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6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文艺 我们的农信社 乡情,是茶独有的味道 合规经营谨记于心 门坎坡村的故事 即景三题 妩 媚 可怜天下父母心 诗 文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情,是茶独有的味道

□ 作者 侯红云

说起茶,眼前浮现的总是一幅动态的画面,沸腾的水注入盛放茶叶的玻璃杯中,瞬间干枯的茶叶便活了起来,一个个逐渐竖立,如同争先恐后排队的小娃娃,与此同时茶香便溢了出来。

打从记事起,我脑中便有茶的概念,对茶无好坏贵贱之分,有的只是一种待客或者日常必备。若有客人来访,这时,一杯茶乃是尊重和敬畏,是让人满心欢喜的热情。而疲惫后归家的一杯茶,则是舒坦和心安,瞬间冲走疲惫和不堪。

居住于乡间地头,自家的茶总是“大有来头”。每年清明伊始,熟悉的茶树位置便会自然在头脑中清晰起来。因为家乡并不盛产茶叶,每年家中的茶叶都靠“祖传地图”寻得。奶奶口耳相传于妈妈,妈妈再传于我,于是不知不觉间我也成了“活地图”,也加入了“传承”之中。茶树的位置分散,总是山边一棵,田边一棵,但庆幸的是,留存下来的茶树总是很大,七八岁的小孩能躺在上面,所以记忆中的我总是骑在茶树上,伸手去摘远处认为最饱满的那片茶叶,这时“小心点”的声音总会从耳后传来。

在我家乡茶分为初茶、二道茶、晚茶。初茶,也是上学涨了见识后才知道是所谓的“毛尖”,泡出来极为漂亮。毛尖很小,可能采摘了一个小时,小小的布兜里才刚刚盖了一层底,这让充满胜负欲的我极为不满,渐渐地便失去了耐心,心不在焉地四处张望,这时候总会看见有条不紊在采茶的奶奶,一手一片,不慌不忙,也许是被震撼了,我会慢慢静下心来继续采茶。二道茶与初茶的采摘时间间隔约大半个月,晚茶与二道茶也是。说起二道茶和晚茶则让我开心多了,此时茶叶不同于初茶,又长又嫩,采摘不一会儿便是满布兜,便会及时告知奶奶“您看,我采了这么多”。这时候奶奶总是笑着说:“不错不错,咱孙女厉害。”瞬间,我的荣誉感得到了满足。

茶叶采回后,便开始为期3~4天的制茶。家乡盛喝绿茶,做茶老一辈人无人不晓。但或许因为手艺不同,各家有各家的口感。每次制茶,老爸总是提前劈出足够的柴,将锅清洗干净,用小火慢慢烘烤着,待锅温热后,再将翠绿的茶叶一股脑儿倒入,但也不能太多。然后将渐渐升温的茶叶一遍遍揉搓、筛选直至茶叶变为灰色,如同一条条干枯的小虫子。这时候老爸的手总是溢满茶香。这时做茶工序并未完全结束,为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为期3天的烘烤程序必不可少,所谓烘干就是灶中留点火炭,将茶叶平铺在锅里,小火慢烘,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的茶香也慢慢的铸就起来,慢工出细活在做茶上得到了真正体现。

长大后,我因工作和学习的缘故再也没有全程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了,但每年嘴瘾却会定时发作。“爸,今年我要两斤茶叶。”“好呢。”类似这样的对话每年都会上演。虽然石门作为茶叶大县,但我既不爱银毫,也不爱银针,偏爱的依旧是家中的味道,特别是泡出来的二道茶,甜涩润滑,入口生津。

当放下工作,端起茶杯,深吸茶香的时候,口齿间流动的茶会让远离家乡的我仿佛又置于田间地头的茶树中,熟悉的气息,熟悉的味道,这就是家的味道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