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钻出厚厚的云层,贵州清镇沙鹅乡信用社主任李隆喜肩背挎包,手提算盘已经从乡政府驻地的乡信用社出发了。走在田埂上,随着脚步的起伏,手里的老木算盘珠子也跟着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老农信人的真实写照。
算盘,是上世纪前财务人员必备的计算工具。随着时代变迁,计算器、电脑、手机等代替了算盘,算盘逐渐退出工作舞台。
李隆喜已习惯走村串户,一声亲切的“老李伯”叫过,院坝头大家围坐一圈,聊村民家里的收入支出,聊到高兴处,还不忘请老李伯用那把老木算盘算算一年预计收支。这时算珠在算盘档上上下翻飞,不是帮张家算算买猪喂养的收入账,就是帮王家算算卖鸡、卖鸡蛋的账。遇到青黄不接的季节,村民要买两包化肥给庄稼施肥或者买包谷渡过“难关”的,只要口头讲一声要借多少钱,老李伯在村民家院坝里就着抬出来的板凳填好借据。村民们多数不识字,但淳朴讲信用还沾满泥土的手伸进衣服“荷包”摸出名章盖在借据上。老李伯从挎包里拿出现金交到村民手里,这时院坝里村民们的笑声就会荡漾开来。
初夏,村民卖油菜籽后,手头宽裕,也不用爬坡上坎走几十里山路到乡信用社,在农家小院、在田坎土头,总会遇见老李伯。田埂上老李伯一声吆喝,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便放下手中的锄头,聊起庄稼长势。村民说要还贷款,这时老李伯手上的算盘“哗”的响了一声,算盘上下珠归位清盘,接着就是拨打算珠的声音,算盘算出的利息不多不少,报出本金利息合计数后,村民从衣服“荷包”里摸出钱递上,接过老李伯开的收据拾起锄头,相互招呼一声又各自忙去。
1992年初,在撤区并乡中,沙鹅乡信用社撤销,老李伯退休。他用过的那把老木算盘像接力棒传给了新建的流长苗族乡信用社年轻的农信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四个年头的一天,流长苗族乡信用社四层办公楼落成,结束了信用社无房办公的历史。新办公楼里的桌椅焕然一新,那把老木算盘也一起来到了新的办公楼。不过,新来的年轻人们也换了精巧美观不锈钢框的白塑料珠子算盘,那把老木算盘静静的躺在房屋的一角,像一位老者沉默但富有智慧,似乎在叮嘱年轻人们,要在传承“挎包精神”服务三农的路上永不停歇。
党的十八大后,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一拨接一拨的年轻农信人潜心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年轻的农信人郭维挎包里背着平板电脑,一头扎进流长苗族乡黑土田村的青山绿水间。黑土田村在高耸的老黑山脚下,村名有“田”,但来到村里你会发现,地里长出的乱石张牙舞爪,轻声向村民们打探“田”在哪里?村民们惊疑的回过头,“田?”原来黑土田村有的只是贫瘠的旱地,光秃秃的山上偶尔点缀几棵小树,孤零零的随风摇摆。
不过,后来的黑土田村变成了绿水青山的新农村。那是2013年,黑土田村村民们惊喜的发现,村里的山、村里的地能种刺梨,苗乡农信人送来了信贷资金,转眼间黑土田村的山变得绿绿葱葱。这不,郭维又来走访村里的每家每户,在田间地头和村民聊家常、聊养殖、聊种植,聊创业发家致富。闲聊间手指在平板电脑屏幕上轻触飞动,村民家庭信息已经录入电脑,几分钟后就算出了村民家庭收支,为村民建起了经济信息档案。上传审核、评级、授信,村民凭信用就能获得贷款扶持,扩大种植面积。现场线上授信“、黔农e贷”线上贷款,年轻的村民们不出村,在手机APP借贷款的场景让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感叹:“原来是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现在电脑比算盘先进啦!”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苗乡腰岩黄牛得到苗乡农信社扶持后养殖形成规模,如今远近闻名。去年腰岩黄牛进入贵州农信宜佳超市,摆上了市民餐桌。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年轻的农信人将责任扛在了肩上,他们奔忙在清镇的村村寨寨,把信贷资金送上门,为脱贫攻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算盘,见证了两千多年来祖国的发展,也见证了农信社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几十年光阴,农信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用房,各式办公电脑代替了以往的算盘。乘上信息高速列车,农信社开通的手机银行,走进了村民生活,村民们在手机上就能办理贷款、转账结算等业务。前两年,清镇农商银行编撰农信志书,记录那些奋斗的岁月,那把老木算盘也载入农信社志书,激励着后来者!
(作者单位:贵州清镇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