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7月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全链式”金融服务模式的路径探究 ——基于花垣农商银行“吊瓜贷”的实践 金融助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以重庆三峡银行为例 如何实现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实现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 作者 沙健健

第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将2024年理论研讨主题确定为:“内部审计如何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实现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结合研讨主题,笔者就如何实现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思考。

“三个如”理论内涵

(一)“如臂使指”。即着重提升审计工作站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增强内部审计的政治属性,着力推动组织发展战略与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相契合,融入组织治理体系,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组织发展战略规划落地见效。

(二)“如影随形”。即着重拓展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风险应对的能力与速度,发挥治理优势,着力推进审计全覆盖,做到形神兼备。形式上要消除审计盲区和死角,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内容上要兼顾质量和效率,以风险为导向,从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延伸,突出审计重点、体现审计深度、提高审计时效性。

(三)“如雷贯耳”。即着重加大审计力度,彰显治理威慑。包括:做实研究型审计,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切实提升审计质量;促进审计整改,加强内部审计与组织内部各监督力量之间、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同贯通,着力推动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剖析

(一)内审缺乏前瞻性,事后处理较为普遍。首先,制订审计计划前瞻性不足。内部审计计划多基于历史数据和既往经验制订,侧重于对过去一年或某一周期内业务活动的审计,而忽视了对市场环境变化、新兴业务风险的预判和应对,容易造成审计焦点滞后于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审计重点存在局限性。内部审计通常集中于合规性和财务审计,侧重检查是否遵循既定规章制度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对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更为复杂的风险识别不足。另外,审计思维被动。较多依赖事后审查,进行追溯性审计,难以有效预防风险发生。

(二)内审人员能力欠缺,审计覆盖不够全面。首先,由于对内审部门和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主动性不高,审计工作存在被动化、形式化现象,未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作用价值。其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审计技能欠缺,造成审计内容过少和过浅,未能全面覆盖各项业务操作和内部控制环节,实际工作中存在审计监督的盲点和疏漏。

(三)审计技术方法陈旧,风险问题挖掘不足。开展内部审计时,过度依赖人工查账、手工比对数据等传统方法,较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系统审计,影响审计效率和效果。同时,由于技术手段局限,审计人员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发现金融交易链条中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对各类隐蔽性强、跨部门、跨行业的风险点难以进行有效识别,无法深入揭示和预判农商银行当前和未来面临的重大风险。

(四)审计监督与协同差,审计问题整改不力。审计监督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健全,形成“查而不改、改而无效”的局面。一方面,审计结果反馈和应用机制不够健全,如审计报告结果未及时上报管理层,相关建议和整改要求未能引起责任部门及人员的足够重视,被审计部门对自身问题避重就轻,整改停留在形式上。另一方面,审计部门与风险监测、合规管理、纪律监督等部门联动效应不强,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审计工作渠道狭窄、力量单一,审计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风险管理策略和内部控制的强化措施。

贯彻落实“三个如”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三个如”理论内涵,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需要深入研究并加快完善审计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力,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强化内审人员培训教育,树立审计工作的靠前思维。首先,要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提升专业素养与市场洞察力。培训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审计理论、法律法规、信贷运营等内容,还要融入最新的金融科技动态、市场趋势分析、大数据审计技术等前沿知识。同时,要组织定期培训和研讨会,提升审计人员对市场趋势的敏感度和对新业务、新技术的理解,鼓励审计团队采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在培训和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倡导和实践创新思维,鼓励审计人员跳出传统审计框架,采用“批判性思考方式”,对现有审计方法和流程进行反思和优化;通过案例研究、模拟审计项目、团队“头脑风暴”等形式,激发审计团队创新潜能,培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高效审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其次,要重塑审计文化,强化前瞻性审计理念。推动审计部门从“救火队”向“防火墙”的角色转变,关键在于塑造积极主动、防患于未然的审计文化。这需要领导层的明确支持和示范引领,并通过定期内部会议、文化宣讲等方式,传达“事前预防优于事后纠正”的理念,确保每名审计人员深刻理解前瞻性审计的重要性。同时,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鼓励审计人员主动识别潜在风险点,提前介入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设立风险提示奖、最佳风险预防案例分享等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靠前思维的文化根基,使预防性审计成为内审人员的自觉行动和职业习惯。

(二)推行全员参与的审计文化,实现审计工作全方位覆盖。首先,要广泛开展审计文化宣传教育,如定期举办系列审计知识讲座和研讨会,提高全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审计认知水平,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树立“人人都是自我审计员”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内部审计风气和氛围。其次,要制订翔实的审计工作规划,确保对各个业务板块定期、深入审计。同时,全面推行交叉审计、联合审计等多种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工作的覆盖率和深度。再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养,设定严格的准入门槛和持续教育制度,提升审计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确保审计工作全面覆盖传统业务和新兴业态。

(三)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风险问题挖掘精准度。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升级现有审计信息系统,打造智能化审计平台,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效抓取、智能分析,精准定位潜在风险点。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审计法规和实践动态,定期修订审计指引和程序,引入先进审计模型和案例,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培训审计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适应农商银行业务特点的风险预警模型;组织参加国内外审计交流活动,借鉴和引进优秀的审计经验和方法。

(四)健全审计结果运用与协同机制,推动问题整改到位。首先,要建立健全审计制度体系,加强对审计问题的发掘和问题整改过程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审计意见和建议得以切实执行。如,根据纳入审计整改范围内容,建立审计问题整改清单并对已整改到位的问题及时“销号”,对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问题,继续督促整改;出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管理办法》,明确整改责任主体,规定整改期限,重抓惩治整改不力、不按期整改或虚假整改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整改流程。其次,设立审计整改督导组,跟踪检查整改进度和效果,搭建跨部门协同平台,促进审计部门与风险管理、合规、业务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审计信息,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风险问题,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持续优化;通过公开通报、内部培训等方式,增强审计结果的影响力和警示作用,确保审计成果有效转化和运用。

(作者系江苏如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