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强监管、严监管的形势日益严峻,作为底子薄、历史包袱重的农信社来说,无疑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审计作为防控风险的“第三道防线”,新形势下如何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为农信系统转型发展保驾护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时代对农信社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为出发点,结合A省农信联社审计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剖析原因,提出实现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前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尚需完善,审计力量依然偏弱。由于A省农信系统法人行社众多,依靠省联社开展行业审计项目覆盖面小,监督半径长,作用发挥有限。因此,A省农信联社将行业审计工作的重心集中在市级审计中心,并建立了审计中心审计大队,为提高行业审计独立性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受编制限制,市级审计中心审计力量依然薄弱,从数量上来说,一名行业审计人员仅能覆盖一家法人行社;从分布上来说,人员配备也不均衡,存在与辖内行社数量、业务经营规模、承担审计任务等不相匹配等问题。
(二)审计模式仍需转变,深度、广度有待拓展。受传统审计观念影响,目前在A省农信联社部分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时站位不高、深度不够,数字化审计思维没有完全建立,缺乏审前分析意识。A省农信联社运用传统审计模式,对问题的发生以及症结所在难以从深层次、多角度进行剖析,不能全面客观反映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状况,根源剖析不到位,难以为领导决策层提供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
(三)审计系统亟待升级,审计质效有待提升。A省农信联社审计管理系统上线时间不长,还存在功能不全、监控手段单一、未能覆盖全部业务等诸多问题。目前,A省农信联社各市县级行社日常可使用的临时任务模型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还较大。其审计管理系统仅具有查询和问题类模型,缺少分析功能,需要通过人脑对全量数据先进行初步筛选和分析,分析的维度和深度无法满足目前审计工作需要。
(四)审计队伍仍需锤炼,担当意识有待增强。受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在A省农信联社有的审计人员“老好人”思想严重,不敢查问题、不敢说实情、不敢讲真话,怕得罪人,瞻前顾后,在原则问题上轻易让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审计质效,还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
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审计职能定位,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审计部门要深刻了解省联社党委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和战略意图,聚焦省联社党委关心关切开展审计监督,主动提升审计的政治性和前瞻性,进而提升审计高度。二是围绕省联社“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要锚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不断挖掘审计深度,着力揭示影响农信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三是持续拓展审计精度和广度。要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审计监督范畴,确保省联社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二)加强审计监督体系建设,提升审计工作独立性。一是省联社层面,要加快健全完善审计运行体制机制,整合各级审计资源,全面落实“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这个总要求,充分发挥省级审计大队直查作用,着力揭示重大风险隐患。二是审计中心层面,要统一规范市级审计大队建设,选优配强审计队伍,加强人员考核,通过提升市级审计机构独立性,压实其主动发现问题、揭示风险的责任。三是法人行社层面。省、市两级法人机构要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对“三会一层”履职监督的考核力度,同时在制定激发内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政策措施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内审作用发挥。
(三)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审计的规范化水平。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完善农信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将规范化制度覆盖立项、实施、报告、整改、考核、管理等审计工作全流程;同时,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发展,做到“做事有标准、行为有规范”,持续强化审计工作规范流程和质量控制管理,提高审计制度的适用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审计数字化转型。一是开发系统分析功能。实现系统对原生业务数据的深度加工分析,改变一直依靠人脑分析数据的方法,改善分析维度、深度不够等情况,实现由“经验判断”向“系统驱动”转变。二是引入指标监测功能。通过实时监测业务指标,及时预警监管指标恶化、风险暴露超标等问题,前移审计关口,提高审计时效性,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预警”转变。三是丰富审计模型。要拓展系统对业务与风险点的覆盖面,实现由“单个领域”向“经营全局”转变。四是探索引入外部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开展审计,提高审计精准度,实现由“内部数据分析”向“内外结合综合分析”转变。
(五)以大数据为驱动,加快审计方式转变。一是审前,要以“风险为导向”。要通过全量数据分析查找风险,精准审计立项,明确重点行社、重点问题。二是审中,要利用现场审计核实、验证非现场审计疑点信息。要明确审计问题,同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三是审后,要根据问题台账,落实审计整改销号制度。要结合审计和整改的情况,对被审计机构进行客观评价,对被审计人员进行精准“画像”,为领导决策和选人用人提供依据,提升审计工作价值。
(六)强化队伍素质建设,打造多领域审计人才。一是以“人才兴审”为理念,全力加强审计队伍素质建设。要推动各级农信机构制定审计人才库制度办法,持续更新充实审计人才库。二是组织各级机构遴选信贷、财务、资金、审计、信息科技等多领域业务骨干,并纳入审计人才库。三是通过审计项目、业务培训、参与重点审计工作等方式,达到以审促学、以审代训的目的,进而培养多业务领域审计的行家里手,为提高审计质效提供人才支撑。
(七)发挥监督合力作用,协同提升审计工作质效。要积极推动构建大监督格局,加强审计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外部审计等监管部门的沟通汇报,接受其业务指导,进一步推进“监审联动”“审审联动”等。同时,要加强审计与内部人事、巡察、纪检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主动推进“巡审联动”“纪审联动”等;通过提高联合监督实效,强化成果共享运用,全面提升监督合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信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