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1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文艺 风吹峨冠照松菊 飘 雪 最美逆行者 农信人“决算的一天” 暖冬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吹峨冠照松菊

纪念周秉圭先生

□ 作者 钟治平

露气染资湘,水泛秋阳碎。

万里飞鸿谒谷峰,蓼莪从兹废。

休问鹧鸪声,旧事无人对。

待到来年春暮时,再共青山酹。

这首《卜算子·丁酉秋周家家祭有感》,作于2017年9月内子的伯父一家回湘省亲之时。当时,年已耄耋的伯父不顾旅途劳顿,攀上数十级台阶,来到陵园高处的父母墓前,长跪磕头,行礼如仪。墓碑上“周秉圭先生”几个字赫然入目,一旁陪同的我们几个晚辈观之泫然,感慨万千。

周秉圭先生,字之颐,1899年出生,是益阳信义中学(今益阳市一中)的一代名师。先生自幼颖悟,初始就塾,头角峥嵘,蒙师称许,家族奖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其教授中有吴承仕者,乃名儒章炳麟高足弟子,于国学负盛名,先生在吴熏陶下,思想进步,曾在校刊上发表“佳城郁郁草萑苻,不见衣冠见野狐”之句,以刺时事。192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邑,任益阳县立龙洲师范校长兼语文教员。1930年往长沙长郡、育才等校任教,并与友人合办蔚南女中。1933年回益阳任教育局长兼龙洲师范校长,翌年再往长沙,任教至抗日时,文夕大火后回邑,创办周氏蜚英中学,并任职信义中学教员。解放前后,在信义中学(益阳市一中)任教,直到1965年退休。退休后,移住长沙,与门人故旧,诗词来往,歌颂时休,几无虚日,自号晚红老人。1981年12月,病逝于长沙。

秉圭先生一生淡泊宁静,行敬修齐,崇尚爱国主义,施教以身作则,为学实事求是,于诗词、古文、训诂、音韵、文字、考据、英语、国曲等都有研究,故教课入虚如有,通微达变,辨难解惑,事理洞明。曾著有《燕云》《湘雨》等诗文集,已付劫灰。先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学生遍布资湘,散落全国,为祖国建设培育了一代人才。

或许是受到北大自由民主风气的影响,秉圭先生虽是乡绅硕师,却并不因循守旧,而是清正刚直,不畏权势。解放前,在龙洲师范和信义中学任教时,对有进步思想之作文卷,秉圭先生总是加圈加点,批佳评,给高分。某次出作文题为“我的时局观”,学生罗颖之,思想与成绩素为先生所赏识,挥笔成文,其中有“蒋、李、冯、阎,都口口声声,自称革命,为国为民,其实都是只知争权夺利,祸国祸民的军阀”等语,秉圭先生阅卷时并未予以删改,同样赞许有加。1929年春,当时的国民政府省教育厅在长沙举行全省学生成绩展览会,该卷在选送入展之内,被人发现上面语句,以“思想反动”举报到当局。省教育厅即密令益阳县政府将罗生逮捕法办。罗生被捕后,一时群情鼎沸。因为选送展卷是由学校选送教育局、县政府,层层核转送去的,倘若追究起来,各级都有责任。于是,有关方面便上下串通,以“将罗生保释开除学籍,校长周秉圭记大过一次,教员周之颐作撤职处分”上报了事。作此滑稽处理,盖欺上不知“周秉圭”即“周之颐”也。罗生则未受责难,顺利随班读至毕业,只不过未得教育厅盖印之毕业证书而已。

解放后,秉圭先生紧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人民教师工作,心情舒畅。因信义中学(益阳市一中)与当时的中共益阳地委仅一墙之隔,先生曾书春联云:

结地委之芳邻,向阳花木逢春早;

得英才而乐育,从此年华趁岁新。

周家珍藏有秉圭先生的一册备课本,让我们能够大略窥见上世纪六十年代先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时的风采。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先生都从目的要求、背景意义、课文分析、中心思想、写作分析、课间练习和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小到字词修饰,大到谋篇布局,旁征博引而又细致入微。此种治学之精神,着实令人景仰,也让人怀想端坐当年先生的课堂中求学是何等幸福。以今日的眼光审视,当年的语文教学模式固然不够活泼与有趣,却是扎实而有力的。我辈中学时深恶痛绝的“概括段落大意”和“总结中心思想”,想来正是渊源于此。只是时移世易,加上讲授者的经验与语文选材的局限,本来的康庄大道竟成了通幽曲径,不禁使人慨叹。

1948年,当时蜚英中学的校董会以几亩水田抵付欠秉圭先生的工资。解放后,1951年土改时当地政府为没收该幅土地将先生定为“客籍地主”,1958年又为凑数将先生错划为右派,做降薪留职处理。从此,先生在历次运动中皆挨整蒙难,子女亦饱受牵连。直到1978年“一风吹”落实政策,国家为年已八旬的秉圭先生摘帽平反,补发退休金。平反以后,秉圭先生得以自由出行。1979年,先生南至羊城,北迄辽吉,西抵贵阳,饱览壮丽山河,并探视子女,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引为平生一快。特别是1981年11月,原龙洲师范部分学生于长沙烈士公园举行“游园赏菊诗会”,恭请先生参加,先生欣然与会,即兴赋诗云:

华堂沆瀣忆当年,马郑渊源自昔传。

白发湘江重聚首,黄花胜会益增妍。

群贤杖履联秋雨,一老龙钟醉绮筵。

更喜云开迎化日,相期击壤颂尧天。

秉圭先生殁后,门人故旧亲属等咸为挥泪,纷纷以诗联相吊唁,自发汇刊了《周之颐先生纪念册》,在亲友中传阅。如今,这本油印小册上的铅字已经有些褪色,但是字里行间描摹出秉圭先生的形象依然清晰,其高风亮节更是让人缅怀。

2021年是秉圭先生逝世40周年,作为后人,谨以一首步韵奉和秉圭先生《读〈旧雨会潭州诗稿〉感赋》作为纪念:

少年有志解民忧,无奈神州梦亦愁。

卅载资湘题杏苑,三年岳麓作菟裘。

黄花联句穷欢宴,白发重逢尽冶游。

紫韵红腔成绝响,春来何处觅诗筹。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信联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