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文艺 书 法 妈妈的红手套 青春新标签 老家雨中行 世园会一角 春日樱花开 让一路阳光相伴 门坎坡村的变化 春天来了 唱响劳动者赞美之歌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雨中行

□ 作者 肖江民

我的老家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太行山脉一个小村庄, 距离市区70余公里, 不足90户人家。我参加农信社工作已有15年了,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念老家的父母。四月下旬的一个周末,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 我带着媳妇和儿子回老家看望母亲。

驱车40分钟便到达了村里, 母亲早已在门口等待。一只手扶着门框, 一手打着雨伞, 望着我们来的方向。细雨包裹着她瘦小的身躯, 雨水被风吹过沾在她丝丝白发上滴滴落下, 部分衣领已被雨水湿透, 她却丝毫没有察觉出来。母亲见我把车停下, 迈着小碎步急步走过来, 边向我们虚寒问暖, 边从车里抱过孙子进屋去。

母亲昨天得知我们回家, 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用院里那口木柴铁锅, 炖了满满一锅鸡块和猪排。咕嘟咕嘟的声音从锅中有规律地传出, 浓烈的香气慢慢悠悠弥漫了整个小院。

“爸爸, 我想去看杨爷爷家那头大黄牛, 可以带我去吗? ”“乖, 当然可以, 爸爸也想看看。 ” 我俯下身子轻声对儿子说。稍作休整, 留下媳妇帮母亲做饭, 我带儿子去看大黄牛。

家门前有一条小河静静地从村中穿过, 长年流着清澈的溪水, 小河虾、 河蟹、 泥鳅每年开春天气变暖后都会爬出自己的窝, 成为小河的主人。小河里流淌着我许多童年的记忆, 与几个儿时伙伴, 时常在这里逮虾捉蟹, 追逐嬉闹。

街道旁住着的四邻, 还是儿时的四邻。屋舍不再是我小时候的石头房子大土坑, 经过翻新改造, 都变成了铁门红砖青瓦新农舍。如今每家每户都装了空调, 连着网络, 换了新家装, 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改变。大门上贴着我年前送给他们的农信社印制的春联, 在雨中显得格外醒目。外墙上刷着蓝底红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共建山清水秀家园” 等标语, 与红墙青瓦交相辉映, 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哞哞哞” 一阵老黄牛沉闷的叫声穿过细雨, 从前边传来, 我俩便顺着叫声寻去。突然, 儿子紧搂我的脖子惊呼 “爸爸快看, 牛! ” 。这是一座废弃的老房子, 被改造成了牛棚。一头健壮肥硕的大黄牛静静地卧在那里, 悠闲地嚼着青草。“呦!江民回来啦, 孩子都长这么高了,长得可真俊啊! ” 耳旁传过来了熟悉的声音。我扭头一看, 原来是杨四叔。他手提一个装满剩饭剩菜的塑料桶, 是给大黄牛加餐来了。

说到杨四叔, 他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也是村里的首富。由于头脑灵活, 为人诚信厚道, 早些年靠做点小生意, 积攒了一些本钱、 经验和人脉, 现如今在村里搞起了养殖业。开春后他从乡镇农信社申请了流动资金贷款, 弥补了资金缺口, 更新了养殖技术, 扩大了规模。午饭点到了, 我忙与杨四叔寒暄几句, 向他道谢道别。

雨水哗哗作响, 落在屋顶上顺着瓦口流下, 在院里的石板上激起晶莹的水花, 向四面八方散去。母亲忙着端盘拿碗, 瘦小的身影在雨中穿梭着, 丰盛的饭菜准备了满满一桌。每次回家都是同样的情景, 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 汗水满额, 嘴里却念叨着不累。

吃过午饭后, 母亲照常提来塑料袋子, 端来筐子, 里面装满了核桃, 拾掇一堆食物嘱咐我走的时候带上, 这些核桃产于自家承包的山上。这些年, 村民们在村委的号召下, 荒山分包到每家每户,在荒山上造出一道道梯田, 山上栽满了栗子树、 核桃树、 柿子树、 大枣树和杏树。村里人现在栽树比种地的积极性都大, 享受到了种植果木带来的红利, 不仅摘掉了 “穷帽子” , 还捧上了 “金饭碗” 。

村里的杨树林跟我年龄相仿, 他正是靠经销山货腰包鼓起来的。中专毕业后回到村里, 嗅到商机, 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成立山货收购站。线下收购中药材、柿饼, 栗子, 核桃等山货, 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联系买家, 寻找销路。在他的带动下, 现在相继做山货经销生意的村民多达十多家。有时候回家遇见了, 我俩总得聊上一会儿。

雨还在下着, 没有要停下的意思。母亲送我们上车, 直到我驾车驶离, 她才转身慢慢向家走去。淅淅沥沥的细雨渐渐的模糊了她瘦小孤单地背影, 渐渐模糊了一个正走在新时代奔向小康生活的小山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