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湖南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赴新宁农商银行调研 江西省农信联社加大信贷投放优先满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需求 陕西省自5月20日起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 图片新闻 新疆农信联社与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合作为地方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投放近50亿元贷款支持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建设 剥离“历史包袱”清收不良资产加快农信机构产权制度改革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剥离“历史包袱”清收不良资产 加快农信机构产权制度改革

□ 本报记者 杨喜明

为了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农信社创新服务方式与信贷产品,以期达到服务“三农”、让当地政府满意以及实现自身发展的多赢局面;也是为了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各项指标的完成,以期达到“转身入行”之目的。日前,已有一地方的农信机构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农信社却不能实现“华丽转身”,追溯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不良贷款指标的影响。多位信用社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农信社形成的不良贷款是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造成的,仅依靠农信社自身根本就无法解决,希望在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政策剥离“历史包袱”,让农信社轻装上阵。

“历史包袱”成为改革主要障碍

有业界专家指出,农信社的“历史包袱”有三个主要来源:不合理制度造成的资产质量问题,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等;制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呆账,如农业银行与农信社脱钩过程中的资产分割与划转;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性因素导致的资产问题,如高通胀时期的保值贴补挂账。

除了上述谈到的几种原因外,信托、农村基金会、城市信用社并入农信社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包袱,已成为农信社改革的直接障碍。尽管2003年启动的这一轮改革,国家给予农信社有史以来最大的资金扶持政策,置换了农信社系统约1600亿元的不良资产,但在实施五级分类之后,许多潜在的不良资产已经暴露出来。

不良贷款对支持“三农”和农信社自身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山东省一位基层联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产生不良贷款后将影响农信社收益,削弱支农水平。“不良贷款占用了信贷规模,导致收益率下降。如果不良贷款上去了,就不能发放支农资金。因此,不但信用社自身发展受影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也会减弱。”

多位农金系统人士谈到,若产生不良贷款将对银行自身发展影响很大。不良贷款是监管部门对农信社重要的监管指标之一。如果不良率上去了,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各项指标将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农信社正在走商业银行之路,不良贷款是成立农商银行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不良贷款不达标,就不能走上改制成为农商银行之路,将对农金机构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若产生不良贷款将对农金机构产生声誉风险。若一个地方不良贷款较多,那么该地的诚信环境也会较差,会出现跟风现象。看到别人不还款,本来想还款的人也会出现观望状态,甚至于产生不还款心理。如此一来,当地诚信环境会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多措并举清收不良资产

河南省一位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清收不良贷款中,他们主要从“内部”下工夫,实行了严厉措施,全面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在清理的基础上,划分为客观责任贷款和个人责任贷款,按不同情形和不同性质区别追究责任。对客观责任贷款逐户落实管理责任人,并分配清收任务,实行绩效挂钩。对个人责任贷款逐户落实包收责任人,由责任人逐笔签字认可,或由稽核审计认定,实行处罚处理并举。他把这种做法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做人造钻石,必须经过高温高压,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成品。”

不少农商行负责人向记者谈到和以上大同小异的清收办法。安徽省有位农商行负责人表示,他们则从“外部”上下工夫。积极同当地政府沟通,获得政府减免税收,或用土地、公园等置换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在这方面,安徽省不少地区取得了成功。广西自治区则采取股金溢价发行方式,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黑龙江省农信联社伊春市农信社在“外部沟通”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伊春市办事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积极同政府沟通,讲农信社对当地经济所作出的贡献,并说明我们在转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赢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注入1.5亿元资金,减免税费3100万元,用土地置换1.7亿元。当地政府的有效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农信社的产权制度改革进程。”

记者了解到,各地省联社也在积极帮助基层社清收不良资产,而且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们积极和社会有关部门协调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农信社的不良资产,据了解,有些省联社正在实施这样的清收办法。

打造诚信环境也是解决不良贷款的有效措施之一。一位省级联社办公室人员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农村的诚信环境,光靠一家机构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综合治理工程,需要人行、银保监会、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携手打造农村诚信环境。”

专家呼吁出台政策扶持

由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因为家底不足,想给予农信社支持,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用社人员反映,他们多次和当地政府沟通,但收效不大,就是给些土地也是偏离经济中心的地界,变现很难。虽然他们从“内部”进行了严厉清收,但因为历史留下的包袱沉重,仅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化解。

对此问题,银保监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从2010年起,银保监会陆续制定实施了相关制度办法,支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或股份制的农村信用社,并指导农村信用社引进新的优质合格股东。另外,银保监会一方面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财政、税收、货币等扶持政策,指导各级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同时,鼓励引导各地农村信用社实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资扩股。

全国人大代表杨秀华建议,应给予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农信社更多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化解“历史包袱”,支持其发展壮大,进而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

“对于农信社的‘历史包袱’问题,虽然央行置换了一部分,但这远远不够。”农村金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孔祥智教授建议,国家补一部分,地方政府再补一部分,将历史原因留给农信社的“包袱”彻底的消化掉,使其轻装上阵。他还表示,对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的处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业银行管理期间转移给农信社的不良资产,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对信托、农村基金会、城市信用社并入的风险资产及地方政府行政干预造成的资产损失,应有地方政府承担责任,予以解决;对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经营造成的风险资产,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通过呆账核销等手段予以解决。与此同时,如人民银行提供无息再贷款、税务部门实行减免税收等扶持政策,支持农信机构健康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