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孙永斌山西泽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国强山东费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潘民良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主持人
本报记者丁鸿雁刘欣欣徐广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农商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在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和服务三农的原则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金融“活水”的同时,也在履行责任担当。党的领导是金融机构的基因和血脉。金融机构的建立、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服务的开展和管理,都与党的领导和方针政策密切相关。近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同行竞争的压力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更高要求,很多农商银行也在不断创新“党建+金融”的联建模式,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本次“对话”邀请到山西泽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斌,山东费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强,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民良三位业内专业人士,畅谈农商银行在探索“党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积极参与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最大化发挥普惠金融服务民生水平等方面的有益实践。同时,展现在此过程中农商银行打造差异化优势、提升自我竞争力的丰富成果。
主持人:以您所在的农金机构为例,您认为农商银行是怎样以党建联建的方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多元服务体系的?在其中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山西泽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斌:作为党领导下的地方金融机构,山西泽州农商银行以“党建共创”平台为抓手,不断强化与外部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动机制。我们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通过纵向建立党委搭台、支部共建、党员结对的三级结对“党建共建共创”机制,持续完善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推进普惠金融的多元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县单位、重点企业加强联动,横向建立“党建共建”合作关系,推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辖区16个乡镇、161名党员、442个行政村(社区)的合作协议签订,累计向各镇派驻金融组织员、助理员等90余人,派驻专职驻村帮扶党员6名,进一步搭建起推动金融政策落地、金融知识普及、金融产品惠民的桥梁纽带;同时与农业农村局、融资担保公司、月星广场等18个单位、29家企业签署“党建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专业合作平台、推进授信全覆盖,为服务对象和合作企业源源不断送去金融“活水”。
山东费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强:强化党建引领,准确把握金融机构在稳经济中的职责定位,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在农商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费县农商银行开展“银政”“银军”“银企”“银村”四大共建工程,推动党建共建逐步连点成线、扩线成面,目前,行党委与15个党组织,28个支部与240个企事业单位、村委(社区)开展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其中,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费县农商银行依托“政银”共建,创新“美德信用贷”系列产品,以“美德积分”为基础,实现农户商户“美德积分”与贷款授信结合,将无形的信用价值转化为贷款资金,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城市治理有机融合,发放美德信用系列贷款1.03亿元,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民良: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海宁农商银行用好省行“大平台、小法人”成体系全方位服务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通过搭建党建联建服务中心大局的平台载体,创新党业融合互促的有效载体,积极构建三级党建联建体系和“三潮一网”管理体系,联动全市540余家机关单位、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委、两新组织等,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打造全域化党建联建共同体,在探索过程中,“总对总”打造的“税电银3+助企红色联盟”“共富同行红色四方联盟”成为全市“政银”合作样板。各基层党支部“支对支”建立起红色支部共建联建,常态化开展“金融+社区”“金融+行业”“金融+园区”红色互动,“人对人”推行组团服务,各支部党员与各村居、社区、微网格长以及政府服务人员共同搭建“一格四员”“一企三员”的服务模式,在巩固三级联建体系基础上“点对点”激活基层活力,构建起“党建+金融”示范点。搭配“税银贷”“亲企贷”“亲近贷”“惠农贷”等产品,一体推进并全面深化“党建+金融”服务。
主持人:以本机构为例,在与多方开展党建联建的过程中有哪些切入点和独特的实践经验?
山西泽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支持特色企业和服务辖内农户为切入点,双向推动“党建共创”取得实效。泽州农商银行通过与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发展协会等相关部门合作,创新出台“小米贷”“红薯贷”“黄梨贷”“香椿贷”等专属惠农产品,用产品优势、渠道优势、技术优势为当地群众提供资金、培育、生产、流通等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服务,并按照“一户一策”提供最佳融资方案,实行精准滴灌、精准扶持,目前累计支持生猪、小米、红薯、黄梨等八大特优产业1900余户金额4.63亿元。我们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事业部”,充分利用“政银党建共创”平台,组建由挂职干部、客户经理、村干部组成的客户准入评议小组,在辖内16个乡镇开展“背靠背”无感授信评议工作,优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关键人”进行评级授信,“以点穿针、以面引线、以片织网”,实现了全县评级授信100%全覆盖,完成了辖内44.29万人的信用贷款评定,预授信金额达71亿元,真正将“让老百姓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的梦想变为现实。
山东费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强:费县农商银行始终将传承“沂蒙精神”与“大挎包”优良传统有机结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山东费县农商银行强化与辖内乡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对接沟通,联合村委(社区)创新建设32处红色金融驿站,推进组织共驻共建、党员共管共育、资源共帮共享、发展共商共赢,派遣144名金融服务顾问定期驻点办公,把客户经理工作地点转移到行政村、社区、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创新开展普惠金融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小额普惠贷款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体验用信,为全县22.33万农户授信89.82亿元,实现了无感授信全覆盖;持续巩固“金融+非金融服务”人缘地缘优势,自2020年起连续3年联合共建单位县文旅局推出“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开展送戏演出900余场,密切了与基层群众联系,擦亮了“您需要我都在”的百姓银行品牌形象。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民良:海宁农商银行自2019年以来深入实施“党建引领金融惠农”助力全市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派驻“金融村官”深化“红色互动”,落实党建联抓、业务联合、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形象联树、发展联促“六联”举措,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经济稳进提质。在省行领导下,海宁农商银行启动金融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开展“金融山海协作”,集成党建和金融资源向共富发展聚力,发挥“党建+金融”在助力共富上的积极作用。以“党建+金融”服务基层治理为切入点,推广省行“浙农经管”“浙里基财”“智慧社区”“社区财管”四套系统,分别对应拓展乡镇、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客群,实现县级以下基层治理服务网络全覆盖。以“党建+金融”服务百姓民生为着眼点,大力推广“四个办”服务体系、打通人社“社银通”服务渠道,实现社保等15大类4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全渠道办理,在“一老一少”民生服务场景下与市老干部局共同推出“银龄共富”品牌,打造“潮城银驿站”等,全面助力全市共富发展。
通过全量化、全体系、全流程、全闭环搭建智慧网格体系,充实“党建+金融”特色,依托省行基层治理平台、打通省金综平台、自建小微数字平台等,连接税务、工商、法院、社保等各类政务数据,助力业务发展和精准服务优化。
此外,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四千精神”“三水精神”,推出“全员服务+网格管理”“扫地僧”工作法,252名“党建共建·共富专员”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耕耘所辖网格,凝聚起全员“扫地僧”“愿扫”共识;搭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市民及开放四大网格,指派“扫地僧”入网入格,探索网格客户分层管理,差异化开展走访与金融服务,将“扫地僧”模式变成融入公司法人治理、支农支小服务的特色管理机制,为更优化开展“党建+金融”网格深耕服务提供更坚实保障。
主持人:在与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的过程中,本机构和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山西泽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斌:在推动“党建共创”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持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化推动工作开展。搭建共创平台、确立合作关系只是起点,而如何利用共建平台深入、持续、高效地推动合作交流才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深化合作体系、细化考核机制、丰富管理手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织密“党建共创”一张网,切实将“顶层设计”的初衷,转化为“基层实践”,发挥其推动多方共赢应该有的积极作用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民良:挑战一方面来自市场的竞争,当下,随着大型银行降息下沉、以低利率竞争抢夺市场份额,其他商业银行从多方面不断扩展业务市场,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压力较大。如何在守住市场份额过程中,保持住定力,心无旁骛做实做好基础普惠金融服务工作,踏实夯实”党建+金融“服务基础,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源自当前行内基层党建管理与时俱进的更高要求间存在的差距,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以更高政治站位、更长远战略眼光去“一盘棋”谋划发展,更加扎实打造基层堡垒,但仍然存在基层党员不能够准确理解“党建+金融”一盘棋发展的深义,前期搭建的部分党建共建平台,缺乏常态联络维护,部分党建共建资源陷入沉睡,没有激发出应有的活力。
主持人:在您看来,“党建+金融”的模式对打造差异化优势、提升自我竞争力有何积极意义?
山西泽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斌:“党建+金融”模式以党建引领为基础,金融助力为手段,服务范围广,可操作性强。例如2022年,泽州农商银行积极推进“党建+金融”模式,在辖内打造了16个“党建共创示范村”,通过党组织牵头、村“两委”召集、银行网点搭台的方式将“金融夜校”搬进了村委大院,将“金融服务站”设在了群众家门口,把普惠金融“村村通”变成了金融知识“人人懂”,彻底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多维、全面、便捷的普惠金融体系,辖内百姓不出村就能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老百姓的银行”“家门口的银行”认可度、满意度。
山东费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强:全面推广“党建+金融”新模式对于深耕主业错位发展、推进业务再下沉、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和优化调整结构、打造“小而美”的“快银行、暖银行”具有重要作用。费县农商银行深入推进“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1+2+N”党建工作法,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先后研发推出农户类、个人经营类、城镇居民消费类、企业类四大类50余款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围绕费县龙头产业板材行业发展,联合县发改局研发推出“木业升级贷”,为3427户发放贷款25.41亿元,高效助力企业环保治理和产业升级,不断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民良:去年以来,行党委一直在强调“党建也有生产力”,“党建+金融”的模式是迎合多方诉求、助力共富的有益探索,“党建+金融”一体推进是持续细化深耕、服务优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企业、市民的金融需求变化,市民生活习惯跃迁,企业经营面临新的机遇挑战。15年来,我们“走千访万”,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深耕,再加上数字化支撑,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持续提升服务的敏捷度,为老百姓们提供更加全方位、成体系的普惠金融服务,帮助我们牢牢把握住市场份额,从本土深耕、支农支小中不断探索新领域,寻找到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
“党建+金融”服务发展同时是倒逼内部管理提升、强化队伍建设的有效助推。不断夯实“党建+金融”可以为农商银行提供创新、高效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路,通过将党建的先进经验融入金融管理中,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强化风险防控力,推动高手培育、团队凝聚,有助于树立全行美誉度高、公信力强的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内部企业文化。
主持人:以您所在机构的实际情况为例,未来在“党建+金融”模式探索上的目标和规划是什么?
山西泽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全市首家授牌的“乡村振兴主办银行”,我们坚定不移“做老百姓首选的好银行”战略定位,以“党建+金融”模式为抓手,用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泽州农商银行会继续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六方面重点工作”,全面助推丹河新城规划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旅康养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尤其是对全县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好相关金融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切实发挥好金融助推器的关键作用;抓好融合城乡市场,在农区,坚持“宽授信、严用信”,以授信覆盖面为主,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利用“背靠背”评议授信结果,充分运用地缘和人脉优势,严格落实网格化营销,实施深度唤醒服务;在市区,以用信率为主,科技赋能,“线”上申请、“码”上放贷,充分运用产品优势,不做大客户,做大客户数,让数字说话,让商户受惠,将“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助力乡村振兴”转化为任务指标,着力推动金融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并延伸服务触角,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党建共创示范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点,做优、做细、做实三农金融服务;“线上平台”和“线下柜台”充分结合,把代缴社保、医疗、养老保险等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业务宣传好、推广好,确保党和政府的普惠金融政策及时、实惠地传递给每一户百姓。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民良:下阶段,我行将进一步强化“党建+金融”服务探索,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谋划长远,持续建立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实效性强的“党政银企”战略合作网络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面推动共同富裕最小单元建设。
海宁农商银行还将继续高标准打造“碧海潮生惠邻共富”党建品牌,紧扣“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发展必须抓党建”的理念,聚焦“立足本土、继承发展”的定位,构建“三潮一网”的党建体系,打造标准化的“党建+金融”服务,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化提炼出“党建+金融”的海宁实践。同时,海宁农商银行也会继续高水平创造“五满意五快乐”的以人为本价值,即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全行“让地方党委政府满意快乐、让企业客户满意快乐、让农户市民满意快乐、让员工及其家人满意快乐”的“五满意五快乐”发展服务理念,坚持党建工作与金融工作深度融合,强化系统观念,用好考评督导“指挥棒”,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整合“党建+金融”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共抓、共管、共建的格局,重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形式载体,努力成为深化党建与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