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0年4月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央行: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农信机构点燃创新驱动引擎增强发展动力应对疫情挑战 福建农信选派“金融助理”进村入户发放5.12亿春耕资金 江苏农商银行系统加强金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保障春耕备耕 图片新闻 人民银行内江市中心支行引导银行业加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浙江农信发挥“党建+”优势凝心聚力贷动企业复产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信机构“战疫情”系列报道之五

农信机构点燃创新驱动引擎增强发展动力应对疫情挑战

□ 本报记者 杨喜明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农信机构以线上服务为媒介依托,以“有温度”的信贷支持为纽带桥梁,凝聚金融力量,践行为民初心,确保疫情防控与金融服务并重双赢。那么,疫情对农信机构影响几何?在当前各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总体得以控制的大背景下,农信机构是怎样在业务发展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态势?记者采访了各地农信机构负责人及业界专家。

疫情之下银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对于银行业来说,受疫情影响,营业时间的调整,客户流量的降低,不少业务难以开展,使得原本计划满满、踌躇满志的‘开门红’也不再‘红火’,农信社、农商银行也不例外。”一位河北省基层联社负责人如是说。

还有多位农信机构人士反映,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存款业务增长面临压力。部分营业网点客户量降低,外出营销拓展同步受限,存在一定的经营困难。预计一季度存款增长有所减缓。

谈及此次疫情对农信机构未来的影响,一位农商银行董事长告诉记者:“谨防疫情过后的流动性风险。受‘开门红’期间组织存款的锐减和遭受疫情影响企业现金流不足,加上疫情出现后,部分客户处于谨慎考虑,将增加现金持有量,一系列因素将增加农信机构流动性风险;受疫情影响,信贷需求也会减少,对农信机构完成支持小微的‘三占比,四增速’目标带来较大难度。”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日前,江西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孔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转型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业务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信机构数字化、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相对其他商业银行明显不足,这也倒逼农信机构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农信机构还要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现代银行发展趋势,主动跟进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强化金融科技引领,全面推进业务模式、服务方式、管理机制创新变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实现精准营销,要大力发展手机银行,强强联手,抢占市场先机。”这是多位农信机构人士的共识。

采访中,一位农商银行董事长很乐观地说:“挑战从来都是机遇。疫情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将会加速农商银行在业务、经营层面的优化。”他认为,农商银行作为县域市场份额较大的金融机构,疫情结束后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继续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落实地方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责任担当。同时,强化“合规银行”建设,提升风控管理保安全,创新有针对性的运作模式,打造数字化流程与系统。

有专家表示,当前农信机构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爬坡过坎攻坚期、转型发展关键期、深化改革窗口期“四期交汇”的特殊时期,既面临着国家战略推进和改革深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和业务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大挑战。基于此,农信机构就更加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工作可预见性,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出台有效政策措施提振信心

扶持实体经济的多项针对性政策已陆续出台。多位农信机构人士希望在政策层面能够对支农主力军农信机构给予支持。

来自南部地区一位农商银行负责人称,呼吁监管部门适度放宽对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两增两控”指标及“五号”文中大额贷款占比、新增可贷资金用于当地的比例、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普惠型农户贷款等指标的考核要求。

有专家表示,应加强银行同业间的协调联动。不少企业在多家金融机构有融资关系,上级监管部门应建立受疫情影响企业名单库,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要求各金融机构不得单独压缩信贷额度;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经营愈加困难,仅靠农信机构,很难承担这些风险,希望政府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为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他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一方面,减免抗击疫情相关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相关税费,降低该类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和小微企业,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缓解其资金压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