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作为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有责任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资金和专业优势,不断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针对当前贫困基数大、扶贫任务艰巨的局面,农商银行需要通过调研以保证精准扶贫,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效率。具体实行上,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保证体制的完善和渠道的畅通。基于吉林九台农商银行的扶贫实践,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5个1”,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一个前提精准调研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步。农商银行应与各级政府及扶贫办等部门对接,加强联系沟通及信息交流,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 “一户一策”的原则,确定扶持方向和路径。
吉林省共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7个省级贫困县,149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超过100万人。为切实履行扶贫责任,九台农商银行充分发挥网络和人员优势,选取了分支机构驻地县级行政区内的20余个贫困村,每村派驻1名驻村干部,开展拉网式的实地调查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村集体经济状况、收入形势、种植业结构、养殖业规模、外出务工收入等情况,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逐一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档案。此外,该行领导还组织本地企业家、专家学者,深入村集体和农户,与农民面对面谈心,了解村情民意,开展精准扶贫座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行按照“试点先行、重点攻坚、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思路,选择九台区波泥河镇茂林村、磐石市石嘴子镇永丰村等7个村作为扶贫试点,探索多渠道、多元化金融精准扶贫新路径。
一种手段资源整合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合、共同推进。农商银行应统筹内外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造“多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在行内,建立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形成行党委统一领导、部门机构分头落实、全辖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在行外,加强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保险公司、担保机构、融资租赁机构等的合作,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创新信贷模式,以金融服务帮助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为贫困户创造稳定的增收渠道。
为解决单一企业帮扶贫困村力量单薄、难以全面展开的问题,2017年,九台农商银行吸收有社会责任感、有扶贫能力和意愿的40余家知名企业,组建了扶贫联盟,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对贫困村进行联动帮扶、立体开发。在此基础上,为有效解决贫困村有组织无实体、有意愿无门路、有资源无收益的问题,该行还组织扶贫联盟中的龙头企业与村集体成立“股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的实体公司,以公司为载体推动精准脱贫。目前已帮助九台区茂林村等7个村成立了农工商公司或现代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个关键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扶贫工作的展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扶贫政策及土地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扶贫模式。
(一)产业扶贫模式。对土地等资源较好,适宜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特色产品的贫困村,可以引入龙头企业进驻,帮助贫困村、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让贫困户从中得到创业、就业、入股等机会,从而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达到持续稳定脱贫的目的。同时,要密切与贫困地区贷款客户合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达到辐射带动贫困户的目的。
在九台区茂林村,九台农商银行帮助研究制定绿色产业规划,向吉林茂林农工商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贷款750万元,引导该公司流转土地500余公顷,重点发展高油大豆、黏玉米、有机小米、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着力解决种植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并积极联络吉林省农科院,引进良种和技术,先后成立豆包厂、豆制品厂,聘用了30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进入工厂工作;帮助注册“九商茂林”系列商标,推出的粘豆包、豆制品、坚果等系列产品得到了市场初步认可。此外,帮助该村农工商公司与辽源东北袜业达成合作,建设了东北袜业九台茂林缝制分厂,吸纳当地70余名村民就业,每人年工资可达3万元以上。
(二)特色小镇模式。根据贫困村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引导和支持发展有机农产品、苗木花卉、道地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谋划建设特色小镇。在当地双阳区黄金村,九台农商银行携手扶贫联盟中的长春国信集团,准备对其进行整体开发,发展养生、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打造中医药养生小镇。目前,初步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后续工作将逐步展开。
(三)文化扶贫模式。文化传承是最天然的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可深度挖掘整理贫困地区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统故事、传统技艺等,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目前,九台农商银行已挖掘整理6个县(市区)的历史文化资料,搜集整理老字号24个,正在组织编写《吉林村落故事》,并在永丰村筹建乡村博物馆和农民培训中心,将文化元素植入精准扶贫之中。
(四)慈善扶贫模式。通过设立慈善基金,根据贫困村特色产业培育、贫困人口状况、农业项目建设等需求,适当输血;成立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看望、慰问贫困弱势群体。目前,九台农商银行已累计向茂林村等6个村捐赠890余万元,仅在永丰村,就捐赠了250万元,助力该村开发环水库垂钓、民宿农家乐、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今年,又向吉林省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设立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活难题。
一个保障完善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扶贫的保障,只有从产品创新、人才培育、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完善产品创新机制。金融精准扶贫,必须有金融产品做配套支撑。为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九台农商银行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切实解决贫困家庭生产资金不足的难题,先后研发了“融资宝” “社区通” “农场宝”等贷款新业务,试点开办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发放了吉林省首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针对因生活困难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困难群体,按照“个人自愿申请、金融机构放贷、保险公司担保、退休归还贷款”的原则,专门研发了“社保基金贷款”,目前已发放40万元。此外,该行还创新推出了“银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合作模式,帮助九台茂林等15个贫困村339户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发放扶贫贷款1695万元;由合作社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租赁给东北袜业园,租金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估算每个贫困户每年可获得租金分红收入5000元。
(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金融扶贫的精准开展必须要有熟悉农村、热爱农村的金融人才做支撑。近年来,九台农商银行按照“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的理念,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农村金融实用人才;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合作,从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中累计招收3期共97名学员,由该行出资委托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培养,结业后分配到其家乡网点工作,实现教育、智力和就业扶贫的结合,以达到培育一名农村金融人才、救助一户农村贫困家庭的目标;从分支机构中选拔48名优秀青年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打造具备帮扶贫困村能力的“一专多能型”乡土人才,现已有28人被派驻到贫困村担任“村官”,接受两到三年的挂职锻炼,为贫困村送金融知识、送金融服务,并协调推进相关产业和项目建设;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设立“村官”订单班,从现有的本科生中招生,学业完成后,录用为该行员工,并派驻到贫困村协助村级组织工作,把金融与“三农”通过人才纽带有机结合起来。
(三)完善宣传引导机制。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培训,提高乡村干部和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产业及项目的认识;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和致富信息,引导贫困村和农户树立诚信意识、信用意识,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一项措施畅通渠道
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综合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捷度。要加大助农金融服务点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为贫困农户提供便捷的小额存取、转账、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还可帮助贫困村搭建电商平台,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的网上销售通道;实行减费让利政策,真正为贫困群众带来实惠。
为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提升金融扶贫精准度,九台农商银行在当地永丰村试点设立了惠民金融服务站。站内设有智能POS机、电脑、验钞机等设备,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补贴领取、现金存取、转账支付等基本金融需求;依托金融服务站,该行积极为村民提供金融产品介绍、反假币知识和识别金融诈骗知识的宣传服务,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扶贫信贷政策,加强信用教育,努力扭转将扶贫信贷资金等同于政策扶贫资金的错误观念,营造了金融扶贫良好的互信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小额扶贫信贷业务,为贫困户创造稳定的增收渠道。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