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央行对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做出重要调整,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调整改为存款基准利率加一定基点调整。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普遍呈下降态势,给本来就在存款组织能力上不足的农商银行的经营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对此,笔者就如何化解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洞悉市场,稳住阵脚 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实施是为了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推动存款利率定价市场化,在宏观层面对各金融机构影响是等量的。但在具体量化实施上,对中小银行和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做了同步调整,二者之间仍保持着合理的利差,也就是说同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农商银行仍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相较而言,农商银行在县域的真正竞争对手是一些村镇银行,监管层出于促进当地金融生态健康发展的需要,政策会向相对弱小的村镇银行倾斜。因此,面对此次利率调整,农商银行不仅要有纵向思维,还要有横向视野,着眼地区全局,在资金的组织过程中洞悉市场,保持战略定力,根据不同的竞争对手,科学制定应对策略,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坚持营销出自己的特色。
场景营销,聚客“吸金” 目前,银行可涉足的场景大致有三类。一是服务与支付均在线上,如各种网络直播平台。二是线下服务,线上支付,如日常的微信支付等。三是纯线下支付,如在饭店吃饭现金付款等,但其正逐渐被移动支付取代。而农商银行要搭建场景营销,一定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如可以和政府职能部门合作,以缴费、代发、服务为切入,构建“政银”合作场景;与社区合作,以“金融+”深入融合百姓的“衣食住行”,构建居民日常生活场景;以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外出务工等服务场景建设布局三农,构建新形势下的农村服务场景。
渠道建设,“蓄水”资金 农商银行的渠道建设要重点在上、下两方面突破。向上突破,是指农商银行需完善金融工具建设,在资金流转过程中进行钩挂,层层沉淀资金。在农商银行的工具菜单里,手机银行和聚合支付是客户资金周转的两条“高速公路”。手机银行的优势在于移动支付端口的有效接入,把手机银行接入微信、支付宝等日常支付端口,用手机银行“圈流”低成本资金;聚合支付则是零售商户的金融“蓄水池”,合理布局的聚合支付网络,将在农商银行客户、商户与农商银行之间形成高效的闭环资金流。向下突破,是指依据农商银行的业务分布特点,在广大三农客户间形成资金双向循环。农商银行要以各乡镇支行为支点,向村屯辐射助农服务站,形成金融服务下沉的“桥头堡”,串联起种子、化肥等农资销售点、便民小超市、生产副食销售市场等日常生活场景;形成老百姓存款在支行,贷款发放后通过农资购买、日常消费的反向回流模式,重新聚集资金,让资金始终在农商银行自己的渠道中运转。
发展理财,“多源”经营 一是要加快平台建设,开发个人理财系统。在借鉴其他行理财产品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特色,并与当地金融生态相匹配。二是建立一支具有农商情怀的理财队伍。人才的欠缺是桎梏农商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最大短板,要尽快从现有人才中遴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热爱理财事业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三是建立风险管控系统。农商银行发展理财业务一定要配套发展风险管控系统,切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协调同步,时刻把金融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作者单位:吉林桦甸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