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12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综合·广告 玉环永兴村镇银行量身定制贷款产品 引入金融“活水”浇灌“美丽经济” 寿县联合村镇银行 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图片新闻 安阳珠江村镇银行 开展员工技能测试竞赛 长丰科源村镇银行 获评“长春花”特色网点 浦江嘉银村镇银行 创新专项惠农信贷产品 南京六合九银村镇银行开展银村共建 “整村授信”为百姓“贷”来幸福生活 广  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环永兴村镇银行量身定制贷款产品 引入金融“活水”浇灌“美丽经济”

□ 作者 李敏敏

近年来,浙江玉环永兴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发挥小法人机构决策链短的优势,将资源向农村倾斜,为农户量身定制“农社乐”“惠农乐”等金融产品,以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升级,为农民提供高效融资服务。截至11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5.64亿元,涉及6606户农户。

文旦种出“美丽村庄”

紧抓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文旦文化”产业(文旦是柚子的一种,又被称为团圆果、柚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台湾、浙江等地),推出文旦休闲游,推动文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浙江省玉环市清港镇垟根村正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垟根村,是国家“一村一品”特色村。2021年文旦种植面积2200亩左右,年产值3500余万元。多年来,该村深挖文旦产业,积极开拓思路,立足特色文旦产业,以农文旅结合为主战略方针,将昔日的穷山村逐渐变成“黄金宝地”。

沿着整洁平坦的村内小道,随处可见挂着饱满果实的文旦树,绿叶掩映着果农忙碌的身影。一路走来,垟根村的景观建设无一不围绕着“文旦元素”。“文旦故事”小院、文化礼堂,将垟根村发展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美丽村庄建设中,项目建设、硬件设施投入都面临着较大资金需求,垟根村也不例外。

“资金是村庄建设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玉环永兴村镇银行的信贷支持给了我们乡村振兴的底气。” 垟根村党总支书记吴玉芳向笔者介绍道。

当时,垟根村里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正有序推进,前期荷花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系统等建设,已投入1000多万元,河道驳坎与果园游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还需不少资金投入。

一边是如火如荼投入的乡村建设,一边面临着建设资金紧缺的难题。是否将这张乡村振兴的蓝图一路绘到底,成了摆在垟根村村“两委”面前的棘手问题。

得知垟根村有资金需求后,玉环永兴村镇银行主动对接,深入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需求,与清港镇垟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金融合作,全力支持垟根村的建设。借力该行3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顺利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让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以项目创建为抓手,推动农村环境整体提升,打响垟根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吴玉芳介绍说。垟根村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省“革命老区建设先进集体”“兴林富民示范村”“2A级景区村庄”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旦搭上电商“快车”

在村民们的眼中,小小文旦是他们致富的“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垟根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多元,高出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左右。这其中,文旦产业功不可没,但要把产业规模做大,更是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

随着玉环文旦的名气打响,越来越多的种植户积极“触网”,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这阵子,“家有仙柚”淘宝店主彭丽霞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在文旦种植基地和淘宝仓库里来回跑,张罗大大小小的文旦订单。

“现在网上销售文旦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很激烈。我们做生意的,平时资金周转本来就紧,今年扩大规模,加上文旦收购成本提高,资金就更紧了。” 彭丽霞向笔者说道。

就在彭丽霞为流动资金犯愁时,玉环永兴村镇银行主动上门,为其推荐了“金融码+信用+乡村振兴”贷款。

“我通过线上申贷,银行上门调查后,当天就发放了贷款,利率也很优惠。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们拓展销路的信心也更足了。”说话间, 彭丽霞说打开网店,只见店铺信息上闪亮地挂着“双蓝冠”称号,店铺评价也是显眼的红色高分,最受欢迎的现摘文旦早已卖出2000多单,约3万多公斤。

这是玉环永兴村镇银行创新项目“金融码+信用+乡村振兴”贷款的一个缩影。

自今年6月初,玉环永兴村镇银行清港支行被认定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营支行”以来,精准切入建设“美丽乡村”信贷需求,创新推出“金融码+信用+乡村振兴”贷款,对金融码大数据分析判定为资质良好的三农和小微客户,给予发放信用贷款;该项目贷款平均利率5.5%,较全行平均利率低2.62个百分点,截至11月末,已经发放“金融码+信用+乡村振兴”贷款198户、金额4337.5万元。

曾经由果农挑着一根根扁担翻山越岭卖出去的文旦,现在正通过一条条康庄大道和一根根高速网线,销往至全国各地,送到了千家万户。垟根村正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