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8月1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专刊 普惠金融的新密实践样本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惠金融的新密实践样本

调结构 强服务 塑文化

□ 本报记者 杨喜明 吴叶琪 通讯员 张斐斐

编者按: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推进。而新密农商银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凝心聚力支持“三农”发展,拓宽服务方式,创新信贷产品,用脚步丈量民情,依实情谋划施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新密实践样本”。

新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坤。

服务乡村振兴,农村金融责无旁贷。作为根植本土的金融机构,近年来,河南新密农商银行按照国家政策和省联社相关要求,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调整结构、加快转型,特别是以小额贷款为抓手,努力突破发展困境,探索出了以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密实践样本”。截至7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63亿元,较年初上升19亿元,占新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4%;各项贷款余额96亿元,较年初上升9亿元,增幅9%,占新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3%。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投放小额贷款3000笔、两亿余元,到目前投放小额贷款3.5万笔,贷款金额达32亿元,占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一。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农商银行在2018年河南省农信社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全省监管评级也从“3A”上升到“2C”。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有温度的。一项项傲人的数据证明,该行已然成为了新密境内网点最多、服务触角最长、资产规模最大、经营实力最雄厚的本土银行。

源源不断的工作激情,锐意进取的改革勇气,创新求索的智慧谋略。这是记者采访新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坤时的直观感受。这一特质,从他掌舵新密农商银行后就一直秉承着,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在新密农商银行这块“试验田”上不断精彩上演,如今,“试验田”变成了“示范田”。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李明坤董事长经营管理的一系列举措,愈发的清晰明朗。

让支农支小更有力度——通过抓思想、抓机制、抓服务,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水平,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径

实际上,新密农商银行的转型升级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了解,该行的前身是新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5年12月份改制,2016年1月以农商银行新的身份面世。挂牌成立之初,新密农商银行受内外部因素交织影响,发展可谓是“捉襟见肘”。由于长期以来,新密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耐火材料等传统产业,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资源型行业的大额贷款风险开始暴露显现。加之管理考核过于粗放、产品种类单一、员工队伍“庸懒散”等多重因素使新密农商银行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市场占有率低下、农村阵地失守的不利局面。重症须下猛药。该行领导班子痛定思痛,深刻反思,通过几番外出考察学习,反复比对各行特色,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以小额贷款为主攻、以“三个授信”为抓手,走普惠金融之路的转型改革新思路。

“从农信社到农商银行,‘农’字一以贯之。来自农村,根植农村,服务‘三农’既是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李明坤董事长如是说。

近两年来,新密农商银行一方面通过抓思想、抓机制、抓服务,不断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高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为快速实现辖区金融服务全覆盖,该行由原先的“坐门等客”转为“上门服务”,组成小贷营销小分队,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走村入户,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全面推行整村授信,积极主动营销,与老百姓融为一体。

该行信贷支持新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领导班子也和员工一样深入服务现场,一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做好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工作。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领导班子深入基层网点,开展多轮宣讲,宣讲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的意义,宣讲专注主业、回归本源的意义,宣讲全面营销、全员营销的意义,宣讲践行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意义,现在全行近500名员工,我都能叫上他们的名字。”李明坤董事长这样说道。

据新密农商银行行长武正伟介绍,该行的整村授信实现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整企授信实现对行业、局委授信的全覆盖。其中整村授信是亮点,整村授信是根据家庭申请人数的不同,实施不同利率;根据村里搜集家庭资料的多少、授信户数不同,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实施不同的村级利率,村授信率达到60%,发放普惠金融示范村牌匾;一个镇有三分之二普惠金融示范村即发放普惠金融示范镇牌匾,由家庭到村到镇,实行利率差别化管理,逐级辐射、逐级优惠,撬动各方力量向整村授信聚集。

在超化镇关帝庙广场,超化支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整村授信发卡工作。正是盛夏7月,汗水浸透了工作人员衣衫。授信现场的移动办公桌上放有三种类型的授信卡,期间,不断的有村民前来领取印有自己名字的银行卡片。工作人员在发卡的同时,不停地向大家讲解着一些金融常识。

据该支行一位负责人介绍,三种授信卡分别为:授信额度5万元以下的白金卡、授信额度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黄金卡和授信额度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黑金卡。他还告诉记者,前期,客户经理已经对该村村民进行了逐一走访,对村民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他们的个人信用、经济实力、生产经营状况等设定了相应的信用额度。而今天前来领取授信卡的客户均为白金卡客户。

农户王某,刚刚领取到5万元额度的授信卡,他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新密农商银行就是咱百姓自己的银行,特别是整村授信服务全面、快捷,又接地气。今天我不仅领取到了白金卡,还通过手机办理了‘金燕e宝’业务,以后我就可以在手机APP上实时借款,随贷随还了。”

记者了解到,新密农商银行在全面推行整村授信之初,全行客户经理就多次进村入户为村民做诚信宣讲,提高村民的信用意识。

在刘寨镇支行,该行行长魏朝锋向记者介绍,对内他们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对外强化形象,要求员工全天候服务。“客户有时间,我们就有时间。”他说。

正是这样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感谢农商银行给予我的资金支持,使我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前期的生产资料。”华御轩辕葡萄庄园负责人牛富坤这样说道。

今年年初,该生态种植园急需20万元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该园区负责人马上想到刘寨镇支行客户经理入户走访时留下的个人信息。他立即拨打了该村包片客户经理的电话,不到30分钟的时间,客户经理就驱车赶到,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为其办理了20万元“家庭贷”小额贷款。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资金就成功到账。

据了解,该园区流转土地1300亩,带动周边300余名农户发展,其中还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及务工就业机会。

近年来,该行在营销前端、管理维护后端做加法,在审批中端做减法,真正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了“哑铃型”信贷机制高效运转。他们还成立了客户服务部,强化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维护;建立客户经理包村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行政村都有客户经理公示牌,百姓无论有任何金融服务,做到24小时随叫随到;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接到咨询办理业务电话,30分钟响应,4个小时上门。对信贷资料进行优化整合,成立3个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评审小组,提高审批效率,节省办贷时间,对于无法上门的,提供延伸服务;优化审批流程,规范线上审批,对35岁以下客户经理办理贷款直接优先进行线上审查,审批放款后再审查纸质资料,实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此外,新密农商银行加强二次回访,不断更新回访方案,提高回访效率,挖掘“黄金客户”。对已授信用户加强用信公关,对还后不用信的客户加强深度维护,坚持信用信贷相长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二次用贷客户,在考虑贡献度的基础上,优惠利率、增加额度、延长期限;“阳光办贷”,清廉为民。

在全面推行小额贷款过程中,新密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能,全行员工干事创业的氛围逐渐彰显。李明坤董事长表示,当前,农村中小银行已处在新的重要关头:变,则生存;不变;则被淘汰。但是,大型商业银行的“科技机制”不可完全复制,因农商银行主要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对象为广大农户,所以不可盲目模仿、直接“拿来主义”,而是应从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机制入手,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该行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行整村授信对辖区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小额贷款月平均增速1200笔。全行工作热情工作激情前所未有,客户经理心态和角色发生了变化,业务实现了一花独艳到多点开花的转变,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村主阵地逐步恢复,“背包精神”得以继续传承,形成了业务稳健发展、社会形象持续提升的双赢局面。

让普惠金融助力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服务体系,推进金融服务再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截至7月末,新密农商银行发放“金燕社保卡”40万张,仅此项目前期就投入金额1368万元。两年间,该行建立了以社保卡为中心的服务圈,为优化用卡环境,又一次性设立了329家金融社保服务点,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金融社保业务。此外,该行还代理市域内教师工资1万余户。代发代收新密市农、林、粮、综补等30万户,税款划拨300余户,对所有管理费、手续费全免,仅此一项该行每年让利高达500万元以上。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步路”,新密农商银行在村中超市、卫生所、社区人群聚集的地方设立了“普惠金融服务站”。记者在米村镇朱家庵村卫生所看到了该行设立的“普惠金融服务站”。走进里面,一个ATM机般大的机器进入了记者的视野。据同行的农商银行人员介绍,此机器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可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存取款转账及新农保、耕地地力、财政补贴等20多项业务。在服务点里正在办理业务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我从家里到村里的普惠服务点,只走了30步,自己和乡亲们从今往后都荣升为城里人了。这个点最方便老人,原来存取款要走20多里的路,怕偷怕抢,家里人不放心,而且还要搭上路费,现在好了,这个服务点的设立太贴心了!”

据新密农商银行董事长李明坤介绍,为使普惠金融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新密农商银行在偏远山区、革命老区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03家,延伸了柜面服务半径,使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到均等化金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村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弱势群体办理金融业务。该行以打造米村镇楼院村、白寨镇牌坊沟村普惠金融示范村为契机,着力构建“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并定期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普惠金融大讲堂”及“金融夜校”等活动,逐步提升农村百姓金融素养,共建和谐稳定金融环境。

一直以来,新密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心系农村、心系百姓”的服务宗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再升级、再创新。该行相继推出“家庭贷”等3款16类农商商贷、微贷、易贷小额信贷产品,因户施策,有效解决百姓担保难等问题。在精准扶贫方面,该行主动履行扶贫主办行责任,设立“脱贫贷”“助学贷”等产品,并实行基准利率,为助力贫困户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邢家浆点豆腐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邢学功就是该行发放的“扶贫贷”小额信贷产品的受益人之一。在新密农商银行5万元小额贷款的扶持下,他不仅将邢家豆腐作坊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还成功的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他生产的豆制品远销郑州城区,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和邢学功有相同经历的还有拐峪村村民侯明亮,在新密农商银行20万元信贷支持下,他从原来的贫困户发展成为拥有两万多只鸡的现代化养殖场,并带动多家贫困户脱贫。

谈到新密农商银行,来集镇陈沟村村支书陈志超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为该行的普惠金融服务点赞。同时,他也被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他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沟通相处,在陈沟村村民的眼中,来集支行的客户经理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客户经理是如何做到与村民们关系这么密切的?据新密农商银行来集镇支行一位负责人介绍,为彻底解决老百姓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问题,真正实现与老百姓信息对称,新密农商银行不仅把包村客户经理的姓名、电话公示牌张贴在村里最显著的位置,而且还在各乡镇派驻金融助理,全面参与村组事务。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结合,多次召开普惠金融现场会,深入老百姓中间了解金融需求情况,为老百姓提供金融咨询、金融知识宣讲、业务推动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让文化营造“家”的归属感——胸怀“四心”、践行“四勤”,坚守“四实”,落实“四化”,传递企业发展正能量

三年企业靠打拼,十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可以说员工就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成就员工个人价值中,新密农商银行坚持以人为本,强力推进人才兴行战略,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实现员工与企业同进步、共发展。

“农商事业是值得托付的事业,农村市场大有作为,我经常在宣讲中讲到,理想信念要坚定,价值取向要正确,工作态度要积极,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要树牢爱党爱国爱事业的信仰、爱岗敬业的人生信仰。”李明坤董事长如是说。

一直以来,新密农商银行领导班子注重思想引领,时常深入各支行与员工面对面交流,带领全行干部员工胸怀“四心”(信心、决心、恒心、耐心)、践行“四勤”(嘴勤、脑勤、手勤、腿勤),坚守“四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落实“四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并在全行上下营造依法合规、学习提升、竞争发展、感恩利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的“六大氛围”,凝聚企业发展正能量。

同时,该行在薪酬分配上向一线倾斜,向小额贷款、支农投放量大的支行倾斜,向深入老百姓中间的客户经理岗位倾斜;启动计件考核,建立计件工资“奖金池”,小额贷款考核到个人,将“票子”和“位子”相匹配,承诺做到“有为就有位”;梳理完善40多项规章制度,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弥补管理漏洞,制定免责条款,解除客户经理的后顾之忧;建立督导机制,部室绩效与支行挂钩,和各支行一道,开展摸排走访,与各居委、乡镇、村“两委”做好对接,督促养成对接乡村振兴强落实的大环境。

“如今,在新密农商银行正气很足,满满的正能量。”李明坤董事长告诉记者,新密农商银行在推进小额贷款业务营销方面没有使用IPC技术,没有建立大数据平台,没有成立专门微贷中心,也没有外聘其他机构,而是以各支行现有人员为班底,启用原班人马,对于能干事、想干事的老客户经理继续留用,发挥好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充分挖掘人的力量。同时,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大学生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积极推动信贷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实现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目前,该行现有客户经理110余名,人均管理小额贷款户数达300笔以上,部分客户经理小额贷款户数甚至超过400笔。

此外,该行大胆启用在支农支小、为普惠金融付出努力的客户经理,在客户经理队伍中选人才、选干部;建立客户经理准入退出机制,常态化开展等级评定,优胜劣汰,并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提高服务质效。

记者在刘寨镇支行见到了从事30多年信贷工作的客户经理王福辰,他是该行“四心”“四勤”文化培养出来的典型代表。

“放得出、收得回、不沉淀”是王福辰多年所坚持的原则。“放款前,我会通过调研、村委会走访、老客户验证等渠道,了解行业状况和客户资质等。交叉验证,是我把控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法。”王福辰在谈到如何把控信贷风险时,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一些“小窍门”。如:放款后,要提前通知客户按时还款。对贷款到期客户及时了解资金需求并提前约定转贷时间,让客户们感受客户经理真诚、快捷、周到的服务。他还表示,日常工作中贷后检查必不可少,一旦发现潜在风险贷款,就要主动上门了解客户情况,及时帮助解决。据悉,目前,从他手中发放的小额贷款有350笔左右,无一笔不良。

从业30年来,王福辰积极对接所管辖片区的乡镇、行政村等,了解各村贷款投放情况、经济特色,深入剖析客户资金需求,并借助村委会,主动送贷进村入户。同时,他积极参与“普惠金融服务站”及小额贷款“信用村”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及“信用村”“信用户”利率优惠政策,真正是包村的勤务员。

“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来源于农、服务于农。”他说,只要他还走得动,他还想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自2016年改制以来,新密农商银行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苦练内功增强实力、“一手抓”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扎根乡土,深耕细作,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和担当。正如李明坤董事长所言:“我们一直奔波在支农支小支微的第一线,忙碌在服务‘三农’与中小微企业的主战场,作为新时代的农金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背包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及焦裕禄精神,并以建功立业之雄心壮志,围绕乡村振兴涌现出的各种金融需求,精准发力,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三农’、小微企业和偏远地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拓宽普惠金融的深度与广度,着力打造新密老百姓自己的银行,为全面护航新密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该行客户经理深入华御轩辕葡萄庄园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记者手记:

记者在新密农商银行采访的日子里,被他们全体员工服务乡村振兴的蓬勃精神所深深感动,也被他们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领导班子深深感动了。该行之所以在短时间内突破发展“瓶颈”,成为全省农信翘楚,是因为一种精神在指引着他们前进,这就是对“三农”事业的热爱,这种热爱使他们爆发了强大的创造力。

记者另一感受是新密农商银行领导班子的高瞻远瞩。早在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前,该行领导班子就提出了以小额信贷为抓手,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正是这一回归本源的做法,使他们抢占了市场先机,达到了政府、农户、自身多赢的效果。同时,该行党委班子提出了“大党建”思想,创新“党建+”模式,把党建渗透到业务发展的各个方面,把业务经营注入党建的“灵魂”与“根”,建立“总行党委与乡镇党委对接,支行党支部与行政村党组织对接,支行党员、金融助理与村组党员对接”的三级联盟机制,通过党建结对子,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党员在践行普惠、支持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此外,该行打造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尤其是“家文化”的打造也是该行成功转型的一个法宝。“人人以行为家,为家做贡献”成为每一位员工的理念。

新密农商银行做法给人以借鉴或启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