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书记韩丽娜(左)向《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社长徐道红介绍该行企业文化
党建工作是新时代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对村镇银行在政策限制、市场竞争、业务拓展等多重压力下的发展困境,如何通过党建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破解难题,成为金融机构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安徽蒙城湖商村镇银行以“形式赋能内容”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党支部班子成员带头作表率、创新形式与丰富内容相结合、强化党员责任担当、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等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业务突围的特色路径,为村镇银行在逆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班子带头作表率:
以行动诠释“先锋力量”
“党员干部冲在前,员工才能跟着干。”这是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书记韩丽娜的口头禅。在全行业务发展的关键节点,该行党支部班子成员始终以“头雁效应”凝聚团队,通过躬身力行、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将党建的“软要求”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
2022年冬季,蒙城遭遇罕见冰冻灾害,积雪厚度达30厘米,交通瘫痪、民生受阻。面对危机,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班子成员迅速行动,带头扛起党旗,带领党员干部连续奋战三天,用铁锤破冰开路,不仅保障了银行正常运营,还主动承担了附近街道的积雪清理任务。这一行动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该行一位员工感慨道:“看到行长们站在冰天雪地里,我们心里就有了主心骨。”
在业务攻坚中,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推行“党员积分制”,班子成员主动认领最难指标。每年“开门红”期间,该行班子成员带队走访小微企业,推动普惠贷款投放;这种“向我看齐”的姿态,形成了“班子成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链式效应,全行47名党员实现100%挂钩基层网点,带动147名员工全员参与业务拓展。
形式与内容相融:
让党建“看得见、摸得着”
党建工作既要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化,也要警惕“忽视形式载体”的抽象化。蒙城湖商村镇银行通过打造“有形载体”、设计“有效机制”,让党建既具有仪式感又充满生命力。
在蒙城湖商村镇银行的文化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党员承诺墙”——47名党员的姓名、岗位、承诺事项清晰公示,该行一名党员客户经理在承诺栏写下“全年走访500户小微客户”。其在年底不仅超额完成任务,还带动3名员工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该行党支部这种“亮身份、晒承诺”的做法,将党员责任从“内心自省”转化为“外部监督”,形成“承诺—践诺—评诺”闭环。
借鉴部队“流动红旗”传统,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在12家支行推行“党小组竞赛制”,每个党小组由1名党员带领2至3名群众,每月围绕业务指标、服务质量、合规管理开展评比,并将优胜小组全员的工作照在“先锋榜”进行展示。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庄周支行曾因连续三个月垫底,党小组组长主动召开“反思会”,制定“错峰走访”“客户需求清单”等创新举措,半年后逆袭成为年度“先进支行”。
在蒙城湖商村镇银行三楼的党建活动室,47份党员“政治生日”档案整齐陈列。每逢入党纪念日,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通过“五个一”(重温一次誓词、赠送一本书、开展一次谈心、领办一件实事、书写一段感言)仪式增强党员的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集体荣誉感。该行党支部的小王在“政治生日”当天写下:“十年前入党时只想争先进,现在更明白‘党员’二字意味着关键时刻必须顶得上。”
文化赋能发展:
铸就“红色引擎”
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将党建文化深度融入企业基因,打造“犇跑者”特色党建品牌,形成“党建强、文化活、业务兴”的良性循环。
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提炼出“三牛”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形成“犇跑者”党建品牌;通过“党员突击队”“周末课堂”“技能擂台”等活动,将文化理念转化为支农支小的具体实践。今年3月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致使蒙城县多地出现旱情,农作物生长面临严峻考验。对此,该行通过基层党建共建,开通“抗旱支农绿色通道”,以党建引领为驱动,为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当天申请、当天到账”的专项贷款——“惠农贷”,简化贷款手续并给予利率优惠,重点支持抗旱保苗、水利设施建设等涉农领域。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惠农贷”310笔、金额2937万元。
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建立“五必谈五必访”机制(员工有异常行为动态时必谈,干部职务升降时必谈,员工岗位调整时必谈,员工离岗或退休时必谈,员工违纪受到批评、处分时必谈;新入职员工必访,员工遇思想问题必访,员工生病住院必访,员工遇红白喜事必访,员工遇家庭变故、特殊困难必访),近三年累计开展家访500余次。同时,该行每季度对员工行为进行排查,并运用大数据监测其异常交易、网络行为,筑牢合规防线。
针对年轻员工占比达80%的特点,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构建“三维成长体系”,即思想淬炼,开设“党纪教育一刻钟”,由中层干部轮值领学,将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备课;业务锤炼,推行“党员导师制”,12名业务骨干与36名青年员工结对,2024年培养出10余名“金牌客户经理”;实践历练,组建“党员攻坚专班”,在数字转型中研发“普惠金融移动平台”,实现贷款申请“一键直达”,业务办理效率提升40%。
启示与展望: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
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的实践表明,党建与业务从来不是“两张皮”。通过形式赋能内容,他们实现了三大转变——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党员承诺墙、流动红旗等载体让党建可触可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创造,冰冻灾害中的冲锋彰显了党建凝聚力;从传统管理到文化引领,“犇跑者”党建品牌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
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党支部通过思想、组织、队伍建设三管齐下,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思想上,该行党支部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金融政策与党的理论,强化政治担当;组织上,与社区、乡村开展结对共建,搭建“党建+金融”桥梁,让金融服务深入基层;队伍建设上,打造党员“1+N”先锋队模式,即一名党员带动N名群众,在业务拓展、服务群众中,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此外,该行党支部建立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问题并整改,提升党员思想与业务水平。
在“犇跑者”党建品牌引领下,蒙城湖商村镇银行实施“党员包村”机制,党员干部在深入乡村调研时发现,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发展资金和专业管理经验。对此,该行成立党员专项服务小组,一方面为村集体提供低息贷款,支持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另一方面,组织党员中的“金融专员”为村集体提供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培训。通过这一机制,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该行社会形象,得到了当地政府与群众认可,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当前,村镇银行系统正处于转型攻坚期,蒙城湖商村镇银行的经验启示我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发挥党建“定盘星”作用。未来,该行通过加强党建载体建设,开展社区、企业共建“红色金融生态圈”,将为全国村镇银行转型提供“蒙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