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在助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是贵州农信当前最重的一项政治责任。
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阶段。在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贵州农信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找准金融与扶贫的结合点,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切实为乡村振兴打基础、补短板。
在工作中,贵州农信围绕《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制定金融扶贫五年规划,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实施扶贫攻坚金融服务行动方案》,明确了7项工作目标,四大类17项主要任务。同时,各级行社层层制定行动方案,与县扶贫部门共同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扶贫行动方案,确保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及贫困户身上。截至2020年10月末,贵州省农信社各项存款6545亿元,各项贷款5387亿元,涉农贷款386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1.67%。其中投向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贷款余额达3395亿元;投向县域及县域以下的涉农贷款余额4790亿元,在服务县域、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
为破解贵州贫困人口“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贷款贵、还款难”问题,2015年10月,贵州省联社联合省扶贫办、人行贵阳中心支行专门针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产品,精准帮扶贫困户“换穷业”“拔穷根”。截至2020年10月末,贵州省农信社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26.58亿元,惠及89.01万贫困户,57.94万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实现脱贫。同时,贵州省农信联社专门研发了支持深度贫困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主体的一县一业“深扶贷”产品,截至2020年10月末,贵州省农信社累计投放一县一业“深扶贷”金额43.14亿元,惠及27722户,累计带动50011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为做实做精贵州农信“五张名片”,贵州农信多措并举努力提升脱贫攻坚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10月末,农村信用工程在全省已建档农户数785万户,建档面99.93%;累计创建信用组124996个,信用村12928个,信用乡(镇、街道)986个,信用县(市、区)21个,信用市1个;累计举办“金融夜校”113.17万场次,培训人数达2105万余人次;在16185个村延伸铺设“信合村村通”16537个,今年办理业务2759.77万笔,交易金额310.55亿元;在全省开设1549个“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把营业柜台搬到村民家门;创新农民工金融服务模式,在贵州籍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北京、广东、福建等省(市)设立13个农民工服务点,为外出农民工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与省人社厅合作,在13个服务点挂牌成立“贵州省驻外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在外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帮助,拓展就业渠道等。
贵州农信专门创立贵州信合公益基金,通过捐助支持春晖行动、希望小学、扶贫生态移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民生事业,向贫困地区实施捐赠项目201个,捐赠资金35.18亿元,进一步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短板。今年4月,贵州农信向“9+3”深度贫困地区捐赠教育设施、振兴地方产业、村庄环境整治等资金3600万元,进一步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查缺补漏,攻克最后贫困堡垒;捐赠资金2.64亿元支持务川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产业事业发展;统筹全省1个审计中心和24家行社结对帮扶务川县25个贫困村,落实帮扶资金2776万元,惠及贫困户2.9万户。
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道
农户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打造美丽乡村则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贵州农信致力脱贫攻坚,着力在“变”中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贵州农村“三变”改革联席会成员单位,贵州农信紧紧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目标,率先推出“三变贷”产品,全省55家行社发放“三变”改革贷款余额85.15亿元7.1万户。同时,贵州农信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使用效率,稳妥推进农村住房财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抵押贷款。据统计,全省12家行社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7.1亿元,惠及2779户;8家行社开办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金额16.62亿元。
贵州农信围绕贵州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目标,探索支持农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资源环境综合开发项目,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贵州省农信社共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贷款438.07亿元。辖内部分行社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上积极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扶持之路,如湄潭农商银行紧紧围绕该县“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支撑、村庄整治为重点、黔北民居新村建设为标志”的建设思路,累计发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贷款157.13亿元,使“中国茶海”湄潭成为贵州新农村“富学乐美”的代表,“走,到湄潭当农民去”也成为了贵州一句广为人知的口号。
自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将贵州等五省(自治区)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年来,贵州农信不断在“绿色”上做文章,加快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投放,重点向省内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国储林、冷链物流、城乡供水、旅游健康、500亩以上坝区产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等方面倾斜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截至2020年10月末,贵州省农信社投放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项目1036个,金额63.86亿元,带动1.2万余贫困户就业增收。同时,贵州农信以“黔农云”平台建设为依托,为乡村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服务。截至10月末,黔农云平台注册客户数1154.84万户,通过黔农云平台累计发放贷款896.43万笔,金额3149.37亿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线图。为更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找准市场定位,贵州农信还将在关键节点上搞好衔接,即在工作体系上,要做好“夯基础”与“强规划”的衔接。在工作重心上,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衔接。在金融服务上,做好“攻坚性”与“常规性”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