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11月2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专题 奋笔写优稳健发展新篇章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河南农信篇

奋笔写优稳健发展新篇章

□ 本报记者 李进富 通讯员 阮洁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前不久,本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近日,记者走进河南农信系统,深入挖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探寻农信机构通过党建赋能、整村授信、典型示范引领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案例。本报本期特别推出河南农信专题报道,重点展示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模式,以期为同行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

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别样“红”

——济源农商银行这份“农信答卷”出新彩

在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有这样一支“金融豫军”,他们赓续愚公血脉,传承奋斗薪火,他们勇立潮头,力争上游,把一家根植县域的“小银行”,做出了一番“大作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基础薄弱到行业标杆,这就是王屋山脚下的全国农商银行“标杆银行”——河南济源农商银行。

“红领农商” 出新出彩

“宏泉村从移民村到信用村,人均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这背后离不开济源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近几年,通过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金融帮扶的细致入微,党员、村民和济源农商银行的关系更近了,我们离过上美好的生活也更近了。”宏泉村村支书赵和敏高兴地说。

“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蕴涵的朴素道理就是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把事业和党建结合起来,同呼吸、共命运。

济源农商银行作为济源当地唯一一家本土银行,始终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把党建工作作为引领业务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深入开展“红领农商”党建工程,以党建高质量发展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三结合一共建”,是近年来济源农商银行独创的党建品牌。 “三结合”,即济源农商银行党委与镇办党委相结合、支行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相结合、支行党员与村党员相结合;“一共建”,即共建信用村(镇)。今年,济源农商银行又提出要主动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的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党建品牌,形成党委有品牌、支部有特色、党员是标杆的创建格局。在“三结合一共建”的基础上,该行开展“支部+村部”党建联盟建设活动,以党建为纽带,联合村党支部共同开展活动,加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把基层党建、金融支农和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

截至目前,济源农商银行已与5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党委签订《党建合作协议》;与市政府联合,先后对全市231个信用村授牌,评定的信用村占全市行政村的44%,共评定信用户16670户。

“信用真的可以当钱花。我们村是信用村,我家是信用户,贷款利率可以打‘折上折’,每月仅利息就可以省下不少钱。这是咱济源农商银行给讲信用的老百姓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宏泉村村民晋小艳告诉记者。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满怀深情,济源农商银行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小贷品牌 走深走实

“想把农村金融做好,急功近利不行,眼高手低更不行,只有持之以恒,扑下身去,把客户当成家人去维护、去培养,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才能留得住客户,才能锁得住客户。客户一旦有了资金困难,才能第一时间想到你。”这是济源农商银行王屋支行客户经理董建华在全省农信系统经验交流会上的感言。在“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以董建华为代表的济源农商银行员工,发扬“愚公精神”和“钉钉子”精神,他们立足济源本地,秉承“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做大客户群体。

为了更好地精准对接农村市场需求,济源农商银行以“土办法”结合“云科技”,在业内率先启动了“整村推进、批量授信”获客工程。该行制定“521”战略目标,以村为单位,继续挖掘农村市场,对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客户,统一采集信息,集中审批授信。截至今年9月末,已累计入村525个,覆盖全辖行政村的100%,覆盖14.89万户;累计授信户数4.71万户、金额28.69亿元。

“拿出身份证和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下,3分钟就获得了5万元的贷款额度,足不出户便可办理业务,真是太方便啦!”思礼村建波菜店的老板高兴地说。

今年,济源农商银行以科技赋能金融,在整村授信、夯实线下的基础上,以提升客户体验为出发点,推出了首款纯线上无感式贷款产品——“农商e贷”,实现了“301”服务,即“三分钟申请、零人工干预、一分钟放款”,个人客户30万元以下贷款的全线上运转。截至今年9月末,“农商e贷”累计申请1.73万人,通过5820人,累计授信金额23.31亿元;用信2606人,用信余额2.37亿元。上线仅5个月,“农商e贷”覆盖率就达到16.49%。

从“挎包银行”到“掌上银行”,是济源农商银行顺应时代浪潮的传承与创造,也是济源农商银行匠心打造小贷品牌的努力与坚持。

金融“活水” 浸润实体

“企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成本提高,复工复产难度大怎么办?”“小微企业复工缺钱怎么办?贷款到期一时还不上怎么办?”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一些企业提出面临的问题。

愈是关键节点,愈是考验决断、智慧、谋略。

“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核就是不畏艰险、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敢于挑战。济源农商银行充分展现金融“稳定器”的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紧锣密鼓对接各类企业,把贷款资金用在“刀刃”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经济复苏释放政策红利。同时,该行向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适时推出“金燕连续贷”“金燕帮扶贷”等10余款复工复产产品。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上述贷款产品83笔、金额3.42亿元。今年以来,共为36户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续贷1.72亿元的资金支持。

不抽贷、不压贷,坚持“放水养鱼、雪中送炭”,这是济源农商银行支农支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年,济源农商银行紧密结合辖内实际,以“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为重点,精准对接融资需求,扎实开展“行长进万企”活动,推进各项助企惠企政策的落实。截至目前,该行负责对接的省级企业名单2户、市级企业名单138户、自主对接走访的87户已全部走访到位。其中,有融资需求83户、金额8.78亿元,已达成合作78户、金额8.35亿元。

济源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红梅告诉记者:“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从国家战略全局把握大势,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顺势而为,谋划发展,锐意进取,坚持党建统领不动摇,坚持为农服务不动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朝着‘扎根本土的百姓银行、走在行业前列的标杆银行、社会倍加认可的价值银行’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擘画新乡村巨变

——新密农商银行整村授信开启支农惠民新模式

新密农商银行与袁庄乡签订“党建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实施,整村授信已成为中小金融机构转型的“标签”。在河南新密农商银行看来,整村授信绝不是简单的搜集信息的渠道,而是与老百姓“看见—认识—熟悉—信任”感情升温的过程;是贯彻落实“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重拾“背包精神”,重塑品牌形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造走出去、沉下去、转作风、优服务“民心工程”的情怀演绎;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打基础、利长远、沉淀自我的发展工程。

农商品牌的表达与传播

“我今天下午没时间,你们别来了!”这是新密农商银行米村支行客户经理刘佳在开启整村授信前收到的第3次拒绝。

“我还是想跟您说一说我们这轮整村授信的相关政策,这是整村授信4.0版本,咱的村支书已经答应我们可以进村了……”拗不过刘佳的“过度热情”,队长勉强答应。在带领入户的过程中,队长表现出了十二分的不情愿和不得已。虽然开局不利,但是客户经理并没有气馁,仍然认真地跟老百姓解释整村授信的意义,搜集信息的用途,添加老百姓的微信,解答他们的疑问,交谈内容从更换社保卡到绑定ETC,再到微信绑卡、防范电信诈骗……

“你们是干啥的,搜集信息啊,哎呀,你们走吧,都是骗子……”老乡表现出了极度的不耐烦,顺手关上了大门。

“婶,你的自我保护意识不错啊……”

“我给你讲啊,银行我就不信!”老乡的决然让刘佳一行人的心里咯噔一下,他们预感这个门估计很难再进了。这时,老乡扭过头开了个门缝补了一句,“银行啊,我只相信信用社。”

“婶,我们就是信用社的。”这个惊喜来得有些猝不及防,刘佳赶紧上前搭话。

“那你认识王彦明吗?你现场给他打个电话?”老乡将信将疑。

“叔,有个老乡想确认我们农信社的身份,您给她讲两句?”

经过老乡与老客户经理的“暗号”确认,老乡心里踏实了许多,打开大门并热情地搬出凳子,拿出了家里的酸奶,邀请客户经理坐下,慢慢地登录信息,俨然是招待亲戚的规格。

“我跟你们一起宣传吧,反正今天下午我也没事。”老乡自告奋勇加入了授信的队伍。

在老乡的影响下,队长渐渐改变了态度。

在新密农商银行看来,虽然科技金融能够实现不见面服务,但是见面的服务更有温度,经常走动才能成为永远的“亲戚”,才能让老乡有任何的金融需求首先想到农商银行。农商银行要基业长青,就要树立百年老店的品牌,而整村授信就是品牌不断传播、不断擦亮的过程。

农村根据地的守望与回归

截至目前,新密农商银行派驻金融助理120余人,整村授信达5.6万余户,个人贷款余额达58亿元,户数4.6万户,占比52%,其中100万元以下的存量小贷达4万户、余额38亿元,自2017年以来每年平均净增8000户、金额约8亿元;客户经理平均管户360户、金额3500万元,平均包村3个,几年来小额贷款占比由3%上升为33%,形成了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新密农商银行也享受到了转型的红利,以小贷产品为中心,带动了各项业务的“百花齐放”,由“差等生”变成了“优等生”,成为全省“标杆银行”。

记者了解到,新密农商银行整村授信4.0版本已详细到对一个村组的走访,多次拜访更是家常便饭。该行在采集信息之后,对客群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分类施策、分类管理,差异服务,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制不同的金融服务方案。客户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办理相关业务,线上服务体验俱佳。

今年,新密农商银行围绕“来自农村,反哺农村”做了三个方面探索。

探索乡村振兴金融治理新模式。该行着力创建“1+1+N”普惠模式,即打造1个普惠金融服务站,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1个金融助理岗位,“N”个行动计划,打造集信贷支持、信用体系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农村主题党日活动、庙会集市、村民大会进行宣传,提供金融咨询、金融知识宣讲、诚信体系建设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探索“一行一村一品”新项目。该行通过整村授信大走访行动,加大“六美”行业、“三大经济”的支持力度,发挥协同效应,各支行与各乡镇紧密结合,立足乡镇、村组特色,围绕“吃喝玩乐购”,开展精准“金融诊疗”,积极对接示范村、精品村、美丽小镇,助力富村强村建设。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该行努力打造普惠金融数字平台,整合政务、金融数据,为市政府推出的各种场景下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高效配置公共资源,积极参与农村乡村治理,提高治理效能,赋能智慧乡村和数字乡村建设。

经过近6年的沉淀,新密农商银行对整村授信有了自己的答案。该行坚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业务理念,坚持“刷新认知、加深感情”的渐进过程,坚持“做实做细,不花拳绣腿、不急功近利”的实战做法,坚持走好“华山一条路”,让整村授信授出品牌,授出民心,授出情怀,授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梦”美丽家园的守候。

打造乡村金融服务“示范样板”

——原阳农商银行改制五年跑出高质量发展“蝶变之路”

原阳农商银行走访雨轩清真食品公司,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资金需求情况。

普惠金融精耕细作,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保持定力勇毅前行,各项业务均衡稳健发展,始终位居河南农信系统“第一方阵”前列……一家县域农商银行的五年精彩蝶变,跑出了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见证了坚守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锚定小而精、小而强的定位,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与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发展共生共荣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由弱到强’的持续高质量稳健发展。”河南原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华如是说。作为服务本地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原阳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初心,深耕三农沃土,用实干担当的金融画笔,奋力谱写出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党建金融合力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围绕“送金融‘活水’、浇产业良田、助乡村振兴”的目标,原阳农商银行与原阳县委组织部在全县联合推进“党建+金融”三级联盟体系建设,推进党建共创、金融共创,让信用额度成为随用随取的“备用金”,为乡村振兴“出资”“出智”“出力”。今年,双方进一步丰富共建内容,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将整村授信成效纳入“产业兴旺星”创建评价体系,推出最高30万元额度的“产业兴旺贷”专属产品,并给予降幅近50%的贷款利率优惠,进一步降低用款成本,确保百姓负担得起利息。在原阳县,“党建+金融”机制正在以县委确定的5个“五星”、28个“四星”支部创建村为重点,在全县458个行政村全面铺开。

“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我们见证了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必将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的长征路,进一步做深做实‘党建+金融’工程,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用实干实绩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赵建华满怀激情地说。

“132”特色服务扶持产业做大做强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原阳农商银行立志成为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强化创新探索,推动金融服务跟着当地发展走,先后推出“支柱产业贷”“普惠贷”“微易贷”等系列特色产品,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营销、大服务”行动,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9月末,该行已投放相关产业贷款935笔、金额1.73亿元,惠及产业链客户496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16亿元,增幅15%。

金融与经济不仅要共享繁荣,更应共克时艰。“我们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和需求,以‘一联三送两促进’为载体,‘一联’即建立班子成员、机关部门、一线网点及中层干部、客户经理分层联系对接机制;‘三送’即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两促进’即促进‘银企(商)’关系和谐、促进双方增效,推进‘银企(商)’战略合作工程建设,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更优惠的金融服务。”赵建华这样介绍。

初心如磐铸就发展精彩蝶变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刚突破百亿元的县域小银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金融“活水”的同时,如何形成自身发展与服务地方的良性互动?

“坚守‘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做质不做量’的‘四做四不做’经营理念,为我们经营管理尤其是信贷投放、资本运用提供了基本遵循。只要擦亮眼睛、找准方向、保持定力,把正确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赢得长久发展和客户信赖。”原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光伟掷地有声。

记者采访时发现,战略定位的精准转型为原阳农商银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业务经营水平与主要监管指标均由改制前的全省落后,“弯道超车”进入并持续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前列。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先后突破百亿元,贷款余额突破50亿元,监管评级由改制前的“5A”,到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保持“3A”,并被河南省联社确定为“标杆银行”培育对象。截至今年9月末,资产总额116.10亿元,较改制前增加63.68亿元;贷款余额50.73亿元,较改制前增加32.41亿元;存款余额103.95亿元,较改制前增加56.77亿元……

深入其中,记者看到原阳农商银行发展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奋进。变化的是发展实力日益强劲、服务能力日益提升;不变的是服务三农、民生改善,支农支小的初心清晰而坚定。

踔厉奋发新征程,勇毅前行向未来。在新征程的起跑线上,原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华将带领全行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围绕“强党建、严管理、转作风、求实效”工作主基调,秉承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和稳健审慎、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两个务必”要求,奋力打造服务地方的“责任银行”、中小企业信赖的“伙伴银行”、乡村振兴的“主力银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