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1亿人,较1999年净增1.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仅2017年一年,老年人口的增长就超过了1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
积极发展养老金融,对银行来说,既是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也是不可多得的市场机遇。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仍处在起步阶段,产品和服务还较为单一,对老年客户的需求了解还不够深入,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不强,人员队伍还尚未成形,缺乏占领市场的机制和能力。如何把握老龄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有效对接老年客户及养老产业的金融需求,成为摆在农商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构建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农商银行要将养老金融与社区银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准确规划,及早布局,逐步构建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一方面,构建组织架构。可根据实际,设立养老金融中心,统筹养老金融的管理与推进工作,包括整体规划、策略研究、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重点工作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等。另一方面,优化业务流程。按照“以客户为中心”原则,对现有经营资源和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消除按部门设置流程以及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分散的体制弊病,梳理和完善前中后台职能,形成统一、安全、高效、灵活的市场营销前台、产品服务中台、风险控制与技术支持后台,加快构建“大养老”业务流程。
提供综合化金融支持。树立综合化服务思维和链式服务理念,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资金结算、资产管理、代收代付、融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真正建立起贯穿生产、销售、结算、投融资“全链条”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在财产保值增值方面,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理财产品,通过各类专业化的金融产品投资增加老年客户的财产性收入,实现老年客户财产的保值增值。在融资服务提升方面,根据养老行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养老行业特点的授信审批、客户准入、贷款利率、风险防控等系统化的信贷政策,加大对老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养老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农商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渠道和客户优势,积极寻求与其他金融机构、养老企业的合作,探索“机构联动”“银保合作”“银企互动”等多种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构建风险共担、价值共享的服务体系,力争成为客户的“全能帮手”。一方面,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积极开发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加强与租赁公司的合作,开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养老行业生产经营设备租赁等业务。
提供人性化的便利服务。一方面,优化网点布局,向养老社区、养老公寓等老年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加快网点改造,在环境设施、产品配置等方面体现对老年客户群体的关爱。另一方面,扩展金融服务内容,在做好基础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向客户提供养老规划、法律援助、老年教育等咨询服务。此外,针对老年客户对服务价格较为敏感的特性,适当提供费用减免优惠。同时,加快与社区的融合,加强与老年客户互动,定期组织开展书画、摄影、烹饪、健康保健等各类活动,丰富老年客户的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