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业经营产生了深远影响,信用风险成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零售贷款更是承受着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江苏常熟农商银行凭借体系化的风险管理思维与管控措施,以及多部门、全链路协同作战模式,在资产质量上保持了较优水平。本文深入剖析了常熟农商银行自成体系的风险管理模式、持续稳定的风险管理表现,并阐述其在长期主义指引下的风险管理工作建设方向,为农商银行应对信用风险挑战、实现稳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自成体系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是“一套体系”。围绕风险管理目标,常熟农商银行以决策有序的管理体系和约束有力的考核传导机制为支撑,在数据、系统、人员、工具等基础资源保障下,通过实施客户、行业、产品、区域等维度的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能够有效识别、评估和报告各类风险,形成了多环节、多维度联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二是“三个坚持”。该行坚持“一以贯之”的稳健风控准则,坚持“长期主义”的支农支小业务定位;坚持“数智赋能”的链路式风控运营。三是“四项机制”。该行全面推广内控合规“四项机制”,即包干制、排查制、汇报制、伙伴制,从源头上管控人的风险。四是“五项统一”。在管控措施上,该行执行统一指标管理、风控政策清单管理、排查提升矩阵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风控工具引入。五是“九位一体”。该行从风险预警、客户分类、内部评级、授信管理、用信管理、贷后管理、风险分类、责任认定、风险处置九个维度建立全流程联动作业体系。六是“十六宫格”。在风险分类处置策略上,该行从债务人生产经营情况、担保情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四个维度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情况实施相应处置策略。
持续稳定的风险管理表现
(一)重点业务领域基本盘较稳定。常熟农商银行在重点业务领域表现稳健,大额贷款占比和房地产贷款占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民营大额抵押基本实现全覆盖,房地产开发业务谨慎介入,信用债投资业务以江浙等核心区域城投为主。同时,该行小微业务坚持“做小做散”,户均规模小,强调经营属性,并综合应用客户软信息甄别客户风险,为客户提供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风控策略调整基础支撑比较扎实。一是发挥审批员队伍作用。基于近百人的审批员队伍,常熟农商银行广泛开展陪调工作,充分挖掘和识别客户软信息,准确判断客户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一线;同时,反馈聚焦的风险特征,反哺授信标准和风控规则的调整。二是强化客户分层管理。依托积累的大量客户财务及非财务软信息数据,该行细化客户分层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既坚持底线思维,又综合考虑收益与风险,强化客户的综合运营管理。三是加大新技术应用。基于新技术的积累,该行成立了专门的风控模型实验室,打造统一的风控中台,使之能够快速响应前台需求、快速迭代模型规则、动态监测模型运行情况,及时返检调整,有效管控风险。
(三)风控结果显现积极变化。从各类型客户风险表现来看,该行对公客户总体较好,未新发生大额不良;个贷客户出险压力主要来自2021—2023年投放的存量客户,这些客户在经历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多轮冲击后,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对于新拓客户,该行主动调整风控策略,效果显著,从新增授信客户一年后的出险率情况来看,2021 年起开始上升,近两年通过主动管控和策略调整,2024年开始有所回落。
“长期主义”的风险管理工作建设
(一)坚持发挥体系化风险管理优势。常熟农商银行要积极推进风险运营专班机制,充分发挥全面风险管理和“九位一体”信贷全流程协同作战体系的作用;发扬“铁脚板”精神,扎实做好“网格化”管理,通过前中后台有效协同,打好风险防控立体攻坚战。
(二)坚持风险文化培育与传播。作为扎根县域、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常熟农商银行需将“眼见为实,交叉检验”的风控文化延伸至每一位基层员工,让“铁脚板”深入基层,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真正了解客户,持续坚持“真人、真事、真交易”的底层逻辑,保障业务稳健发展。
(三)重点做好数字化风控。常熟农商银行要深化风险模型策略研究室运营,持续打造专业建模团队;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各个环节,完善风控模型及策略体系;实现人机协同,有效管控风险。
(四)重点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常熟农商银行要建立总行不良贷款清收专班,统一决策部署,创新多元风险化解方式,重点推动非诉清收和温情催收,刚柔并济,使清收工作更主动、更有人情味、更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