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正在对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开展贷前调查
为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近年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通过探索国际金融服务和国际人才培养新窗口,不仅为海内外华人提供涵盖跨境汇款、投资理财、文化交流等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也为国际青年学生在华创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金融机构需要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领域持续深化创新,以更高效的服务模式助力企业‘走出去’。”近日,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率领团队走进义乌,就“外部政策环境对企业及金融服务的影响”主题展开专题调研。结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方向,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义乌管理部陪同调研团队走访当地企业,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探寻实践参考。据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已为企业跨境业务需求建立专项服务机制,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提升抗风险能力。调研团队还到访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深度市场考察,通过与商户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金融难题,为后续金融服务的优化与创新积累第一手资料。
据悉,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在跨境金融领域成果颇丰。在助力“文化出海”方面,该行积极关注TikTok“文化出海”项目,凭借专业的外汇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为企业搭建起安全、高效的资金通道。在境外旅游消费支出的便利性提升方面,该行优化支付流程、拓展合作商户,让客户在境外也能享受到便捷、流畅的金融服务体验。在跨境电商领域,该行推出跨境电商“直联”“稠非通”等特色产品,以智能化、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简化跨境电商资金结算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义乌有着繁荣的跨境电子商务环境,跨境电商单笔交易金额虽然有限,平均月交易却可达数百笔,收取境外货款时往往涉及跨境买卖家、境内外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多个主体,资金结算呈现出“高频次、碎片化、多节点”的特点。近年来,跨境电商结算渠道已从传统的“电汇”主导转向“第三方支付+银行服务”等多样化体系。在第三方平台红利期结束以及亚马逊平台封号、资源向自营倾斜等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开始提前布局,谋求更多方位的发展。“快进快出”的贸易模式,催生出短周期、高频率的结算要求。“总结起来就是又贵又不安全。第三方收付款平台手续费高,而且都在境外,很让人担心资金安全。”2022年起,从事跨境服贸的周女士开始使用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易提款”产品收结汇。在各级外汇局的支持下,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获得了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收结汇的资质。该行通过科技赋能,与跨境电商平台、境外收单机构系统实现“直连”,用批量采集交易电子信息、集中审核的方式,让“无感结算”成为现实,为跨境电商频率高、时效强的囤货“备战”提供助力。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已直连6个平台(机构),累计结算规模超5.5亿美元,服务商户超7000户。得益于“直连”模式,商户资金基本实现当日到账。
除“电商出海”外,海外人才也是“买卖全球”的重要力量。近日,义乌发放全国首批外籍人才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先行探索商贸领域外籍人才专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工作许可衔接机制。作为义乌国际青年创业沙龙的首席金融合作伙伴,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在义乌市人社局等单位指导下,与义乌福田街道商城社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共建协议,落地实施“校企地”三位一体的立体“双创”体系,为国际青创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跨境大楼将提供从场地租赁、工商注册、投资对接,到成熟阶段的业务拓展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减除在华打拼青年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将通过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跨圈联动,多方共建“学术研究+金融实践”长效机制,打造更贴合企业、人才需求的金融服务生态,也为中国金融服务“走出去”“引进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