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4月3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的形成及防控策略探析 如何做好农商银行安全保卫工作 坚守“人民性”初心 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的形成及防控策略探析

□ 作者 李新记

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工作的持续推进和金融机构竞争的日趋加剧,居民和家庭的金融可得性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根据人民银行逐步完善的征信系统数据,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笔者发现部分居民和家庭的金融负债明显超过其所能承受范围,过度负债不仅对其自身和家庭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也让金融机构相关信贷质量出现明显劣变。研究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问题,以及如何加强相关风险防控措施,对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研究中关于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就金融机构如何对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进行更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的成因

(一)房地产类贷款占比过高。由于房地产类贷款在自身和家庭债务占比过高,导致收入一旦被意外事件影响,付息还款将难以为继。此外,也有部分贷款风险来源于首付资金不合规,在发放时未能严格甄别首付资金来源,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借贷资金或民间借贷资金被用于首付。

(二)多重借贷。其他普通经营类和消费类贷款中,由于缺少客户负债完整情况,导致多重借贷,超出客户还款能力;贷款周期和付息还款计划与居民生产周期、收入周期不匹配,特别是在一些养殖和种植类贷款中,由于季节性较强,若按月还本付息,明显与收益的周期不匹配。此外,金融机构评估还款能力时,对第一还款来源没有进行审慎评估,过度依赖于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绩效考核机制鼓励信贷人员过度销售信贷产品,导致贷前调查不充分,忽视了风险防控;如借款人出现意外、偶发性失业、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事件时,给其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消费习惯改变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消费者倾向于通过消费贷款或信用卡分期付款来购买高档消费品或享受生活服务,导致了个人消费负债增加。

(四)借款人金融素养不足。借款人自身的金融素养不足,导致在借贷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部分客户出于人情考虑,同意以自身名义借款给他人使用,形成借名贷款;部分具有稳定收入的人群,如教师、医生、公职人员等,碍于情面,盲目给他人进行大额担保等。

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的危害

(一)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对自身的危害。一是增加经济困境。过度负债导致居民和家庭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经济下行冲击时更加脆弱,如部分个体工商户连续几个月不生产经营,出现现金流匮乏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导致还贷压力大,甚至无法正常还贷。二是增加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为了保持良好信用,部分居民和家庭不得不采取一些影响家庭生活的特殊举措,如多份兼职、减少消费,动用家庭养老支出、教育基金等专项储蓄,以及变卖固定资产、动产等情况,甚至采取民间借贷、为还旧债而举借新债务等行为。三是影响未来发展。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陷入诉讼纠纷,产生征信不良记录,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影响个人信用和生活消费,甚至影响子女应征入伍、考取国家公职人员等政审程序,对子女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二)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对金融机构的危害。一是客户逾期增多,资产质量劣变。当居民和家庭负债过多时,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违约,这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降低其资产质量。二是需要加大“拨备计提”。当贷款违约率上升时,金融机构需要为可能的损失进行拨备,这可能消耗其利润,占用宝贵的信贷资源,减少金融机构资本水平,弱化资金“杠杆效应”的发挥。三是增加流动性风险。如果大量居民和家庭同时遇到偿债困难,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这可能需要其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例如提供更多的贷款或者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以满足资金需求。四是特殊情况下,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大量的借款人同时遇到偿债困难,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运作。

(三)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对社会的危害。一是社会经济不稳定。过度负债的家庭面临财务压力时将减少消费,导致整体经济活动减缓甚至衰退。消费减少将影响到各个行业的运行,进而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二是增加社会福利负担。过度负债可能导致家庭无法承担基本的生活开支,进而可能需要依赖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来维持生活。这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三是加剧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现象。过度负债可能使家庭陷入贫困或者加剧贫困现象。负债过多可能导致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进而增加贫困风险。此外,负债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因为只有一部分家庭能够承担得起负债。

金融机构防范

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的风控策略

结合我国实情,笔者建议要加强居民债务立法,构建个人破产制度;平衡居民债务发展与风险关系,采取包容性金融监管;完善社会征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居民债务的理性扩张;采取金融科技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向居民审慎发放贷款。

(一)全面了解客户。用好人行征信系统、社保和公积金缴存等大数据,认真审核和评估客户还款能力,在客户准入时,对负债率和现金流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对客户的不良嗜好进行初步筛查,合理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谨防多重信贷。

(二)严格风险防控。一是严格做好住房信贷管控。为防止穿透后房贷占比过高,诱发过度负债,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自身的信贷政策,严格做好首付资金的排查,防止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保证其合规性。同时,也要防止因政策变动造成相关类贷款的被动收缩或紧急叫停等,不断提升房地产相关贷款管控能力。二是加大贷款用途检查力度。通过受托支付、刷卡消费等系统设置,严格控制消费贷款用于日常综合消费,而非房地产、重大疾病治疗等使用,降低资金被挪用风险;并严格防范恶意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三是严格信贷审批流程。严格落实信贷“三查”制度,做好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防控;在设置信贷准入条件时,增加对居民和家庭杠杆率的关注;加强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评估,而非夸大担保、抵质押等第二还款来源的效用;严格落实信贷“双录”政策,做好后续跟踪调研,严防借名贷款、假冒贷款;合理设置贷款额度、信贷期限和还款计划,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个性化设定,提高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四是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合理制定信贷投放计划和目标,谨防不当激励;确定清晰的业务目标和绩效指标,与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相一致。这些指标包括业务增长、风险管理、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等方面。同时,制定多元化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机制应该涵盖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业绩表现。可以考虑包括客户服务质量、风险管理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指标,以全面评估员工的绩效。五是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员工开展金融产品知识、风险管理技能、客户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鼓励员工尽可能全面了解客户,包括客户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硬条件及家庭状况、不良嗜好等软信息。

(三)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是加大普惠金融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做好“金融知识进万家”工作,逐步提高居民金融素养,增强其对理财和债务风险的认知,引导其合理消费、适度负债;倡导居民做好综合理财规划,教育其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金融风险,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其适度投资活期产品、定期储蓄、保险等;在保障资金流动性的同时,增强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产品信息披露,严格规范自身产品推广。金融机构要积极提升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向消费者清晰、准确地披露产品的费用、利率、风险等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并做出理性的选择,谨防过度宣传、带有误导性的产品宣传。三是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强化消费者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要及时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对于消费者投诉和纠纷,金融机构应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

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从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问题入手,就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的成因、危害,以及金融机构如何对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进行更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解决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问题中,居民、金融机构、国家等都有着自身不同的职责;降低居民和家庭过度负债风险的负面效应,需要多方同时发力。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两方面问题。

一是过度负债会对居民和家庭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并非与普惠金融背道而驰。提高居民金融可得性,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效率和公平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负债无非好坏,关键在把握好“度”,万不能因噎废食。

二是金融机构要合理利用好大数据和现代金融科技,做好客户的识别、营销、准入、管理,但也要做好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

(作者单位:河南洛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