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12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村镇银行 浅谈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襄汾县万都村镇银行 派驻“金融村官”当好“经济参谋” 纳雍富民村镇银行 让“普惠金融大走访”更接“地气” 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访三门银座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罗丽雅

□ 作者 李谦敏

三门银座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罗丽雅

由台州银行主发起的浙江三门银座村镇银行成立于2010年3月,注册资本1亿元。十一年来,该行始终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本土化发展策略,“深扎三门、服务三门”,特色经营,践行普惠金融,致力于做“三门百姓身边的银行”。

近年来,三门银座村镇银行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基础金融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城,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多年来,我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小微企业和农户,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截至2021年11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46.6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合计44.95亿元,占比96.38%。全行共下辖15家营业机构,在职人员240人,除了4家在城区,其余11家都在乡镇,基本实现了所有乡镇网点全覆盖。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我行通过不断推进机构网点的向下延伸、配置数量众多的与小微金融服务相匹配的信贷人员,不断扩大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可获得性,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金融服务;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各项政策和制度调整优化;存量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风险可控,涉农贷款稳步增长,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三门银座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罗丽雅向笔者介绍说。

创新产品 实现银行与农民的双赢

三门银座村镇银行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在提高农户贷款可获得性和降低利息成本上开展创新,推出特色支农“团购贷款”——“村聚易贷·兴农卡”,以村居为单位,实行批量营销、批量调查、批量授信,并采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方式,缓解三农客户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的“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我行的‘兴农卡’采用‘批量化’处理的营销模式,对‘一村、一居’的农户进行‘集中打包’,统一办理调查、授信手续,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信贷成本。‘兴农卡’门槛较低,载体灵活,根据客户资质情况在授信额度上实行差异化(授信额度5万元-30万元),在担保方式上较其它信贷产品要求更低,可有效缓解农户‘担保难’的问题。针对‘兴农卡’客户集中于‘一村一居’的特点,我行充分发挥社区银行的优势,由两名信贷人员作为‘兴农卡’村组的专业调查员和专门服务员,对同一村组的‘兴农卡’进行统一负责管理。”三门银座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罗丽雅介绍道。

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我行依托主发起行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信用评级系统等技术与工具的应用,推出了‘移动工作站’服务,客户经理人手一台PAD深入到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开展营销业务,实现了‘贷款申请——调查——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20分钟完成。”三门银座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罗丽雅称。

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门银座村镇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密、营销人员多、服务能力强的优势,大力推广“生活圈”业务,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有序推进村、居服务平台化、生态化建设。为推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该行以客户服务“移动工作站”为工具,结合产品“村居扫码贷”,实现了农村小额信贷申请、审批、发放的全流程网上操作,农户“一次都不用跑”即可获得贷款,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为建立“村居伙伴”银行机制,该行通过与村“两委”签订合作协议、党建联建等形式固化与村居的合作关系,鼓励业务部门通过选派驻村信贷员、确定金融网格员等形式夯实与村居的合作基础,深化金融顾问工作,通过成为村居“伙伴银行”,建立村居紧密联系并提供相应针对性、综合性金融服务。同时,该行通过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伙伴银行”关系,加大对农村农业领域的信贷投入,推动金融助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实施“一揽子”金融服务及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致富。该行还积极对接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三门青蟹地理标志质押融资合作,并成功发放了首笔10万元的“三门青蟹地理标志质押贷款”。

坚守市场定位 用心创建“三项特色”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三门银座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用心创建“三项特色”,多方发力,做优做实普惠金融,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推进全行各项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建立与农民做朋友的亲情营销特色。针对当前农户发展状况,三门银座村镇银行实施与客户做朋友的亲情的营销模式,同客户建立“超越纯业务关系的、富有人情味的、具有粘性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通过脚勤,跑出去做业务,主动服务是我行最显著的特色,信贷人员走出网点,频繁出现在农民种植养殖集聚区域,像组织存款一样营销贷款,增加了双方的信任感;通过贴心,紧贴客户需求做优服务,我行客户经理与农户建立起超越业务关系、具有粘性的信任关系,把田间地头当作他们的办公室,为农户提供‘365天、全年无休’的网点营业时间,通过电子银行提供的7×24全天候服务,让农户们可以从容办理存贷款业务;通过简单、快捷、高效,树立品牌形象,对于前台常规业务,我行以“秒”为单位规定操作时限,限时服务承诺使客户在提交贷款申请时就能知道到账时间;贷款形式多样,且从不把资产抵质押作为贷款的主要条件,截至2021年11月末,我行的信用、保证贷款占到了全部贷款的90.21%。”三门银座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罗丽雅介绍道。

建立破解农民“贷款难”的农贷技术特色。三门银座村镇银行在主发起行的小额信贷技术基础上,探索适合农贷特点的信贷技术,建立了具有特色的“一二三”农贷管理方法。即,一个“熟悉”,熟悉农业生产技术;两个“强化”,强化劳动意愿考察、强化经营历史了解;三个“弱化”,弱化资产保障考核、弱化现金流分析和弱化抵质押、保证、联保,确保了农户的需求。

建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优化业务管理的品牌特色。在各级监管部门的指导、引领下,三门银座村镇银行潜心探索适应三门特点的管理模式,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优化业务管理,打造了“简单、方便、快捷”特色服务品牌;组织架构设置上突出涉农贷款的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具有亲和力的业务营销团队;透明高效的阳光信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