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3年4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强农典范案例征选活动”正在进行中 解锁“强农密码” 共谋发展良策 撑稳村行“小竹筏” 奋楫前行为三农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撑稳村行“小竹筏” 奋楫前行为三农

访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王远昕

□ 作者 伍洪 方有成

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王远昕

“村镇银行就像一条加了小马达的竹筏,能载人渡河,也可以运送货物,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我的任务就是想尽千方百计让我们的筏子更加坚固,前行的征途尽可能避开风浪与漩涡……”位于北京新发地市场附近的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二楼工作室里,传来阵阵交谈声。

这是今年3月的一个下午,记者应约到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专访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王远昕时发生的一幕。王书记正娓娓道来农村金融工作中的一些精彩故事。

翻山越岭展拳脚

王远昕,趣称“老王同志”,身材中等、五官端正、话音浑厚,一副睿智且精明有加的学者形象。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农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从事农村信贷工作。

2004年入职九江银行,不久后被任命为总行营业部负责人。面对存贷款规模刚刚过亿元、不良贷款近千万元、业绩排名倒数的经营困局,“老王同志”不气馁、不懈怠,率领团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完善和创新信贷管理,竭力营销和拓展重点客户。经过七年奋战,营业部存款规模翻了4番,贷款规模翻了3番,不良贷款降为零。“老王同志”也成了大家一致认可的业务“标兵”。

骄人的成绩,出众的能力,可以堪当大任。这是九江银行当年的“当家人”对他的评价。工作业绩有目共睹,2012年春节刚过,“老王同志”便被外派到距离九江近千公里的岭南小镇,担任中山小榄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

在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支小支农,如何在沿海较发达的城市施展自己的抱负,成了那时他经常思考的问题。敢闯敢干的他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新环境,与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全体员工群策群力,逆流勇进,争创优先,实现了业务的稳步提升。四年时间,资产规模增长24亿元,存款增长21亿元,贷款增长15亿元,年盈利增长3800万元,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也从当地银行业排名下游的“袖珍”银行,到在小榄当地19家金融机构中存贷款规模排名第6位,仅次于“工、农、中、建、农商”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也成为了九银系村镇银行的一张名片。

愿穿“草鞋”助三农

喜欢读书的“老王同志”,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位传统的银行人,也算是“老农金”,从事农村金融几十年,从国有大行到城商行再到村镇银行,工作单位越来越小,但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交谈时,他回味起念书时流传的一个顺口溜:“城金专业穿皮鞋,农金专业穿草鞋”。所以学“农金”专业的自己一辈子穿的是“草鞋”,披蓑衣戴斗笠,走千家串万户,从广东中山走到了首都“南大门”大兴,既是责任也是挑战,更是自己的荣幸。

“老王同志”说他一直记得小时候老家曾拍摄过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有一首插曲这么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来到北京,他深感压力与使命,首都资源之博大,文化底蕴之深厚,金融市场之广阔,是之前工作地所不能比拟的。他把自己比作是竹筏上的“撑杆人”,既要管小竹筏的长度、宽度、载重量和安全系数,还要防御恶劣天气及风浪,让它在首都南郊福地大兴的经济大潮中勇毅前行。

他总结多年村镇银行经营经验,即用心打造一支管控熟人的小额信贷风险专业团队,概括起来就是“四做四不做”,即“做熟不做生,做近不做远,做死不做活,做短不做长”。要让带有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的“九银文化”在大兴这片热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需要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兴“九银人”以党建为引领,传承“四千万”精神,脚踏实地深耕大兴三农市场,服务小微,以心换心,以真诚换取首都客户对“九银”的认可。如今,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已有9家支行,108名员工;存贷款规模在京郊村镇银行中虽不是最大,但人均利润较为可观。

为了把这只“小竹筏”撑稳,王远昕没有好高骛远,而是坚守初心,把目标瞄准支农支小。首都“菜篮子”新发地批发市场距离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仅1.2公里,他审时度势,成立了一个专门服务新发地批发市场的部门——“新三农事业部”,也是该行党员占比最高的一个团队。

新发地市场占地1680亩,固定摊位2000余个,要把每一个摊位都走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徒步太慢,团队就安排每人一辆电瓶车。市场拓展初期比较艰难,三位队员每天坚持拜访商户,三四个月没有一笔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团队已发展成11人,贷款规模超4亿元,其中新发地市场的贷款超3亿元。

助力菜商“鼓”钱包

采访中,王远昕几次提到的在新发地开展蔬菜批发业务的知名企业——吉时鲜,他也不知自己到底去过该公司多少次了。

记者在大兴九银村镇银行党委委员张国庆的带领下走进该行支持的吉时鲜公司,只见一楼蔬菜展示大厅套小厅,几位工人师傅正忙着配菜。老板带我们来到二楼,小巧精致的会议室里,一匹腾飞的“度金骏”格外引人注目,墙上显眼位置精美地展示着公司的发展历程,旁边荣誉室里奖状奖牌挂满了墙壁。

来自河北唐山的吉时鲜公司法人王老板自信地介绍,他此前在家乡专做黄瓜批发生意,2014年开始转向蔬菜批发,两年后又增加蔬菜种植,并增加了蔬菜配送。现在拥有1500平方米配送中心,专营蔬菜、水果、肉食等十大类产品,年销10万吨、销售额6000万元,所经营的菜品、水果等满足了北京市民的餐桌需求。其公司注册资金也从5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

“我的钱包今天能‘鼓’起来,全靠国家政策好!尤其是有九银村镇银行这样的银行大力支持我们!”王老板伸出大拇指点赞道。

吉时鲜公司仅仅是大兴九银村镇银行金融支持的数百家商户中的一个,在新发地市场,还有400余家商户,也得到了该行的金融支持,他们都非常认可九银村镇银行。

采访结束时,记者好奇于大兴九银村镇银行每一间办公室的门上都写着“工作室”三个字。“在九银村镇银行,我们号召大家激情工作、快乐生活,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包括行领导。所以,我们的工位和办公室标签格式统一为‘姓名加工作室’。”大兴九银村镇银行党委委员周芬给记者解释道。

作为京郊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份子,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牢牢把握首都“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潜心坚守支农定位,持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探索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赋能之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