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3年5月1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农业期货 大商所发布2023年产融培育基地工作方案 衡阳县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完成风险对冲   金融播种希望真情温暖人心 郑商所持续优化支农惠农服务体系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期货力量” 教育帮扶步履不停中辉期货传递爱的温暖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商所持续优化支农惠农服务体系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期货力量”

□ 作者 陈智胜

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保障品种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覆盖地域不断拓宽,早已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立足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优势,经过多年边试点边改进,以贴近品种产业特征和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在“保险+期货”工作上围绕业务模式、组织模式持续优化创新,基本形成了价格保险与收入保险协同开展,自主建设与省级政府部门联合建设并重的试点格局。

先行一步探索积累经验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郑商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的政策精神,以提升试点的可复制可推广性为目标,精心谋划试点实施方案,在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方面采取了一些创新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改进价格险模式,贴近农业保险的一般做法。2022年,郑商所以推动“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与期货功能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探索优化价格险业务模式;引导试点项目在保障程度上倾向浅虚值,保障农户基本合理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费率成本,产品结构上针对中小农户需求简化设计,更加简明易懂;在风险管理方面,尝试通过组合使用风险自留、购买期权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风险转移路径,推动提升保险公司在项目运作中的主动性。

探索收入险模式,推动风险管理服务迭代升级。郑商所根据政策导向、品种特性、试点区域政府积极性等因素,在2022年试点中稳步探索增加收入险项目;继续开展苹果收入险项目,为林果作物收入险积累先行经验,于2021年首次在陕西黄陵探索开展苹果收入险项目,尝试在林果作物上以损失率作为间接核定产量损失的依据。在取得初步经验基础上,2022年郑商所继续在黄陵稳步探索巩固苹果收入险项目;积极开展花生收入险项目,为保障油料安全提供创新贡献。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油料产能提升及供给保障安全的政策精神,2022年郑商所在河南花生价格险项目基础上,在山东、辽宁两个花生主产区进一步探索收入险模式,为花生种植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时,郑商所在广西开展了糖料蔗订单收入保险,配合糖料蔗价格形成机制改革。2019年起广西取消糖料蔗收购政府指导价,以订单农业为核心推进糖料蔗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探索糖料蔗收入保险”的政策精神,郑商所在广西探索开展了糖料蔗订单收入保险,结合糖料蔗订单收购的产业特征,探索在订单价格基础上,根据糖料蔗收获期白糖期货市场行情,给予蔗农更高价格水平的收入保险保障。

深化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郑商所在2022年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深化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与河南、山东、广西、辽宁等省级政府部门联合发文部署试点建设,对接引入政府资金、强化项目组织保障,合力助推试点扩围;推动期货价格作为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价格因子,提高保险采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2022年新疆兵团、湖北等地开展的棉花价格保险试点,均以棉花期货价格作为保险结算价(部分)计算依据,期货价格在新型农业保险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权威性、代表性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产业主体的认可。

兼顾脱贫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增长较快。在此背景下,郑商所自2020年以来设置专项项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在政府联合开展项目中明确优先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强现代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帮助其赢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项目服务对象上兼顾脱贫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2022年郑商所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开展的花生项目,除脱贫户外,参保对象均为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的规模户;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的苹果项目中,参保对象基本上均为家庭农场、合作社。“保险+期货”项目的实施,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普及了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有力助推了试点县域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现代经营理念的工作。

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多年来郑商所始终全力投入农业农村发展一线工作,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立足期货市场功能作用与自身品种特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持续贡献期货力量。在“保险+期货”开展过程中,郑商所不断迸发新灵感、新思路,敢想敢试,探索通过建立项目询价、竞价机制控制项目成本,在推动保险公司增强风险管理自主性等项目运行方面大胆创新,走在前面,先行一步探索积累经验,努力攻坚克难、深化经验总结,以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更加突出

2022年,郑商所共支持开展项目21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花生5个品种,覆盖陕西、甘肃、云南、广西、山东、河南、辽宁、新疆8省(自治区);其中,陕西、甘肃、云南、新疆4省(自治区)由郑商所主导建设,侧重于继续探索优化业务模式;辽宁、山东、河南、广西4省(自治区)采取与省级政府部门联合建设的形式,侧重于推动形成财政资金常态化支持机制;此外,还有湖北、山东等地方政府自行主导开展棉花“保险+期货”项目,甘肃自行主导开展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交易所主导先行先试、联合政府边试边推、地方政府自觉开展的建设格局已初具雏形。

郑商所支持开展的21个项目,分别承保棉花3.03万吨、白糖33.09万吨、苹果19.44万吨、红枣3.77万吨、花生16.61万吨,为16.28万余农户(其中,约有2.11万已脱贫帮扶户)及6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风险保障。在资金方面,郑商所为21个项目提供保费支持资金占项目总保费的42.51%,农户自缴约15.37%,财政及社会资金约42.12%,截至目前,共产生赔付1.53亿元,预估最终总体赔付1.73亿元,总赔付率为62.71%。

2022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优化成效明显,引领示范作用更加突出。目前,郑商所通过“保险+期货”模式服务红枣、苹果、棉花、白糖等特色品种农业的“农险无忧”品牌路线已初步形成,与服务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的“商储无忧”品牌一起,形成了郑商所助力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名片”。

持续探索构建“保险+期货”支农惠农体系

郑商所始终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的发展使命,持续优化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努力让期货力量渗透乡村振兴建设的热土。

引导保险公司在试点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引导保险公司独立开发设计基于期货价格的保险产品,改变以往保险产品是期权产品简单复制的产品开发模式,引导保险公司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现实需求,依据期货价格自主开发设计期货价格保险或收入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引导保险公司自主安排风险管理,探索推动保险公司将部分风险或超额赔付风险通过期货市场对冲,倡导保险公司多途径管理风险,从而推动保险公司农业风险管理架构升级,促进“保险+期货”模式优化创新。

继续强化基于“保险+期货”的收入险探索。从国际经验来看,收入险正逐步取代产量险,在农业安全网中占据核心地位。近年来,我国也在朝着“保价格、保收入”方向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2021年起,郑商所在苹果品种上探索试行了小规模收入险项目,2022年进一步扩展至山东和辽宁的省级花生项目。郑商所计划在总结经验、借鉴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稳步探索推进基于“保险+期货”的收入险项目,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分品种施策,逐步扩大棉花、花生等大田作物收入险,在2022年广西开展糖料蔗项目基础上,继续探索基于订单收购的糖料蔗收入保险,稳定农户种蔗收益,服务保障国家食糖供应安全。同时,审慎试行苹果、红枣等林果类作物收入险,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做法。

努力扩大与地方政府联建试点范围。近年来,郑商所主动对接主产区地方政府,注重探索地方财政常态化、机制化支持“保险+期货”的可行路径,推动相关工作,在一些省(自治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在“保险+期货”项目中主动对接财政部出台的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省级财政特色优势农产品奖补政策以及中央财政棉花大县奖励资金,形成金融与财政协同支农的合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与风险应对能力。与省级部门联合建设项目,既有利于吸引财政资金常态化进入,又能够加强与省级部门对接沟通,为后续在省级范围内建立起支持机制、做好项目管理做铺垫,这也是下一步郑商所继续开展“保险+期货”地方特色品种项目的努力方向。

继续服务国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方面具有较强引领作用。2022年,郑商所在甘肃、陕西开展了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共计产生赔付621.21万元。2023年郑商所将继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项目,扩大试点范围,丰富试点品种,做好期货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期货力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的要求,郑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守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立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持续探索构建“保险+期货”支农惠农体系,助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力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