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0年8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山西省农信联社严格督导问效全力打好打赢“四大战役” 心坎装满村民的“农信红” 开启“并购重组模式”探索农信机构改革新路径 图片新闻 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江西省农商银行系统构建企业贷款长效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并购重组模式”探索农信机构改革新路径

□ 本报记者 杨喜明

近日,经监管部门批准,由广州农商银行战略控股的韶关农商银行已取得开业批复、金融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并已正式开业。记者了解到,一些发展较好的农商银行战略控股高风险的农信机构并非个例,已有多家。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不久前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对于少量银行机构,银保监会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行一策,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的战投等,加快改革重组。可见,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疫情影响,农信机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那些发展不好的高风险农信社将面临被并购的境地。

“并购事件将让农信社发展提速,对继续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改善经营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位农村领域的专家如是说。

“二元化”现象严重

农信机构在历经多年的改革后,呈现出了强大活力。作为普惠金融主力军,农信机构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019年末,全国农信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银行业的29.3%和24.1%,成为名副其实支农主力军。但在经济发达领域和中西部偏远地区呈现出了十分不同的发展步伐,进而导致了明显的“二元化”现象,更体现出传统农业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紧要和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农信机构发展的“二元化”势必造成农村金融服务的“二元化”,即经济发达地区的“三农”金融服务水平要高于传统农业地区。

而县域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林立,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贷款利率被大幅压低,农商银行的存贷比也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压低,即使有资金也难以放贷、做业务。

而记者了解到,一些农信社也因为历史包袱过重,远远达不到组建银行机构的条件,改革进程缓慢。因而各地希望通过农商银行参股的形式来带动农信机构的发展。“但也有农合机构的高管感到压力,担心他们的话语权会减少。正因为存在这种无形的阻力,在后来的实际运行中,虽然有参股的情形,但效果不是很好,有的虽然表面上不反对,但对此不积极。”一农商银行人士称。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信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监管部门为农信社改革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出台了很多措施,如对高风险农信社并购重组出台了一些制度性安排,希望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化解这些高风险机构的风险。但高风险机构和地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接纳外部投资者,并购重组难有较大推广。

困难与担忧

采访中,有农信联社负责人称,高风险农信社的并购工作实施起来很困难,主要原因是谁为农信社的“债”买单?谁愿意兼并重组这些高危农信社?

一位基层农信联社负责人向记者提出了解决思路:“让那些经营好的农商银行跨区域经营来兼并高危农信社,这样既能达到不脱离县域的目的,又能提高县域的服务质量。”

有专家表示,如果要对高危农信社实施破产,有两个方面需特别关注,首先,目前农信社不是一个纯商业化运作的企业,有其特殊性,它承担着许多政策性支农义务。其次,农信社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最佳的改革模式,还存在不良资产沉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如若被并购后,会不会出现“外部人”控制使信贷资金脱离支持“三农”的现象?故而选择那家银行接收农信社要慎之又慎。

有农信人士担忧,并购后的农商银行实力大增,可以更好支持县域经济,但如果过度做大,特别是过于靠近投资冲动剧烈的地方政府,很可能会陷入危险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贷款流入了地产和平台公司。“对于农信社而言,这些大额贷款一笔出问题就足以致命。”一位农信社观察人士说。

也许,跨区发展会成为农信机构做大做强的可行路径。一些实力强劲的农信机构已通过开设异地支行、主发起设立控股村镇银行和对外投资参股等三种模式,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不过,更多的机构或许将选择收购的方式来实现。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实现跨区,对于农信机构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跨区将使操作风险加大,因为管理链条加长,这将降低银行内控的有效性,发生操作风险和各种案件的可能性增大。

敲响警钟强化自身

在农信社业内人士看来,农商银行控股高风险农信社将对农信社敲响警钟,好的农信社能增加危机感,面对新形势,促其提高经营水平,优化资产质量。弱的农信社更能看到防范风险的重要性,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放到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争取达到政府、“三农”、农信社多赢的局面,从而避免破产。同时,也为农信社员工敲响警钟,告诉他们,应树立高度危机感,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到信合工作中来。此外,为提高信用社的经营能力,农信社人员建议:“对经营差的农信社,省联社可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它,帮其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省联社还应积极和地方政府沟通,加大督促其置换信用社不良资产的速度,使信用社轻装上阵。”

如何解决高危农信社“资能抵债”的问题,让其达到被收购的目的,单凭农信社自己的力量无法达到,还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出台激励机制。比如给并购金融企业提供三到五年的税收减免,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同时,人民银行也要把好并购银行资质审查关及被并购的金融企业资产审核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无论农信社如何改革,其落脚点都应该是支农,改制不改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多个省的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并遭到监管部门的约谈或罚款。

一位农信社负责人表示,做一笔10亿元的贷款需要3个人,做农户贷款10亿元需要几百人,收益一样,成本却有天壤之别。因此,部分农信社可能天然希望将资源配置向其他行业倾斜,而同时一些农信社的网点也正在减少。

实际上,由于在城市金融业务方面的短板因素,令农信机构无法在与大行的短兵相接中占到主动。坚持服务“三农”、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也是农信机构面对市场竞争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