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9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用【企业+慈善】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学党史 崇德力行办实事 图片新闻 新疆农信爱心超市“开业” 农业农村部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 “大挎包”里的“致富经”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挎包”里的“致富经”

□ 本报记者 刘欣欣 通讯员 姜义飞

每到星期五,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亢庄村的王大叔都会去村委大院,撑起自己从家里扛来的太阳伞,帮着农商银行驻村办公人员布置活动场地。“从这些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老农信的影子。”王大叔对农信事业感情很深,因年事已高,前几年主动退出了农金员队伍。他所说的“老农信的影子”就是一代又一代农信人走村串户、服务群众的“大挎包”精神。

近年来,山东省农信联社聊城审计中心指导全市农商银行传承发扬农信“大挎包”精神,通过驻村办公、逐户走访、“金融夜校”、创新产品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切实将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百姓家。截至7月末,聊城全市农商银行“整村授信”村庄覆盖面100%,农户授信覆盖面71.87%,用信覆盖面23.05%,农户贷款余额增加36.77亿元。

今年7月11日,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袭击了“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一些温室大棚受损。莘县农商银行第一时间组建30余人的“大挎包”金融服务队,到受灾严重的村庄走访摸排,发放专项贷款资金48户、金额620万元,支持大棚修建和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