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0年5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江西省农商银行系统运用再贷款政策加大支农支小资金投放力度 新疆农信社主动作为快速响应满足客户差异化金融需求 福建省农信联社搭建“福农e购”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信机构:“加强服务,我们还缺少什么?” 图片新闻 央行:推动省级政府“一省一策”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面对金融科技挑战农信机构如何突破困局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信机构:“加强服务,我们还缺少什么?”

□ 本报记者 杨喜明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而对于农信机构来说,随着互联网金融“蚕食”银行传统业务,还有国家对民资的诸多限制的解除,农信机构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而参与竞争的最好“武器”就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记者在基层采访中获悉,为了加强服务,他们推出了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个性化服务。但也有人员反映其开展农业保险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占比较少,还需要在服务上下工夫。那么,农村金融服务还缺少什么呢?如何解决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多位研究农村金融的专家和信合系统人士。

缺产品与科技

中央连续多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在全国形成了一种重农语境,各地、各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措施支农,但一些地方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是:缺科技、缺产品。

科技支撑还较缓慢。目前全国农商银行的电子科技大都依托省联社的科技平台,而有的省联社科技化发展跟不上农商银行对科技化的需求,对农商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形成了制约。农商银行科技支撑缓慢问题与日益发展的新型业务形成了矛盾,制约了新业务的开展。

河北省农信联社沧州审计中心副主任于凤龙认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是农商银行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农商银行需继续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打造先进的管理系统和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业务产品。科技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农商银行现在的传统业务就像是长矛、大刀,而竞争对手早已将这些“武器”淘汰,农商银行要想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产品创新。

他还表示,农商银行需加快互联网渠道建设,利用微信、微博、客户邀请码、手机二维码、掌上生活APP等新媒体、新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轻型智能获客模式,尤其是获取年轻客户;另一方面,用专业的知识、优质的产品、极致的服务体验吸引客户;需积极与电商合作,依托金融体验店,服务网点从“大而全”转向“小而密”,将服务面延伸至“最后一公里”;需尝试开展流动银行的业务,通过移动展业,搭建“全接触”的客户服务渠道,真正打造成为“客户身边的银行”。

农村金融服务缺少金融产品创新。有省联社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较主要的问题是金融产品创新难。例如,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宅基地等资产,因缺少政策与法律上的支持和完善的流转服务平台,无法转化为有效抵押资产。

记者了解到,各地农信机构为缓解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矛盾,已开始创新破解“瓶颈”,他们针对“瓶颈”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规避,并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增加相应的配套措施,勇吃“螃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记者在重庆的石柱县看到:为破解农贷难题,农商银行和当地政府、土地资源局多次沟通,在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后,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实施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这个信贷产品的实施由于措施得当,到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一例不良。

缺政策与资金

多名农信机构人员反映,农信机构在发展当中还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日前,农信机构在发展当中,遇到“歧视性”政策对待,一些部门、单位要求将财政资金账户开设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不能在农信机构开设。

地方政府的“歧视性”政策束缚了农村金融机构代理各项惠农业务和为农民服务的能力,也给广大农民享受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了不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表示:“在国家政策上,农信社给农民的贷款应给免税,最好是完全免税,如营业税、所得税等一些税,全部免掉以后,那么他们才更有积极性给农民提供贷款,否则,给农民提供贷款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影响给‘三农’贷款的积极性。”

同时,还应取消对农信社的“歧视性”政策,鼓励农信社参与新农合、新农保等农村社保业务。采访中,多名基层信用社人员持相同的观点。希望能够与时俱进,尽快解除对农信社的“歧视性”政策,给农信社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一位基层联社负责人表示:“农信社在农村覆盖面广,在农民群众心中信誉度颇高,农民愿意把钱存入农信社。积极引导社保基金以及各类涉农资金存入农信社,能够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农村经济的反哺作用,支持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可以方便社保金的发放,给基层老百姓领取社保金提供便利。”

随着竞争的加剧,日前农信机构吸收存款的难度加大,影响了其支农水平的发挥。

某基层联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信社现在存款很难,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行业竞争加剧。现在我们这里有五家金融机构在竞争。二是民间借贷严重,吸收了客户的存款,致使信用社存款下降。三是农信社结算渠道不畅也影响了存款的吸收。虽然当前农信社有了‘农信银’系统,但其在转账速度等方面与商业银行还存在差距。”

还有信用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信机构目前的难点是市场占有难,放款难度愈来愈大。随着经济下行,一些中小企业及“三农”信贷需求不旺。

农信机构应该如何应对存贷“两难”问题,多名农信机构人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有农信机构人士称,农信机构应改变工作模式,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还应积极做好和当地政府的沟通工作,着力解决乡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问题,为企业的落地扎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应让利销售,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缺小额信贷服务

据了解,目前,有的农村地区突出表现是“一高两低”:“一高”是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两低”是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农民收入减少,加上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民可用于生产的资金紧缺。在此情况下,农民急需用于农业生产的小额信贷资金来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贷大户、贷企业现象严重。加上小额信贷手续多、效益低,大多农村金融机构不愿发放。

对此,有专家表示,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三农”服务意识,在加强贷款营销、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创新授信和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制度,保证农民正常的生产信贷资金需求。

“农信社应保持清醒头脑,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农信社在城市中不占优势,应发挥点多面广优势,将农村资源牢牢把握住。同时应有朴实的服务理念,树立‘脱下西服穿便服,脱下皮鞋穿布鞋’的理念,给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有基层联社负责人如是表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