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内江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樊建松(右)在四川省农信联社内江办事处党委书记覃才荣(左)陪同下到农业园区调研发展进度。
2018年以来,四川省农信联社内江办事处带领全市农信系统把脱贫共建作为首要政治任、中心工作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定不移倾力支持“三农”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当地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加大信贷投放。截至2018年末,全辖涉农贷款余额233亿元,比年初增加25.35亿元;“两权”抵押贷款余额1344.5万元;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61户,投放贷款19.5亿元。
“农信社姓农,农信社的根在农村,我们的血脉里已经深深刻上了土地的烙印。服务‘三农’是我们的根本所在,做好金融扶贫,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最接近贫困农户的金融机构,我们了解他们的难处与需求,工作中都投入了真情实感。正因为有了这份担当、这份感情,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始终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内江办事处党委书记覃才荣在2018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加大信贷投放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2018年5月12日,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节目对威远县越溪镇俩母山村积极发展黑猪养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情况做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其中威远农商银行支持的养殖户吴永祥成为报道焦点。
据了解,吴永祥利用当地政府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威远农商银行越溪支行支持的15万元“内江黑猪”产业专项贷款,流转集体土地0.61公顷,建成两个标准化单元猪舍,初期已达1500头养殖规模。养殖场发展后,村上每年能收入3万元的集体收入,其中1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2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威远农商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或使用支农再贷款撬动发展产业,围绕川茶、川菜、川果、川猪等特色产业,因村因户施策,逐村逐户落实,在54个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着力打造了4个5万亩产业扶贫基地,支持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60余户,带动贫困户5728户脱贫。
此外,资中县农信联社全力做好涉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文化餐饮服务、集贸商业等行业涉农信贷需求。2018年以来,该联社累计发放该类贷款19亿元;对资中县鹏达良繁猪业有限公司等18户企业执行基准利率,共办理了19笔、1.7亿元;发放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及农资产品经销商贷款8000余万元;向以鱼溪响水滩休闲农业和休闲旅游示范区经营者及其股东累计发放贷款400余万元;协助政府打造银山到公民万亩血橙示范片、苏家湾——双龙——骝马晚红血橙产业带、鱼溪——归德——球溪——龙结血橙优高产基地三大板块融合而成的资中血橙经济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共享血橙贷”产品,向资中县共享共建模式经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血橙种植户发放贷款3650万元。
而隆昌农商银行积极支持政府实施的“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产业发展方案,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分享收益。近年来,该行先后扶持了四川润兴乡源农业有限公司1000亩龙虾养殖、金鹅街道办光辉村富炜家庭农场、盘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隆昌县红枫园家庭农场、泡菜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农业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股权式契约式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把贫困户带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以支农、支小、支微、支散为工作核心的内江农商银行致力于为内江市“三农”、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构建金融“连心桥”,以特色农业为重点支持“三农”,以支持蚕桑、大米、生猪等产业上下游发展为重点,积极支持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布局;重点支持了东兴区赵家坝、市中区黄河湖等一大批新农村综合体、新农村示范片和新村聚居点建设,实现了示范带内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2018年,内江农信系统扶贫贷款投放增量和存量均居全市银行同业首位,全辖累计投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产业扶贫贷款、项目扶贫贷款等各类扶贫贷款43.16亿元。全市农信系统结对帮扶8个贫困村、贫困户154户,累计向100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17.6万元,帮助发展生产实现自我造血脱贫。
(走访现场)
推进“双基联动”助力脱贫攻坚
“感谢党,感谢农商银行,感谢董事长……”2019年春节前夕,在全安镇花洞村一幢刚刚经过改造、修葺一新的农舍院子里,年逾80高龄的村民段大如颤颤巍巍地拉着内江农商银行董事长覃才荣伸过来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段大如家是内江市全安镇花洞村有名的贫困户,一家三口几十年一直住在四处漏风、破旧不堪的危房里,因为穷,40多岁的儿子一直没有娶上媳妇。内江农商银行驻村工作组了解情况后,为他争取到了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但是依然存在不小的资金缺口。
在下乡进行一对一帮扶的过程中,内江农商银行董事长覃才荣得知这一情况,亲自到段大如家中现场查看核实,2018年隆冬时节,当覃才荣走进段大如的家时,他震惊了,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一个床,和堆在床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厨房、卧室和猪圈几乎没有隔离,屋子里散发难闻的气味。仔细询问后得知,段大如和老伴儿均年事已高,没有劳动能力,全家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目睹此情此景,覃才荣当即表示,由该行出资帮助段大如改建危房,他责成随行的办公室副主任尽快做出一份改建方案和预算,然后找施工队抓紧施工,一定要在过年前让两位老人住进改造后的“新房”。一个多星期以后,改建完工,覃才荣再次来到段大如家,仔细查验了房屋改建的每一个环节,并送上米、面、油和慰问金,向两位老人嘘寒问暖……
“2014年村里修公路,农商银行捐了5万元;给村里贫困户购买鸡苗,又捐了2万元,喂大后再返购回去;村里的党群活动中心购置办公设施,捐资17万元;现在村里建了农村金融服务站,办起了金融夜校和农民阅览室,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采访过程中,花洞村村主任陈淑辉对内江农商银行充满感激。
对花洞村的帮扶只是内江农信推进“双基联动”,以“党建+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建档评级全覆盖的一个缩影。内江市委书记马波在参观花洞村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时,对内江农商银行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根据地方党政要求,内江办事处全辖定点帮扶威远县龙会镇互助村、市中区全安镇花洞村、东兴区杨家镇龙滩村、资中金竹林村、隆昌天峰村等8个贫困村,共计委派4人脱产到村帮扶指导,其中两人任“第一书记”,两人任驻村干部。全辖累计到村帮扶指导508次、结对帮扶154对贫困户、446人。
为确保扶贫精准度,内江农信办事处相关领导多次深入帮扶村中,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多次召集“坝坝会”,与贫困村民促膝交谈,找穷根、理思路、想对策。掌握了贫困户基本情况后,再同村干部、党员一起研判,贫困户缺什么?能干什么?一户一户地梳理。
内江农商银行坚持扶贫小额信贷“两个100%”的工作目标,做到信息采集全覆盖、评级授信全覆盖。建立贫困户经济信息档案6.14万户,全面摸清了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金融需求等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100%给予信用评级,对符合授信条件的贫困户100%给予授信,对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良好信用、有产业发展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满足其贷款需求,做到简化办贷流程、限时办结、应贷尽贷。通过信贷支持贫困户,个人精准扶贫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400余人,产业、项目扶贫带动2.12万人实现增收。
内江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银行信用中介作用,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让贫困农户想创业、敢创业,想贷款、敢贷款。内江办事处牵头成立以县级行社团委(支部)为主体力量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依托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农民金融夜校”等活动,积极开展征信知识、防诈骗知识、金融知识宣传和扶贫政策普及,引导群众树立“借鸡下蛋、下蛋还鸡”的创业意识,实现群众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不仅让脱贫人口能够“站起来”,而且要能由“站着看、等着扶”向“想办法、主动干”转变,激发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推动群众依靠贷款资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而实现脱贫致富。仅2018年,全市农信系统就开办金融夜校63次。
内江农商银行用好教育扶贫基金,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倾斜力度,有效缓解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问题。积极招聘家庭困难大学毕业生,接力助学圆梦“最后一公里”。为抓好生源地贫困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发放工作,2018年,全市农信系统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30笔,金额365万元。内江办事处还多次组织农信员工捐款,积极支持内江市“栋梁工程”,累计捐资40余万元,帮助600余名贫困学子顺利走入大学校门,四川省联社内江办事处连续3年被中共内江市委评为“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活动先进单位。
威远县龙会镇互助村地处偏僻,农业生产条件差,全村776户、2075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19户、360人,脱贫任务艰巨。经过多方论证,内江农商银行和村委会确定以发展桑蚕和果桑为突破口,带动村民脱贫。据村主任王章云介绍,目前,该村种植蚕桑1400余亩,果桑520亩(目前实际投产360亩),覆盖全村80%左右的村民,2018年养蚕2200张,平均售价1500元/张;果桑保守估计亩产2000斤,按现在市场价格,平均每亩产值7000元。目前全村贫困户已有93户、276人实现脱贫。同时,内江农商银行出资40万元,帮助该村用于道路改建和村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建设。
自2016年开始,威远农商银行在永和村、互助村、黄泥村、铜锣村、五星村、秧田村、老君村以及龙王坝村等贫困村实行银行购菜种、周萝卜蔬菜专业合作社教种植、威宝食品公司收购加工的合作机制;与村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让贫困户放心种植。威宝食品公司和周萝卜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威远农商银行贷款余额2500余万元,通过银企合作,帮扶面达县内6个乡镇31个行政村,带动1.2万户农户和120余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
创新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致富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进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最管用的办法,有了产业就能拉动就业,增加税收,扶贫攻坚也就有了“造血功能”,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能,才能留住农业的根。
近年来,内江农信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全面激发产业活力,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推动“支持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支持一批龙头,带动一方百姓”的扶贫效应显现,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带动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特色产业项目,引导农民盘活土地、农房、林木、人力、农村闲钱、集体资金等资源资产。
针对贫困户无技术、无项目、无销路实际问题,依托特色产业、致富能人和新型合作组织,以农户承贷承还、合作社(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方式,走“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信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使贫困农户直接与优质企业、优势产业对接,有效解决单户种植失败率高、销路困难等问题,以“抱团取暖”产生致富的集群效应。
“多亏了资中县农信联社支持,我们才有了发展资金。”记者走进四川光辉好口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邹辉对农信社给予的帮助念念不忘。同时,针对村民的收入,他给记者算了几笔账:“一是土地流转金800~1100元/亩;二是果树管护劳务收入,幼树期3~4元/株,100亩地,一个人年收入两万元左右,挂果期更高;三是种苗收入,这块收入最大;四是出苗的收入,一般一株200~300元;五是组团外出打药、施肥等劳务收入;六是车间上班,分选工一天60~70元;基本没有闲时,一般的果树第四年进入丰果期,人均年收入8~10万元,主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村民有了持续收入,返贫的可能性就小了”。
四川光辉好口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资中县渔溪镇鲶鱼村,于2014年9月入驻内江国家农业园区,目前已打造成为国内著名血橙基地,曾荣获2018年全国46家示范园区综合验收第二名、现场验收第一名。
该公司按照“共创、共享、共生、共赢”的经营理念与“阳光、共赢、简单”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打造“共创农场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与农文旅融合发展。该公司在渔溪镇鲶鱼村创新试点“公司+种植户”,“土地+果树”入股模式,目前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总共流转土地1.3万余亩,涉及13个村,1700多户;近年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60人次,直接安置农民就业326人,直接帮助贫困户128户。
威远农商银行因地制宜创新推出金融精准扶贫五大模式:“银行+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蔬菜振兴模式,实行银行购菜种、周萝卜蔬菜专业合作社教种植、威宝食品公司收购加工的合作机制,带动1.2万户农户和120余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促进贫困村人均增收2000元。“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川果振兴模式,重点扶持以威远金四方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无花果“深加工”和以四川久润泰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无花果“精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周边上万户果农,打通了威远5万多亩柠檬、樱桃、草莓等水果销路。“银行+特色产业+农户”的川茶及中药振兴模式,支持复立茶业和高山云雾茶业等龙头发展壮大,推动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万余亩,带动小河、碗厂、越溪、镇西、新场等多个乡镇的经济增长和22个村社山区农户的就业增收,茶农户均种茶收益5万余元;投入贷款1.3亿元支持辖内中药材龙头企业百胜药业公司,推动中药材种植板块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值8000余万元。“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川猪振兴模式,与省、市、县农担公司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紧牵德康公司养猪流动资金保障和代养费持久不降、育肥猪全回收的“牛鼻子”,推动实行种养循环模式,带动了辖内多家“内江黑猪”黑养殖场的发展。
3月13日,当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威远县界牌镇桥凼村的“康桥·恬园”乡村生态旅游区,一幅欧陆风情与东方田园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精心打造的人工湖如同一块碧玉静静地泊在错落有致的自然坡地中,惠风和畅,杨柳依依,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浸润在这一木一草之间,置身其中,恍如梦幻。
据悉,威远县“康桥·恬园”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是2018年市级重点项目,该项目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为着力点,致力于打造集旅游、康养、现代农业等于一体的国家4A级乡村情感体验旅游区。计划总投资3.99亿元,占地面积4790亩,分三期建设,预计2023年全面竣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已流转土地2000亩,完成了湖泊景观基础工程、环湖道路路基建设、果园建设和生态垂钓区等建设内容。威远农商银行对该项目初期授信1000万元,根据项目进展已用信300万元,有力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彭良富现任隆昌市金鹅街道办光辉村村主任。起初,他只是一名跑长途的货运司机,2014年回乡组建富炜家庭农场,从起初单一种植、养殖经营逐渐到现在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他创办的七里香豆制品有限公司目前日产两千多斤,供不应求。生产豆杆所剩下的豆渣用来饲养生猪,家禽的排泄物又可以用来喂养鱼,致力于打造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已吸纳了近100名村民(其中36名来自贫困户)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000余元。
彭良富在曾经养育过他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道路。致富同时,不忘帮助乡亲,他带着13户贫困户一起创业成立了隆昌县众智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来又增加了8户,按当年脱贫标准保底分红收益3600元,加上务工收入每月2300元,帮助这些贫困户成功脱贫。
彭良富对记者说:“咱这个家庭农场,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亏损,多亏隆昌农商银行支持,才让我的家庭农场开起来了,果也挂了,猪也养肥了。这不又向隆昌农商银行贷了60万元的款,准备扩大规模,引进优良品种,探索更有效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力争使周边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光照村的邱联合通过早年的打拼积攒了一些资金后,创办了“隆昌县红枫园家庭农场”,2013年4月,邱联合购买了40多万元的红枫树苗,因为季节原因,沥水条件考虑的不够,树苗纷纷死亡。加上前期付出的10万余元土地流转费,50多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在邱联合万般沮丧的时候,隆昌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实地考场以后,从2013年开始对邱联合支持资金,2013年至今陆续支持邱联合585万元贷款,持续“输血”。2017年,邱联合的种植园区收到了第一笔订单,销售出去一批价值10余万元的成苗,这大大增强了邱联合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据统计,红枫种植园共带动了50多户农户就业,共计200余人,帮当地农民创造了人均6000~8000的收入,带动多个贫困户脱贫。光照村3组66岁的村民徐泽友就是其中之一。妻子生病,子女外出打工收入微薄,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徐泽友在农场做一些除草施肥的零活,一年也能收入1万元左右,在加上每年3000多元的土地流转固定收入,从此走出了贫困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