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1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陕西省农信联社再安排再部署 保障防疫期间金融服务不间断 秦皇岛农信深化“政银”合作 “贷”动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农信社“三个到位”统筹推进 打赢边境疫情防控金融“保卫战” 漯河市农信社主动担当作为 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图片新闻 银保监会 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毕节农信奏响“五部曲”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节农信奏响“五部曲”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

□ 作者 曾进

近年来,贵州毕节农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普惠金融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人民银行及省联社关于支持毕节市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工作安排,主动融入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受众面和满意度,助力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接续。

强化党建引领 增强服务功能

工作中,毕节农信成立了由审计中心牵头、各行社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搬迁安置点党工委(办事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行社党委与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联动机制,主动探索“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解决联建中的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建立贵州毕节圆梦儿童关爱公益基金会与搬迁安置点关工委的联动机制,其各行社就搬迁安置点脱贫户子女的教育、生活、就业、医疗等突出问题,主动与“信合公益基金会”对接,与安置点关工委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和送温暖活动;建立各行社党支部与搬迁安置点社区党支部的联建机制,派驻客户经理驻点服务,建设具有农信特色和文化符号的支部活动阵地,联合社区干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目前,毕节农信各行社均已联合搬迁安置点党工委(办事处)出台了联建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形成“1+8”的党建共建模式,累计资助极贫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共2.55万人次;通过爱心活动,累计捐赠资金793.59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 填补服务空白

为满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毕节农信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建立“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服务体系,结合金融服务半径、安置点搬迁人口数等因素,加快“黔农村村通”转型升级和自助设备等基础设施立体化布局,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面覆盖,有效满足搬迁群众涉农补贴兑付、小额取现、转账、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并以“黔农云”为抓手,发挥科技赋能作用,扩宽电子产品应用领域,着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金融服务便捷性、可得性。同时,毕节农信积极探索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智慧门牌”试点运行工作,将政务、金融等服务嵌入到服务平台,通过扫描物理门牌上的电子二维码,可直观了解辖区各项民生服务,一键预约即可办理各项政务、金融业务。目前,毕节农信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黔农村村通”62个、安装自助ATM机65台,累计开展助农流动脱贫服务273场次,“黔农村村通”累计办理业务7.31万笔、金额1.77亿元,试点推广“智慧门牌”900余户。

加大信贷投放 满足多元需求

为持续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的信贷支持,毕节农信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小额信贷为抓手,围绕“扶持产业+吸纳(带动)就业”,重点加大对具有带动作用的小微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在现有信贷产品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开发“城居贷”“金银贷”“移居贷”等信贷产品,采取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模式,降低搬迁群众的融资门槛和成本,全面满足搬迁户多元化的信贷资金需求,增强其“造血”功能。目前,毕节农信累计为搬迁群众投放信贷资金19.59亿元,惠及4.15万户搬迁群众。

优化管理体制 提升服务准度

为深入推进“普惠大走访”和落实网格化管理,毕节农信建立了“农信社为主导、社区干部参与、搬迁群众互动”的联动机制,实行客户经理“包干到户”,积极对搬迁群众进行全面走访,以搬迁安置点社区为一级金融服务网格,楼栋为二级金融服务网格,明确责任人,压实工作责任,将金融服务相关信息、职责范围在楼栋公示,确保金融服务落实到岗到人;同时,主动与相关部门联动协作,共享信息,及时掌握有关金融服务新政策,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工作。目前,毕节农信累计为13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6.68万户、32.48万人建立了完善信息档案;评级授信5.94万户,授信金额26.88亿元。

做实普惠金融 提升服务质效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域,毕节农信深入推进信用工程,探索创建“信用社区”“信用楼栋”,逐步建立以人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体系,打造搬迁安置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主动与地方人社、就业局等部门对接,用好驻外中心优势,了解掌握省内省外企业用工信息,有效拓展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渠道,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为发挥“金融夜校”“农信微喇叭”等优势,毕节农信发挥“金融夜校”“农信微喇叭”等优势充分运用好抖音、微信小视频等新媒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增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金融知识宣传频次,向搬迁群众传递党的好声音、宣传农信好政策,帮助搬迁群众树立脱贫自信、发展自信,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截至目前,毕节农信2021年累计开展“金融夜校”等各种宣传724场次,累计培训2.27万人次;累计走访9835户脱贫户;为7063户扶贫及脱贫人口发放小额信贷2.79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