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省农信社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让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三农”、县域(社区)和中小企业。截至一季度末,河北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4752亿元,比年初增加25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33亿元,比年初增加150亿元;贷款增量市场份额17.2%,同比增加0.95个百分点。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河北省农信社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通过开展建档、评级、授信工作,确保信用户能够随时用信;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步伐,并向城乡市场、经济园区、产业链上下游、社区居民拓展延伸,加快在市场、商场、园区或社区等重点领域创建信用示范区,实现“双基”共建全覆盖。截至一季度末,河北省农信社已建档农户466.82万户,已评定信用农户376.16万户,已授信农户166.5万户,授信金额1755.11亿元。
河北省农信社重点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大对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的环京津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带、山区果品产业带提供金融支持,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分布式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的支持,持续推进“三权”抵押贷款工作,鼓励在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纳入抵质押品登记范围,丰富农村信贷担保方式。
为了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河北省农信社不断升级“农信村村通”工程,全力打造“农信金融便民店”,充分利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乡村和社区延伸,提高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和服务便利度。截至一季度末,河北省农信社共发展“农信村村通”服务点2.57万个。其中,开设金融便民店2.1万个,布放ATM机603台、助农服务终端1480台、POS机1.9万台。
河北省农信社严格执行各项扶贫政策,在当地政府建立并落实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条件下,对新发放或续贷的扶贫小额信贷执行基准利率,对贫困县非扶贫企业(客户)贷款,按照“保本微利、让利于民、商业可持续”原则,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瞄准市场需求,将信贷资金向产业聚焦,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发挥好“双基”共建工程在开展精准金融扶贫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对有劳动能力、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评级、授信、用信“全覆盖”;利用好保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扶贫贷款全部纳入政府风险补偿范围内;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努力在“政银企户保”“政银保”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合作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