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4月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文艺 三月你好 植树节 期盼一顿团圆饭 挑战命运超越自我 待到冰雪消融时 晋商信用制度的变迁 春花怒放 村主任孟良 领导艺术 学习强国满满正能量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商信用制度的变迁

□ 作者 郑 宇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晋商像静夜长空划过的多彩彗星,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为“信用”,他们纵横明清商界500年;亦是“信用”,使晋商走向衰落,落寞收场。作为主角的“信用”,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始终决定着故事发展的走向,用历史书写着“以诚立商”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信用”的角色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信用机制也在变迁中发展着。

“信用”是一种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根植于文化,是信任的熔炉,是一个经济体健康与否的关键。对晋商信用制度来说,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伦信用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文化”为主流。孔子以“仁”为核心,董仲舒则吸收先秦儒家之长,讲儒家基本道德归纳为“仁、义、礼、智、信”。晋商在经营过程中,将信任和忠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贯穿于晋商经营始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商业理论。而传统文化中的仁义、诚信也成为弥漫在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诚信,就会出现一种“集体主义惩戒机制”,即人们会排斥不诚实的人。当诚信成为新的博弈规则时,商人将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深深懂得,只有讲求诚信,才能近悦远来;取不义之财,只会自塞财源。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晋商企业中,东家与大掌柜的关系采取“用人莫疑,疑人莫用”之旨,被东家赏识的经理,则会以忠义报答东家知遇之恩,在年终交出满意的答卷。在与蒙商、政府、个人商户等进行交易过程中信守承诺,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信誉。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交易的时空限制,为企业扩大销售额提供了可能。然而,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交易双方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信用风险。而防范信用风险,也成了晋商信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唯一宝贵的资源是人,真正的风险也潜藏在人里面。因此,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普通雇员,在选拔中规定必须为山西人,且必须有家道殷实者担保,并且通过实际业务操作给每个人锻炼考验;对掌柜,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同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另外,东家还通过薪金制和人身顶股制等方式进行激励。

在业务经营中,通过资本筹集制度、防伪密押制度、薄记制度、“过标”与“标期”制度、业务报告制度等准确了解经营状况,把握市场动态,防范风险,牢牢掌握了经营的主动权。

明清时期,政府作为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官商结合的合约交易方式,成为晋商重要的商业实现方式,影响晋商信用发展。一方面,晋商依靠政府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不断扩展票号,实现汇通天下,至此,晋商发展达到了巅峰。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参与游戏的双方都遵守游戏规则,若有一方违约,必然会打破这一均衡。而政府在参与社会信用的过程中的特殊角色(即,既是博弈的参与者,又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守护者)决定了晋商与其合作,必是在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随着清末政府走向衰落,国家机会主义盛行,开始通过暴力手段强制募捐,改变了晋商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额,改变了其信贷规模。至此,双方的均衡逐步瓦解。而作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政府不讲信用,人们对晋商的信任也逐步瓦解。

信用制度是晋商的灵魂,悲哀的是,清末,社会环境动荡不安,靠共同观念维系的内在控制机制无法正常运转,内在控制的软约束和无效性显现出来,导致了晋商信用瓦解。

如今,改革开放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信用问题日益凸显,“信用”成为了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除了制定专门信用管理法律与信用管理制度、加大对失信者惩处力度之外,要认识到,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共同的文化信念,从而形成彼此之间的一种高度信任关系,将大大减少信用成本。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