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3月1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两会特刊 坚定不移扛牢金融强国与农业强国双重使命 让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更有底气、更暖人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不移扛牢金融强国与农业强国双重使命

□ 作者 梅素益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目标,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两个强国”战略的交汇点上,金融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时代使命。

作为湖北三峡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双重使命,二者如同长江之水与荆楚大地,血脉相连、共生共荣。“农业强国”需要金融“活水”的浇灌,“金融强国”则需扎根“三农”沃土。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将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蓝图转化为扎根大地、润泽民生的金融实践,在破解“化工围江”的生态困局中锻造绿色金融新模式,在浇灌“智慧粮仓”的科技新苗中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以金融之力诠释“双强”使命的深刻内涵。

截至2025年2月末,三峡农商银行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12.3%;涉农贷款余额占比提升至85.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28.5%,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80亿元,不良贷款率连续18个月低于0.5%,以更精准的数据标注“双强”协同发展的“两山答卷”。

党旗领航:筑牢政治根基,锚定“双强”使命坐标系

根系深扎,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农业强国’是根基,‘金融强国’是支撑。只有将党建融入发展血脉,才能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作为党委书记、董事长,我始终强调这一理念。我们创新构建“根系工程”,通过“先锋成长档案”覆盖全行98%的党员干部,累计开展党建与业务融合培训1200场次。在宜昌市委“五千行动”的框架下,三峡农商银行1326名“金融村官”累计走访农户超50万户次,建立信用档案43.18万份,授信总额突破150亿元。在夷陵磷矿重镇,三峡农商银行“党员突击队”为37家绿色矿山改造企业发放贷款24.5亿元,推动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将“党建红”转化为“生态绿”的实践动能。

战略贯通,锚定国家战略主动作为。“‘农业强国’的底色是绿色,金融强国的内核是责任。”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我们以“金挎包精神”扛起使命,聚焦“电化长江”工程,创新“船舶油改电专项贷”,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支持2500艘船舶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年减少碳排放超80万吨。在破解“化工围江”攻坚战中,首创“环保绩效挂钩贷款”,为宜化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放转型贷款135亿元,推动宜昌化工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7%,农业的绿色转型与金融的精准滴灌,在此实现了深度共振。

“铁军”锻造,强国“熔炉”淬炼忠诚担当。“‘农业强国’需要扎根乡土的‘泥腿子’,‘金融强国’呼唤精通专业的‘多面手’。”我们以“锡熔炉”工程锻造新时代“金融铁军”,通过“双向赋能”机制培育复合型人才680名,其中45人获省级以上专业认证。三年来,三峡农商银行提拔的35名“泥腿子行长”累计带动乡村产业增收超10亿元,18名“科创先锋”主导研发数字化金融产品12项。在清廉文化建设中,“联保连责承诺制”覆盖全员,实现连续三年零案件、零重大风险事件,以铁纪筑牢“双强”使命的防线。

农业筑基:激活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全景图

科技破壁。“‘农业强国’的核心是科技,‘金融强国’的动能是创新。”我们设立“农业科技风险共担基金”,规模扩至50亿元,累计支持生物育种、智慧农机等项目127个。某生物公司凭借耐盐碱水稻技术获贷4.2亿元,推动50万亩盐碱地亩产突破850公斤,带动3.2万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三年来,三峡农商银行农业科技贷款余额达132亿元,支持16项技术纳入国家级推广目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71.3%。

主体激活。“‘农业强国’的主体是农民,‘金融强国’的根基在普惠。”我们始终坚持金融的普惠性与农业的市场化无缝衔接,打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创业桥梁,创新推出“技能信用贷”,累计发放“技能信用贷”38亿元,培育“数字新农人”1.8万名,带动户均增收4.2万元。在五峰茶乡,“茶叶溯源贷”覆盖85%的茶企,产品溢价提升25%,出口额同比增长40%;在秭归脐橙园,“三峡云e贷”支持建成数字化果园3.2万亩,电商销售占比从15%跃升至48%,助农增收超6亿元。

生态变现。“‘农业强国’的未来在生态,‘金融强国’的担当在可持续。”我们发放18亿元专项贷款实施“鲟鱼上岸”工程,建成亚洲最大鲟鱼产业基地,年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2000户渔民转型后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在碳金融领域,“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为8万亩生态林注入资金,预计年增碳汇量30万吨;农村屋顶光伏项目覆盖412个村,年发电量2.1亿度,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生态价值转化率达73%,为全国“两山”实践提供金融样板。

金融砺剑:深化改革创新,锻造强国硬核竞争力

数字革命。“农业强国需要数字化赋能,金融强国依赖科技化突破。”我们构建“301”数字金融体系,线上贷款占比提升至68%,服务小微客户突破10万户。在宜昌三峡物流园,“市场e贷”累计放款8.3亿元,服务商户3200家;在偏远山村,5200台助农机具实现“基础业务不出村”,惠及农户超60万人。数字金融既降低了农业融资成本,又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实现了从“挎包银行”到“智慧银行”的战略跃迁。

科创突围。“农业强国需要产业链升级,金融强国呼唤价值链攀升。”我们推出“科创贷2.0”,将知识产权质押率提升至60%,累计为4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18亿元。某生物医药企业凭借抗癌新药专利获贷8000万元,年产值突破5亿元;宜昌高新区“专精特新贷”培育出12家“小巨人”企业,其中4家跻身国家级“单项冠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正在重塑农业产业链的价值高地。

风控筑基。“‘农业强国’的底线是安全,‘金融强国’的生命线是稳健。”我们始终坚持风险底线思维,把“做农、做小、做个人、做本地”作为有效防范增量风险的关键之举,把“坚守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营销业务的抉择标准,把持续擦亮资产质量金字招牌作为各级主要负责人的应尽之责;建立“风险防控矩阵”,动态清零机制处置逾期贷款效率提升40%,客户经理“红黄牌”制度覆盖率达100%。 共富同行:普惠民生消弭“金融鸿沟”提升“幸福增量”

城乡共生,消弭“金融鸿沟”。“‘农业强国’的目标是共同富裕,‘金融强国’的使命是普惠共享。”我们在城乡社区建成156个“金融解忧铺”,拦截诈骗案件320起,挽回损失超8000万元;“流动银行车”累计服务偏远山区群众12万人次,业务办理时长缩短至15分钟。这种“有温度的金融”,既是农业现代化的润滑剂,也是金融包容性的试金石。

小微蝶变,赋能“草根经济”。“‘农业强国’的细胞是小微,‘金融强国’的活力在民营。”三峡农商银行推出的“再担园区贷”为230家“专精特新”企业注入资金5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7.2%;“创业贴息贷”扶持1600名创业者,带动就业3.1万人。在鑫鼎机电市场,商户凭借“扫码流水”最快1小时获贷,年销售额平均增长52%,小微经济的活力正在转化为农业强国的韧性。

温暖民生,共提“幸福增量”。“‘农业强国’的成色在民生,‘金融强国’的价值在民心。”秭归农户李建国通过“三峡云e贷”建成数字化果园,年收入突破80万元;五峰茶农张秀英的“茶叶溯源贷”带动合作社年销售额破亿元。三年来,我们累计为320户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14.6亿元,通过“养老幸福贷”支持建成5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惠及2.3万老人。当金融的温度融入民生细节,农业强国的根基愈加坚实。

作为三峡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我始终坚信:“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是相互成就的命运共同体。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舵、以创新为帆,在“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的壮阔航程中破浪前行,让长江之畔的金融“活水”,永远奔腾在服务国家战略、造福亿万农民的时代洪流中!

(作者系湖北三峡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