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海拔3180米的青海海晏县三角城镇黄草掌村,遍野金黄的油菜花依偎蓝天白云下,美丽的高原景色沁心迷人。
“感谢农商银行的支持,使合作社托管的这三千多亩农作物长势茂盛,丰收在望。”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才郎高兴地说。这是青海农信系统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个缩影。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以农牧业为主。目前,青海农信系统共有法人机构30家(1家省联社、29家农商银行),从业人员近6000人,营业网点358家,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点3031个,“双基联动”办公室3986个,金融服务基本实现辖内全覆盖,是全省营业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服务最贴近农牧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银行”。
青海农信在改革发展中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工作成为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和“助推器”。为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经营深度融合,青海农信建立并完善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明确党建与业务“双主业”管理模式,实现“主体责任”落实与干部绩效挂钩,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业务高效发展。在此基础上,青海农信将党组织重大事项研究前置程序有效嵌入公司治理及决策流程中,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青海农信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以“永葆初心本色,践行使命担当”立根铸魂,以“信、德、家、源”作为文化基因,形成全系统统一的文化理念体系,推动青海农信高质量发展。
青海农信以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口,融入地方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推动信用“修复”、强化整村授信,助推信用体系进一步提质扩面。截至2023年底,青海农信累计评定信用县26个,占全省县(区)总数的66.67%,信用乡(镇)314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85.56%,信用村(社区)3425个,占全省行政村(社区)总数的83.05%,信用户72.76万户,占全省农牧户总数的75.82%;信用户贷款授信总额达602.01亿元,用信总额337.8亿元。
青海农信持续加大针对困难群体的小额信贷支持力度,着力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细。截至2023年底,青海农信累计发放帮扶小额信贷12.21亿元,贷款余额16.49亿元,贷款余额和投放额分别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9.96%和87.34%。同时,青海农信严格落实绿色信贷要求,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2023年绿色信贷余额比上年增加48.52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2.1%,同比增速较各项贷款高出18.4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两个不低于”指标。另外,青海农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体系,为农牧户提供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目前,青海农信通过线上快贷“信e贷”产品对13.06万户农牧户授信82.83亿元、累计用信金额50.73亿元。
为强化“政银”合作,早在2021年,青海省农信联社就与玉树州人民政府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签订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支持玉树“三农三牧”、民生、绿色生态等领域发展,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50亿元。
为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青海农信系统将围绕小额信贷、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投放3000亿元信贷资金。
另外,自2015年起,青海农信总冠名“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该项赛事关注度和知名度均较高,是亚洲顶级赛事。青海农信作为青海省地方金融服务“主力军”,两大品牌强强联手,在向世界展示了“绿色、人文、和谐”的大美青海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青海农信的品牌价值和形象。之后,青海农信先后冠名“青海海东沿黄河马拉松赛”“WKF环球拳王争霸赛”等多项大型体育赛事,极大地提升了青海农信的品牌影响力。
青海农信干部职工常年奔波在氧气稀薄的广袤高原,无畏艰辛,牢记使命,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为高原农牧区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