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雪!”我隐约听到外面的惊喜声。
早上6点夫人发来视频,还在被窝里的我被叫醒,看到视频中我家柯基狗旺仔兴奋地在雪地里来回欢腾,那短小的腿全没在雪里,身子几乎是被雪层托起,腾跳的脚下不是一朵朵“梅花”,而是一个个随腿惯性挪动的小坑,我判断雪应该有10多厘米厚。
我赶忙起床,从7楼阳台的窗户向外窥见一斑,天还没有大亮,只见远处一片混沌,窗外隔壁酒店金色屋顶已全部染成白色,与棕红色的墙体相映成趣,格外显眼……
吃过早饭,待天色大亮时打开窗户,我清晰地看到昨日还沉浸在平静的腊八夜的马尔康市,今晨已完全融进了白色的海洋。对面山梁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半山上婆陵甲萨遗址公园古城堆罩上一层白色的“绒帽”,让梯形黄土墙在连绵的山峦映衬下显得更加巍峨。我惊叹大自然的超能,把这座雪域高原之城打扮得如此圣洁,给马尔康市带来冬天的神韵和灵魂。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024年腊八节夜晚降临的这场大雪,着实让马尔康市民感到欣喜。这座坐落在2640米海拔的边城,两山耸立,一水中流,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平时太阳紫外线强,气候干燥,鲜少降雨,幸有母亲河梭磨河滋润。
自2022年10月来此工作两年多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马尔康市下这么大的雪,深感兴奋,计划从梭磨桥过河,走对面婆陵甲萨公园栈道,去贴身感受这天赐的美景。
走出门来,脚下踩踏着厚厚的、软绵绵的雪,心情格外惬意,我忘记了零下温度的寒冷,伴随着“咔嚓、咔嚓”的踏雪声,一路前行上了桥,顺着河道溯东张望,眼前真是太美了。但见河边赭红色桥栏杆上铺着厚厚积雪,就像一条红白相间的曲线,沿着河岸延伸开去。河床两岸像两条宽大的哈达舒展开去,中间清浅深蓝的河水在欢快奔流,被原先遗留的石桥上积雪拦腰截开视野,与远处空蒙的天色、红墙建筑,组成一幅壮观的高原雪景图。我顺着河岸,循着行人走过的串串脚印,走上宽阔平坦的栈道。阴面木质栈道的积雪更厚、更有神韵。我拾级而上,抬头仰望或环视,山崖上的灌木丛被雪装扮得妩媚漂亮,积雪停留枝头,包裹枝条,玉树琼枝铺呈眼前,与栈道白雪路面浑然一体。深深浅浅的脚印若隐若现,指引着我向前的方向,丝毫不担心雪下障碍,反而走得洒脱,踏在厚雪上的脚步声,像是隐约听到的一公里外燃放的爆竹。我一边走、一边拍照构图:或是白阶叠起、玉树环绕;或是柏杨斜掩,亭台桥影;或是两岸白毯,一水中流;或是银山巍峨、红栈蜿蜒……我还特地在婆陵甲萨公园吊桥头,截一覆雪桥墩、广告牌一骑马射箭人物,以山腰和桥下明晦色泽为背景,构图一幅命题“射天狼”的照片,甚是满意。
穿过栈道,走在马江街大街上,厚厚积雪上有扫帚划过的痕迹,显然,此路面的积雪已经被环卫工人扫过一层。我体会着如履薄冰的感觉,小心翼翼地迈着碎步前行,看到街上的塔柏和冷杉都罩上了积雪,仿佛一座一座喜庆节日的圣诞树塔;对面高大的白杨树上,也让积雪顺着树干、树枝描绘成白色的轮廓,在建筑物背景下更显傲骨,丝毫没有被寒冷吓到的神情。河两岸来来往往的行人似乎很开心,并没有觉得气候寒冷,擦肩而过的人们脸上洋溢着一丝会意的浅笑,都享受着马尔康难得的冬韵。
身处这纯净的氛围里,不觉得寒冷,也没有杂念和烦恼,除了注意脚下打滑外,格外留意周围的情景,心里筹划着多拍几张高质量的照片,好在微信转发。正思量着,已经走近街心花园对面巨幅红色标语前,突然看到两个穿着橘红色环卫服的藏族老大姐,侧身在人行道上清扫积雪,我连忙拿起手机,以标语为大背景拍下环卫工人辛勤劳作的身影,脑海里已经产生一首打油诗:“喜遇康城降瑞雪,冰雪世界茫茫白。环卫工人正清道,景中更有好颜色。”我配上一路抓拍的雪景照片,发出自己满意的一组微图,不一会儿就收到多达数十、上百人点赞。我反复翻看着一张张照片,为自己“景中更有好颜色”这句暗喻赞赏环卫工人的佳句而自喜。
我一路上思绪飘扬,雪景真是赏不完,看到上学的孩子相互打激烈的雪仗,火红的校服在白雪里闪耀着青春;看到上班的小伙子不小心跌个仰面朝天,边起身拍雪还笑迎前路;看到来往慢行的车辆,宁可不惊吓行人也要停下表达谦让……我陡然心生感动,想为马尔康之雪写下一点文字。这时,我看到微信好友的一段话:
雪是冬的使者
簌簌而落
悄掩尘世喧嚣
于这皑皑白雪间
心渐沉静
思绪亦随雪花飘远
诗意满溢
方觉岁月静好
流年生暖
也许,这正是我想表达的文字;
也许,这正是我一闪念的心境。
此时,还是用文字,记录下我看到的马尔康雪景,表达我对马尔康之雪的真实情感。
(作者单位:四川阿坝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