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8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综合 临猗农商银行 金融赋能“南蟹北养” 安福农商银行 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行唐县农信联社 联合举办“政银企”对接会 环江县农信联社 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 监利农商银行桥市支行 打造“水产产业链金融服务特色支行” 阿坝农商银行小金支行 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 阳曲农商银行上门服务 让农户致富路更宽 图片新闻 用汗水践行承诺 ——记韶山农商银行如意支行客户经理谭哲明 做“背包精神”的传承者 ——记山西翼城农商银行退休职工杨海廷 德清农商银行 铺就“共富渔仓”增收路 奉新农商银行 发放“百福·流水易贷” 乐亭县农信联社 定制“贷款+保险+结算”服务 峨山县农信联社 送金融知识进艺术节 太仓农商银行直塘支行 普及金融知识“邻”距离 房县农商银行上龛支行 帮助农户扩大种植规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曲农商银行上门服务 让农户致富路更宽

□ 作者 王小宇

7月的阳曲县凌井店乡,晨露还挂在木耳菌棒上,60多亩的种植基地里已是一派忙碌。20个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悬挂的菌袋上,一朵朵黑木耳像撑开的墨色小伞,饱满厚实。王大哥正和工人一同采摘,指尖掠过温润的菌肉,竹篮里传来清脆的声响。“你看这品相,批发商早就订好了,今年少说能赚40万元!”他擦汗时,眼角的笑纹里满是欢喜。​

谁能想到,半年前的王大哥还在为钱犯愁。作为村里最早“吃螃蟹”的人,他发现黑木耳耐储存、易运输,在市场很受欢迎。“咱这山地的气候、水质,种出来的木耳准能卖上好价钱。”抱着这个念头,他在自家承包地画下大棚规划图,却在动工前犯了难——平整60亩坡地需8万元,建20个钢架大棚要30万元,加上菌袋、菌种和灌溉设备等,资金缺口不小。​

“长这么大没跟银行打过交道,那天进农商银行东凌井支行的门,腿都有点抖。”王大哥仍记得5月15日那天,他攥着土地流转合同在营业厅局促不安的样子。山西阳曲农商银行东凌井支行客户经理小郭看出他的窘迫,递上热茶:“大哥,您想种木耳?我们刚培训过食用菌产业的贷款政策。”当天下午,小郭就带着卷尺、计算器到基地丈量土地、核算成本,最终在贷款申请单上写下“50万元”的额度。

更让王大哥意外的是效率。第二天一早,东凌井支行行长带着风控人员再次上门复核,中午就通过审批。看着到账短信,他立即联系施工队,三天后,第一根钢架立起。如今,走进他的大棚,自动喷淋系统定时洒水,温湿度计显示着最适宜木耳生长的参数,这些都是用贷款添置的新设备。

在阳曲县,像王大哥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作为扎根县域70多年的本土银行,阳曲农商银行深知“产业兴则乡村兴”。去年冬天,该行就组建了“金融服务队”,带着最新的金融产品走遍全县的乡镇,为其提供上门服务。

“以前办贷款得在村里、镇上、县城之间跑,现在客户经理带着PAD上门,签字、拍照、提交全流程线上办。”凌井店乡菌农王大姐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她今年扩种了5万袋香菇,该行“金融服务队”在走访时发现她的菌棚需要加装温控设备,当场为其授信15万元,次日设备就到位。

这些数据背后,是阳曲农商银行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他们不仅送资金,更送思路——联合供销社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联系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产品保险。截至目前,该行3500万元信贷资金像毛细血管般渗入田间地头,催生出15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5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

暮色中的凌井店乡,大棚里的灯光次第亮起,照得黑木耳愈发油亮。王大哥盘算着秋收后再扩种10个大棚,“有农商银行撑着伞,咱种地的底气足着呢!”这底气,正是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