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无疑为农村金融工作服务带来机遇和挑战。农商银行作为最为贴近基层的金融机构,如何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在新质生产力的引导下、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航标,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的指南。
从农商银行角度
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一)继续服务实体经济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工作重点是为实体经济“输血”,要把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领域。
服务实体经济是助力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部分。农商银行需要关注当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来支持这种升级改造。
(二)持续支持乡村振兴
农商银行要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性和深入性,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包括为农民提供用于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等;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通过专项贷款等方式,助力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硬件基础。
(三)坚持以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农商银行作为贴近基层的金融机构,要把普惠金融落到实处,让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对于中小微企业,农商银行要重点理解其在经济中的活跃作用,要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为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四)坚持风险防控与稳健经营齐头并进
农商银行在开展金融服务的同时,风险防控是底线。经过2024年的经济环境,需要更加注重信贷风险的把控。
稳健经营要求农商银行合理配置资产。农商银行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调整自身的资产结构,确保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自身的稳健持续运营。
对农村金融服务方向的感悟
(一)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在乡村振兴领域,农商银行应将服务“三农”置于首位,增加涉农贷款投放量,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保障,重点扶持特色农业与新型农业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创新推广以“蜀信e·小额农贷”为代表的、契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其生产资金支持与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服务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推出“惠农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产品,满足农民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网点布局,推进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与可得性,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基本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农商银行应抢抓机遇,在农田基本改造中有所作为,向农户、农村企业或农村合作社发放专项贷款;针对农田基本改造项目的特点,设计一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还款方式;与农业技术部门合作,为采用新技术进行农田改造的项目给予资金倾斜,积极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落地。
(二)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指的就是要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农商银行要主动作为,根据当地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统筹确定年度信贷投放计划,将信贷资源向“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倾斜,持续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中长期贷款投放,满足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等长期资金需求;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建立快速审批通道,运用大数据与信用评级模型精准评估风险,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时间成本;围绕核心企业,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探索与政府、担保机构的合作新模式,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信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助力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稳定地方就业,提振经济活力;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服务部门或团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三)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升级
在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农商银行要围绕会议对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对接地方产业规划。农商银行应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应创新服务模式,对新兴产业则采用灵活的金融服务策略,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或与风投机构合作,以股权与债权结合的方式扶持初创企业,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积蓄新动能;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关注本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金融服务,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助力新兴产业培育与成长,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单位:四川资中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