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12月2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推进农商银行改革  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金融支持黄牛产业发展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完善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思考 如何提升农商银行监事会履职质效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思考

□ 作者 梁金霞 李杨华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高度重视,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等监管文件,指导商业银行加强对员工行为管理。各商业银行亦纷纷依据监管要求和自身实际持续完善员工行为管理机制。然而,商业银行员工违规事件和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本文拟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员工违规违法行为的成因和员工行为管理的难点和症结探寻解决对策,以期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机制。

员工违规违法行为成因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违规收集使用客户信息、职务侵占、受贿、违规放贷等商业银行经济案例和一些常见的违规行为进行分析,员工违规违法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员工角度来看,一是员工和商业银行的目标不一致,二是受不良思想风潮侵蚀欲望膨胀,三是法律合规意识淡薄,四是侥幸心理作祟。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一是内控制度缺乏有效传达路径,二是监管偏松偏软,三是偏重业务发展,对员工关心不足。商业银行一些部门和支行只重视业务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内控管理不够重视,不注重方式方法,作风强硬独断,忽视员工的合理诉求和思想动态变化,员工出现严重负面情绪或异常行为征兆却未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

员工行为管理的难点和症结

员工行为管理的关键是能及时、动态、充分地掌握员工相关信息。但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往往难以及时获取有效的员工行为信息,直到案件发生了,才后知后觉。究其原因,员工行为信息涉及面广;常规信息获取手段形式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作案手段愈发隐蔽;内控机制对金融创新潜藏的风险识别存在滞后性。

金融创新的特质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总是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和规范的。初期产品在设计、交易制度、人员培训、交易对手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此时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一般尚未覆盖到新产品或对新产品不够敏感,这让一些熟悉产品但职业操守不强的员工有了利用新产品的漏洞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加剧了操作风险爆发的可能。

完善员工行为管理思路

缩小员工与商业银行追求目标的差距。培育“接地气”的企业文化。将员工发展与商业银行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商业银行对员工的重视和关心,提高员工对商业银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关注员工对工作成就、价值认可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完善绩效考核等短期激励措施的同时,探索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计划等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措施,让员工能享受到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持续回报。

拓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建立规范、透明、多元化的晋升渠道,让每一位员工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职业发展前景,实现员工与商业银行共成长。

营造依法合规的良好氛围。设立违规行为公示栏,定期对一些典型、较严重的违规行为责任人进行曝光,使员工“明晰底线、坚守红线”,自觉树立“合规第一”的思想认识。

创新员工行为信息获取手段。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总结员工异常行为特征,充分运用内部信息系统和“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裁决文书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平台建立监测模型,有效收集员工异常行为信息;建章立制,规定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后,根据举报人的贡献大小给予经济奖励,鼓励员工、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开展客户回访工作,了解员工是否有“飞单”、充当资金掮客等行为。

关注金融创新风险。在开发新产品、开展新业务时,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坚持风险控制能力与运营能力相匹配,同时加强调研,对整个产品、业务的风险点、风险大小要心中有数,未雨绸缪,确保监督管理能够“跟得上、管得住”。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维护员工行为管理严肃性。涉及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做到发现错误问题不放过、不整改问题不放过、不追究责任不放过,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彻底去除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作者单位:广东佛冈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