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从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国家级的政府文件和会议中被多次提及。今年3月中旬,从国务院、发改委到农业农村部都对因地制宜扩大油料作物生产,不折不扣完成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部署。
据了解,为更好助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助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持续推进“保险+期货”模式,有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年来,大商所在品种工具体系建设、市场效率提升、产业服务深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丰富油脂油料衍生工具的服务和供给,为维护我国油脂油料产业稳健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积极贡献期货力量。
特别是2021年以来,大商所围绕大豆开展了4个“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累计投入3047.71万元,覆盖155.45万亩土地,涉及现货量达到22.82万吨,累计赔付金额1423.14万元,使7.25万户农户受益。同时,大商所围绕以豆粕、玉米为标的的饲料和饲料指数开展了71个“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投入3543.27万元,保障生猪、蛋鸡等畜禽1313.84万头(羽),累计赔付金额3136.16万元,惠及3.51万户农户。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为促进茶油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服务国家粮油安全,近年来,大商所围绕油茶种植、茶油生产与加工等开展了深入产业调研,为相关期货品种的推出夯实了坚实基础,并积极探索创新区域性特色期货产品以打通区域微循环,助推国内经济大循环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国特色的期货支农支小服务。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商所以推进品种工具功能发挥为主线,场内场外协同发展、综合施策,努力推进产品供给与实体需求在更高水平实现匹配平衡。在交割布局优化方面,去年大商所在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期货品种上共增加了13家指定交割仓库,目前,黄大豆1号已形成以基准交割地哈尔滨为中心、覆盖东北四省区的交割区域,实现了交割区域对黑龙江省东部、中部和西北部主产区的覆盖。同时,大商所充分适应现货市场发展情况,调整豆粕、豆油地区升贴水,增加广西壮族自治区为豆粕和豆油交割区域,促进了豆粕、豆油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场外市场建设方面,2021年大商所场外市场油脂油料圈的23家场外会员(覆盖压榨、贸易、饲料、深加工等油脂油料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利用大商所场外平台所提供的良好信用机制和生态环境参与基差交易、商品互换等场外业务,成交油脂油料圈场外业务笔数4850笔、成交量160.73万吨、成交额103.33亿元。
记者了解到,大商所还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作用,满足油脂油料产业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为实体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提供常态化、多角度的培训支持,推动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大豆和油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据统计,2021年,大商所共支持会员单位围绕油脂油料相关期货品种举办了200余场市场活动,20000余名企业代表参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中有20家涉及油脂油料品种,其中既包括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江海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生产企业,也包括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良运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贸易企业,还涉及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这样的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内对衍生品认识和运用较为成熟的龙头企业和协会通过“大手拉小手”“期现手牵手”的形式带动油脂油料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乃至全行业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促进了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系“国之大者”,守牢“两条底线”,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拓展品种工具体系,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一是加快大豆、油料系列品种、工具创新,高质量做好涉农产品工具供给,推动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上市,继续加强对茶油期货的研发力度;同时,继续推动场外市场“油脂油料圈”建设,扩大场外市场业务涉农覆盖面,在仓单、基差、互换等场外业务上引入更多品类、区域和品质的油脂油料相关品种。二是持续优化油脂油料期货品种合约规则,贴近粮源集散地,不断遴选并择优设立交割仓库,使交割布局更加合理。三是研究推进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和豆油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提高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四是创新市场服务模式。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围绕服务大豆和油料生产,继续支持开展以“保险+期货”为主体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围绕大豆等品种设立专项项目,帮助更多农户保价增收;同时,聚焦实体企业需求,为大豆、油料产业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市场培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