纵深发展。

(作者系四川平武农商银行董事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