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11月1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专题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发布“企业互联2.0”产品体系 创新智慧金融 赋能数智转型 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擦亮“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名片 助推现代“新农人”培育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擦亮“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名片 助推现代“新农人”培育

□ 作者 潘翔

嘉善农商银行为“新农人”提供96万元“粮农贷”,助力扩大种植面积。

要实现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新农人”凭借其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全省现代“新农人”培育目标,为“新农人”创新创业创富注入金融“活水”,助力“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变化和新气象。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

做好顶层设计 助力“新农人”成长壮大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支持下,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持续擦亮“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特色名片,创新推出“浙里兴农”信贷产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金融服务增值、专员队伍服务、乡村人才智助、走访问需工作、服务渠道畅通6项机制,助力“新农人”成长壮大,更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坚持“政银”协同,共同发力现代“新农人”培育。9月20日,省农业农村厅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共同发文,全面落实《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联合实施金融支持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并建立“新农人”信息共享机制,将金融支持现代“新农人”培育举措融入乡村人才建设的政策体系中。围绕全省现代“新农人”培育目标,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组织全系统82家行社共同助力构筑“1111”乡村人才矩阵,加强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合作,因地制宜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和服务方案,力争到2027年末向“新农人”新增贷款授信2000亿元以上。

坚持走访触达,有效摸清现代“新农人”底数。依托“走千家访万户”“百行进万企”“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等活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携手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走访乡村人才,摸清辖内“新农人”总量,了解并帮助解决“新农人”创新创业创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与此同时,该行利用现有的系统平台及数据库,开展“新农人”信息采集数字建档工作,在线下走访中同步更新“新农人”相关信息,并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变“人找金融政策”为“金融政策找人”,及时将优惠贷款利率、免费增值服务、专项财政贴息等政策红利信息送至“新农人”身边。

坚持需求导向,精准供给现代“新农人”服务。根据“新农人”的资信情况、群体特征、创业阶段等情况,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创新推出“浙里兴农”系列产品,建立担保增信机制,确保为“新农人”提供全面、足额、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该行通过“物理网点+金融便民服务点+线上渠道”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人才金融服务网络,为“新农人”提供“一站式”结算、融资、资产增值等金融服务;依托“浙企智管”“浙农惠”“企业互联”等系列应用,为“新农人”免费提供人事、薪酬、财务、报销、法务、咨询、园区管理等增值服务。在此基础上,该行组建“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千人队伍和“金融智助专家团”,通过金融知识宣讲、金融沙龙等互动智助活动,帮助“新农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武义农商银行“红管家”走访武义紫冠蓝莓庄园,了解庄园建设情况及金融需求。

临安农商银行

全力支持“农创客”培育工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临安农商银行积极支持当地农创园发展,为全区“农创客”提供足额、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

聚焦创业强化资源配置,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该行因户施策,针对“农创客”资金难题,为其量身定制民宿经营权质押贷款、租赁权质押贷款等专项产品,并通过分阶段放贷的方式减轻其付息压力。与此同时,该行持续深化减费让利政策,针对土地流转、技术面临瓶颈等困难,通过特殊定价、利率减点、开通续贷“绿色通道”等方式推动返乡创业“雁阵效应”。截至目前,该行向“农创客”发放61笔“续贷通”、金额925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为推进数字化改革,该行依托普惠走访,创新打造“家庭共富模块”,以科学评估“农创客”的资产价值并据此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已走访辖内全部“农创客”在册人员。

聚焦创富加强多方联动,铺就提质发展“顺心路”。该行于2019年加入“新农人”联合会,并于2022年8月启动“农村青年创业伙伴计划”,与“新农人”联合会签订“总对总”共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涉农经营主体、就业机会“双增”。在此基础上,该行与区农业农村局合作,推动“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运营+金融支持”模式,实打实优化创业环境。截至目前,该行已向186户“新农人”发放2.94亿元“共富强村贷”。此外,该行深化“1+3”金融服务机制,为“农创客”提供至少50万元信用贷款,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以降低融资成本,并通过“政银担”合作的方式化解“农创客”的融资难题,助力民宿等休闲娱乐项目有序发展。

聚焦创新拓宽渠道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金招牌”。该行积极探索异业联盟模式,与政府合作为“云上白牛”品牌打造“党建+电商”和“1+1+X”红色服务圈,推动电商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5489万元资金,整村授信金额达到1.1亿元。与此同时,该行“精准滴灌”,积极参与“银行+合作社+‘农创客’”机制,为临安区三联村整村授信5717万元、发放100万元“强村贷”,推动非遗索面加工转型和营收增长。此外,该行为当地“天目山宝”品牌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全力推动品牌“破圈出彩”。

瓯海农商银行

携手“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为加强金融支持现代“新农人”培育力度,瓯海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鼓励200余名“金融共富专员”深入乡村,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新农人”金融服务需求。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为289位“新农人”及“农创客”提供1.75亿元信贷资金。

实施“双网融合”行动,推动“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落地。该行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委政法委、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双网融合”行动,实现984个政府网格和1011个银行微网格深度融合,组织967名政府网格员和247名银行网格长下沉一线、共同走访,了解辖内“新农人”创新创业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实现对辖内“新农人”走访全覆盖,助力区农业农村局培育150名“新农人”。

升级“新农数智”融资,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精细化需求。自2015年全国首创“农民资产授托”融资模式以来,该行始终坚持从辖内农户的需求出发,精准研发信贷产品,合理统筹信贷资源,通过“新农数智”普惠融资模式为“新农人”赋能,力争供给足额、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依托“新农数智”融资模式,持续推出“共富创业贷”“共富安居贷”“共富助学贷”等共富系列信贷产品,以及“技能共富贷”“技能企业贷”“技能产业贷”等技能系列信贷产品,“个体码上贷”等10余款秒贷型信贷产品,以丰富的金融产品为辖内“新农人”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派驻“金融+”顾问,力促融资融智融商有效结合。该行结合“共享社·幸福里”小区创建工作,常态化派驻金融、财务、法律、家政等“1+N”专属顾问,已实现辖内12个街道、1个镇、46个社区、151个行政村的金融服务全覆盖。与此同时,该行结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金融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定期为“新农人”开展金融政策宣讲和“1617”助企服务沙龙,免费提供“云人事”“云薪酬”“云报销”“云财务”等数字生态服务,帮助“新农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创业创富的梦想。

桐乡农商银行

数智普惠助“新农人”变“兴农人”

桐乡农商银行积极探索数智化金融服务路径,多跨协同凝聚服务合力,赋能“新农人”培育再出金融“组合拳”。截至9月末,该行为157户“农创客”授信3.48亿元;累计为194户“农创客”提供14.51亿元贷款帮扶。

数智赋能,迭代农创服务水平。桐乡农商银行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农创客”协会建立“农创客”自主评级标准、“农创客”授信标准及“农创客”数据库的“两标一库”体系,自主打造“农创客”评级授信模型。此外,该行运用行内接入的26个政务部门数据库及自身筛查系统进行批量式准入校验,创新“农创共富贷”专项产品,依托数字PAD对“农创客”开展协同走访服务,为“农创客”采集并建立“一户一档”的个性“画像”,实现线下线上双向赋能增效,确保符合条件的“农创客”授信100%全覆盖。

专项政策,保障农创服务质量。根据评级结果和走访“画像”,该行根据星级给予“农创客”不同的贷款利率减点优惠,为其提供“浙里贷”“小微易贷”等线上用信申请渠道,并根据“农创客”创业需求给予其随借随还的高效融资服务。与此同时,该行建立以“农创客”资产、负债、综合收入等可量化因素,以及周期性发展、季节性投入、农业订单等要素为评价依据的增信机制,实现最快当天调查、当天放款的敏捷增信服务。

“银政”协同,提升农创服务效率。市农业农村局、桐乡农商银行、“农创客”协会三方共同成立联合推进小组,指导各乡镇农经中心协同抓好落实。在此基础上,该行建立“网格客户经理—农经指导员—‘农创客’”联动走访服务机制,打通“农创客”政策服务、技术支撑、信贷融资、经济风向指导等需求反馈通道。试点期间,该行联合工作小组累计开展10余次会商,辖内各支行与乡镇农经中心累计开展200余次走访宣传,有效畅通了“政银农”沟通渠道。此外,该行整合“校政银协”多方资源,为“农创客”提供政策推介、导师帮扶、专家指导等服务。

武义农商银行

聚焦“三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武义农商银行把培育“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大力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通过强化金融发力、借智聚力、多跨借力等举措,让“新农人”愿意种、种得好、种得富,有效带动“新农人”创业增收。

金融发力,让“新农人”愿意种。该行大力实施“扬帆工程”创业青年公益帮扶项目,与县委、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开展战略合作,推出“红领青年贷”“共富技能贷”“新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提供2亿元授信额度以激活“新农人”创业增收内生动力。与此同时,该行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首期提供10亿元授信额度,全力支持“新农人”改善农业设施,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该行加快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加速零星地块整并和空间置换腾挪,切实为“新农人”开展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今年内累计发放超13.29亿元农业产业类贷款。

借智聚力,让“新农人”种得好。该行与县委人才办、市农业农村局举办首届“新农人”技能带头选拔大赛,加强农村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统战部、科技局、团县委等成立“共富导师团”“红管家”服务队等帮帮团,合作构建集培训、实践、融资、项目、政策等服务“五位一体”的“新农人”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对“新农人”的全流程帮扶;依托“丰收驿站”建设“庄稼医院”,整合全省近千名农林牧渔业专家的优质资源,为广大“新农人”提供在线病虫害诊断、农技指导等专业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1万余名“新农人”提供帮助。

多跨借力,让“新农人”种得富。该行选树20个“新农人”共富示范项目,加强政策倾斜,通过龙头领建、技术共享等方式带动“新农人”抱团发展。与此同时,该行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共富模式”,线上整合“丰收购”“益农优+”等资源,联合多部门开展“助农直播”,打响武义特色农产品品牌;线下以自身为纽带,搭建联超中心,依托武义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1万余家超市,加快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此外,该行强化农旅带富,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共富集市”“蓝莓文化旅游季”等活动,鼓励、支持“新农人”及其所经营的农业企业打造农文旅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拓宽“新农人”的增收渠道。

开化农商银行

“四个一”支持“农创客”创业有为

开化农商银行聚焦扶持农创、服务农村,以“四个一”举措支持“农创客”创业有为。截至9月末,该行共支持601户“农创客”,授信金额达1.8亿元,服务覆盖率达100%,力度居全县银行业首位。

“一项机制”铺开普惠金融服务网。该行立足农村地域广阔、“农创客”相对分散等特点,在全县设立31个网点、234家“丰收驿站”,实现全县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依托“红管家”联系走访机制,该行成立16支“惠农助企”金融服务队伍,通过“固定网点+流动走访”双线推进的服务机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创客”问需3万余次,全面推进“白天走访+晚上会商”工作模式,并依托资金、渠道和专员服务等优势助力“农创客”规模壮大和农民增收创富。

“一套产品”疏通农创融资痛难点。2017年以来,该行持续聚焦青年农创群体,以“总动总”的方式打造“农创客”评级标准、授信标准及数据库的“两标一库”体系,融合县域创业贴息政策,先后创新“亲青相伴”“创客易贷”等额高利优专项产品,并落实季节性、临时性“因需增信”。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办理3600余万元贴息贷款,两次争取“扬帆工程”创业青年公益帮扶项目,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发放90万元免息贷款,通过贴息、免息等方式累计为“农创客”节约融资成本超100万元。

“一组服务”形成落实帮扶合围势。该行主动探索“政银企”直联合作模式,在总部大楼与团县委合办“众创空间”,供“农创客”免费使用,并进一步丰富执照代办、税务代缴、产品代销等多项功能,打造开化首个“农创客”增值服务矩阵;率先与县农业农村局、地方“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村集体等联合开展“银企联村·同心共富”工程,为188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信用授信12.31亿元,覆盖县域100%的农创群体。2020年起,该行探索建立“域内寓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完成36万人次的信息采集,并为10余万名在外开化人提供上门服务,拉动50余名企业家反哺家乡、回乡创业。

“一个联盟”弹好风险分担“多重奏”。针对“农创客”前期投资大、回款周期长、易受灾、轻资产等特性,该行与保险公司、政策性担保公司构建“银保担”金融共同体,创新“金融扶持、农担解困、保险兜底”的风险分担新模式。与此同时,该行成立联合调查审批小组,依托三方联动联审联办,实现当天放款、线上用款,有效解决“农创客”融资慢的堵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该行实行重大灾害保护,为受灾“农创客”提供无还本续贷、保险赔付等措施,着力提振“农创客”创业信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