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油菜,夏天的果,秋天的麦浪,冬湖的渔。对于期盼丰收的千万农民来说,不同地域的收获不只在秋季,因为四季都在成熟。农民用汗水耕耘,但常因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技术转型和市场波动等问题而陷入困境。对此,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金融力量多举措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稻香阵阵扑鼻来,千里湖田忙收蟹。金秋时节,正是江苏大闸蟹养殖户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扬州高邮湖上,捕捞船只穿梭其中,只只肥硕的螃蟹“蠢蠢欲出”。泰州溱湖之畔,蟹农们忙得热火朝天,打捞、捆蟹、称重、直播……在金融“及时雨”的浇灌下,江苏大闸蟹迎来了丰收年。“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养螃蟹的,我从小就跟螃蟹打交道。”在扬州高邮,老王是当地的养蟹大户,他创立的品牌“王鲜记”早在2018年就进入了全国60多个重点城市。
谈起创业时的艰难,老王不免感叹。从育种、养殖、冷链储存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一只只螃蟹从蟹塘到老百姓的餐桌,哪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都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养蟹最怕的就是天气热,不知道我的蟹能不能经得起‘烤’验。后来我就萌生出建立冷库的想法,和建行也因此结缘。”老王说道。2022年5月,建行扬州新区支行为老王的合作社提供了优质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通过房产抵押形式成功为其发放500万元贷款,缓解了老王的资金压力。老王用这笔贷款将冷库建设提上了日程。今年,冷库建起来了,老王还顺利地开辟了电子商务渠道,销路进一步拓宽。销量节节攀升,老王开始盘算着规模种植和产品升级。
在建行的资金护航下,老王的“王鲜记”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实现年增收450万元以上。老王与建行的合作也逐渐深入,2022年夏天,“王鲜记”上架“建行生活”APP,平台上的满减活动让扬城老百姓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吃到了现捕的“放心河鲜”。
螃蟹迎丰收季
靠螃蟹致富的村镇,还要说到有着“中国河蟹之乡”美誉之称的泰州兴化,据悉,全国每8只大闸蟹就有1只来自兴化,在最新公布的国家地理标志大闸蟹品牌价值排行榜上,兴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为313.46亿元,稳居首位。
与老王一样,泰州兴化的蟹户孔老板在养殖过程中也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大闸蟹从蟹苗长到成熟的周期一般为7个月,从苗种采购到饲料采购,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然而每年6月—8月正是螃蟹的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混合饲料进行喂养,饲料费用支出陡增,这令孔老板很是犯愁。每年夏初,建行泰州兴化支行的员工就开始奔走在螃蟹塘边,通过不断地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很快,孔老板就申请到个人支农贷款“城乡融合贷”1000万元,让孔老板的饲料购买和生产经营难题迎刃而解。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金融“活水”的润泽下,蟹肥膏美的大闸蟹养育了一方人,也孕育了舌尖上的“蟹经济”,成为江苏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今年年初,建行扬州分行启动“金融支渔”项目,与高宝邵伯湖渔管办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多次召开金融支渔渔业养殖贷款座谈会。同时,建行扬州分行携手农担公司,多次前往高邮界首镇、永安村、马棚村等地,服务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的养殖户,提供丰富便捷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该行辖内新区支行共受理贷款22户、金额1010万元,实际放款支用11户、金额720万元。
围绕兴化蟹养殖产业,建行泰州市分行聚焦螃蟹养殖业小微企业,走进蟹塘、蟹合作社,积极支持地方螃蟹养殖产业,拓展螃蟹养殖领域信贷业务,持续加大对蟹农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融资方案,全力支持区域性河螃蟹养殖业的稳步发展,为产业发展资金缺口提供助力;同时,为更好地引导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涉农经营主体的金融获得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建行泰州兴化支行申报江苏安丰国蟹市场整体授信,对在安丰镇从事多年螃蟹养殖产业的农户单户授信100万元—150万元,客群授信总量共计5亿元。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产业,助力探索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建行江苏省分行通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坚持一二三产融合的思路,科技赋能,不断创新产品,打造生态场景,为涉农主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助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