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3月1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安国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存贷款余额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 陕西省银协研究制定减费让利举措引导银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创新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振兴江西农商银行累放贷款1219亿元 图片新闻 明确重点支持领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新疆自治区农信社计划新增贷款230亿元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确重点支持领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学习贯彻《《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系列评论之三

□ 本报记者 本报评论员

明确金融重点支持领域,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方向,乡村振兴也有望迎来更多金融“活水”。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丽村庄,乡村面貌已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更是提出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据有关部门预测,仅今后5年内,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7万亿元投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需求量巨大。虽然涉农贷款呈增长态势,但长期以来由于“成本高、风险高、效益低”,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机构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以精准扶贫为例,2020年以前,乡村振兴的重点就是脱贫攻坚。农村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将优先满足精准扶贫信贷需求,新增金融资源也将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坚持姓“农”的本色,抓住各项扶贫、支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供给,以乡村需求为着眼点,因地制宜,为乡村振兴量身定制了金融产品,加快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实体经济发展,并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推动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按照穿透式原则,建立金融支持与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确保真扶贫、扶真贫、早脱贫。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所作出的贡献尤为突出。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3万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88.9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41.01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429.13亿元。

仓廪实则天下安。“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新提法,引起众多关注。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今天这样一个更加注重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内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更显紧迫和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目标就在于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此,未来几年内,金融机构将会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做好国家粮食安全金融服务,以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并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与资本有效对接,确保任何时候饭碗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了当前最活跃的引领性发展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优质客户。据悉,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00万家。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结构优化转型等情况的发生,这一群体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愈发突出。针对此问题,最有效地解决方式就是强化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方式。金融机构根据不同主体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并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性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营,探索完善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模式,增强金融资源承载力。但就当前情况而言,农民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抵押物、商业回报不确定性较大以及受到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制约等。近几年,金融机构积极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进而解决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如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押质押融资模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兴旺”被置于首位,这表明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通常需要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聚焦产业兴旺,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要促进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还要着眼于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只有全面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乡村振兴,扮靓美丽中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