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8版)“把爱播撒在希望的田野/让情奔涌成幸福的江河/巴山蜀水回荡农信的歌声/天府大地跳动青春的脉搏/贴心的服务温暖千万农家/辛劳的足迹伸向每个角落/生命化作阳光/化作春雨/化作锦绣山河……”一曲手机铃声响起,我按下接听键。
“理事长,下午有空吗?我想请你到门坎坡村养殖基地去,能否把那里的信用社主任叫上?帮帮我的忙?”原来,是油橄榄公司何总打来的电话。
何总已年届60岁,但精力旺盛,有着刚烈的个性,对事业十分执着。也许我们相同的个性,加上都是县政协委员,第一次见面,便一见如故。接到何总的邀请,自然不便推脱,正好,我可以顺便去看看蔡新娃贷款的事落实没有。
我带上办公室主任,坐上何总的越野车,往门坎坡村养殖基地进发。车上,何总向我说起门坎坡村养殖基地的事,“上次在门坎坡村栽植油橄榄,县委书记、县长交给我一项任务,要我把门坎坡村的集体经济带动起来,作为企业,应该承担这份责任,我想……”他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们聊着,很快就到了养殖基地。
当地信用社主任,早已等候在那里,我们一下车,他便迎了过来,蔡新娃更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来。“理事长、何总!”他热情地喊着。
我们迈过一段滑坡地段,往下面的基地走。路上,何总便向我们介绍起基地建设情况。“那水是从山上柳家坪村引来的,水管由我们公司免费提供,并铺设好。那些……”何总如数家珍。看得出,他对养殖基地很用心。
听完何总的介绍,蔡新娃不失时机地钻出来。他指着池子里一群群正无拘无束欢快畅游的蝌蚪,向我们讲起了青蛙的养殖周期,饵料投放,病虫害防治等。我们听着,频频点头,何总也不住地夸赞他。
我和何总看完整个养殖基地,准备要走。我向蔡新娃招招手。“你资金周转有困难,向信用社申请贷款没有?”
“理事长,我准备再贷款1万元,给女儿交学费,我找信用社王主任,王主任答应了,客户经理却说,我贷了5万元了,不能再贷了,这事就黄了。”当着信用社主任的面,蔡新娃欲言又止。
“哦?有这回事?”我瞅了瞅身边的王主任,不再吱声。
从门坎坡村回来,想起蔡新娃贷款黄了的事,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到办公室,我马上给蔡新娃打电话。对方却告诉我说,因为在信用社办不到贷款,他已经在成都找一家银行的朋友,办了一张信用卡,小额资金短缺就用信用卡透支,周转十天半月又存上,方便又不用付利息,只是要经常跑……从他的语气中,我听得出他欣喜中透出的无奈。
客户经理一句简单的答复,就让一个老客户,不经意间流失,这客户经理!看来,我们的服务还缺乏深度,营销理念还得转变,我想。
“精准扶贫不能落下一户一人,金融服务不能漏掉一家一户。”见县上各个部门的精准扶贫,搞得有声有色,我决定在门坎坡村开展金融扶贫试点。
我们迅速组成试点工作小组,进驻门坎坡村,入户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将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产业发展情况、家庭年收入情况、家庭负债情况、信用程度等逐一登记造册,再根据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会同村社干部开展信用等级评定。
该村的836户常住户,在我们的努力下,都评出了各自的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我们对每一个常住户,确定了不同的授信额度,并纳入电子信息系统管理,再把每户的授信额度与他们所持的“蜀信卡”捆绑,形成“卡贷通”产品。如此一来,农户可以在其授信额度内通过农信社的自助终端获取贷款,减少了贷款申请、调查、审批等诸多环节,大大方便了农户贷款。
蔡新娃是在收到授信额度为20万元的“产业贷”后,打电话给我的。他兴奋地告诉我说:“有了这款信贷产品,他再也不用在省城和门坎坡村之间往返奔波了。”我叮嘱他,一定要利用好这笔贷款,把产业做大做强。
又一个阳光很好的初夏一天,我正在和信贷管理部几个商讨信贷扶贫的相关事项,蔡新娃打电话来了,他说到县城来想找我说个事儿。
我在办公室见到了蔡新娃,随后他兴奋地告诉我说,他有一个更大的想法,他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门坎坡村村民致富。他说,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他要在门坎坡村发展青蛙养殖300~500亩,扩大养殖范围,并为养殖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待达到一定规模后,还要建加工厂,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种养加售”一条龙,打造产业链,使青蛙熟食产品进入超市,让更多地消费者都能买得起、吃得上门坎坡村养殖的青蛙,让全村的老百姓都有活儿干,让全村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听着蔡新娃描绘的美好蓝图,我伸出手,重重地握着他的手说:“蔡新娃,我看好你!”
听说蔡新娃要搞规模化养殖,县长来了,财政局长、农业局长、交通局长……也跟着来了,现场规划首批养殖青蛙100亩,农户的青蛙养殖池、耕作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由财政局、交通局负责,蔡新娃负责给农户提供蛙苗和技术,农户购买蛙苗的资金由信用社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一切井井有条。
深秋的门坎坡村,稻谷已经收割,人们正忙着修耕作道和建青蛙养殖池,田野间一派繁忙,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正在展开,门坎坡村的明天一定会充满希望!(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