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3年9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农商银行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大数据审计防范线上信贷产品外部欺诈 农信机构品牌标准化建设对策与研究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期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作者 李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普惠金融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在积极探索新时代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式方法历程中,农商银行要坚持支持实体经济使命担当,以全新姿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构建“职能型”架构,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实效化农商银行要以零售数字化转型发展为中心,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本,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全力践行普惠金融责任。一是着眼部门职能调整,成立普惠金融职能部门,负责研究、决策普惠金融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推进全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以及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产品体系设计搭建等工作。二是着眼部门内部分工,集营销管理、授信审查审批、中台运营、风险防控、后勤保障等职能于一体,执行迅速、反应灵敏,进一步凸显农商银行地方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业务审批快的体制机制优势,实现精细化管理。三是着眼工作效能提升,按产品线加强联动营销和集中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和流程改造,尽可能精简环节、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全面建立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要客户载体的服务体系,扩大前台业务服务辐射面,有效满足客户与市场需求,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发展。

打造“普惠型”产品,推动产品研发精准化农商银行要致力于建立更加精准化、数字化和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加强科技赋能,持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聚焦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个人消费和“三农”等多类市场群体,满足其个性化、综合化金融需求。一是打造数字金融产品。在传统信贷业务基础上开发线上贷款产品,对尽职调查、审批流程等模块不断改造优化,全面提升办贷效率,提高客户服务体验,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需求。二是打造普适金融产品。通过客户年龄、性别、地区、职业、收入等大数据进行客群划分,判断目标客群金融需求,以需求带动产品研发,有效推动全客群覆盖,提高产品普适性。三是打造专项金融产品。根据专业市场内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实际情况,开展精准对接,“一户一策”,对符合条件的专业市场灵活确定贷款方案,提供“量体裁衣”式金融供给。

建强“营销型”队伍,实现产品推广专业化组建“营销型”人才队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农商银行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有效的机制,构建强有力的“前中后台”营销队伍,才能有效支持普惠金融服务发展。一是建强产品研发队伍。成立产品运营团队,赋予独立产品开发职能,通过宏观政策、市场调研、同业分析、系统功能、目标实现等多维度进行产品规划,充分保障产品上线进度及业务开展实效。二是建强产品推广队伍。农商银行要摆脱过度依赖传统产品、新产品“水土不服”的问题,就要从过程管理角度实施管控,根据产品规划及推进步骤,运用经营数据分析,开展营销管理,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三是建强产品展业队伍。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执行者,农商银行在为普惠客户群体研发、提供丰富的信贷产品的同时,也更应注重展业队伍的建设,积极完善展业人员的准入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普惠金融服务专业度与敏捷度。

依托“网格型”服务,推动普惠服务规范化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提质的基石,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明确的服务目标,解决了服务半径问题,在展业人员开展网格化服务的过程中,农商银行要利用拜访、建档、营销、回访等规范化流程,在提高网格化服务效能的同时,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规范化。一是细化服务流程。要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性,按照支行网点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确定服务网格数量,明确管理主体、服务目标及考核方式,对网格内小微企业主进行信息采集建档工作,了解客户金融消费习惯和偏好等,并进行产品匹配,实现精准服务。二是细化服务目标。要分别制定总行、机构网点及展业人员服务目标,展业过程中形成任务计划表和任务推进表,匹配相应奖励激励机制,将贷款流程有效匹配融合到网格营销中,环环相扣,节节推进。三是细化服务质量。结合网格化服务要求,严格展业人员按照既定动作开展金融服务;并成立督导组,对服务进程中的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通过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明工作纪律,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

(作者系吉林长春农商银行副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