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3月2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 农商银行加快线上场景金融建设的策略 如何完善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以利辛农商银行为例-

□ 作者 李晓刚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如何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赋能提质增效,就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课题。本文以安徽利辛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为例,探索高质量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

全力服务城乡实体经济一是完善机制。为提高普惠金融效率,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辛农商银行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案,内设乡村振兴服务部,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相关制度的落实,为开展普惠金融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二是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推进信贷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切实巩固支农主力军地位。三是坚持小额分散的经营定位。降低大额贷款投放比例和户均贷款余额,坚持“小额、分散、安全、效益”的经营定位,有效规避行业、额度、区域、群体等集中风险;强力推进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信贷投向由大额集中向小额分散转移,采取“金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全力支持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加大农户贷款投放,积极服务和推动农民转型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利辛农商银行瞄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信贷产品创新,探索推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通过减免开户费用及缩短办理时间等一系列便捷措施,有效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压力。二是围绕农业“新六产”,做精做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金融服务。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力地支持了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对接农业特色产业园、科技园、示范园等园区金融需求,全力支持城北特色果蔬产业园、永兴循环产业园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打造;同时依托“园区厂房按揭”“流动资金贷款”“微型企业主贷款”等信贷产品,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延伸了当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绿色金融”试点行的便捷条件,利辛农商银行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对企业环评情况的考察,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引导信贷资源逐步退出“两高一低”行业,积极支持农村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农村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公共卫生设施改造等环境治理项目,实现信贷投放“腾笼换鸟”,助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利辛农商银行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支持力度不减,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续贷、展期工作,规范信贷资金发放和使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制定《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办法》,推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产品;对有贷款需求且具备还款能力的脱贫人口,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根据特色行业、优势产业具体情况,结合行业产业经营周期及发展规律,利辛农商银行实行“一案一策”,定制专业化金融服务方案;同时,结合经济状况、产业情况、客群特征、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审查,实行差异化授信策略;积极拓展与涉农相关数据的应用,持续推进自动化审查审批模式,提升审查审批效率;适时开展检查及贷后评价工作,及时识别业务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实行“即查即改”原则,保证业务良性发展。

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产品匹配度在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的同时,利辛农商银行积极推动“金农企e贷”“金农商e贷”“税融通”“金农创业贷”等信贷产品的运用;根据特色行业、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企业的生命周期、经营特点和行业特征,创新推出“乡情易贷”“金农农e贷”等差别化、个性化的系列产品,完善信贷产品体系,保障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丰富担保方式,拓宽担保范围,推广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为战略新兴产业、科创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服务;推广专用设备抵押贷款方式,减少对土地、厂房、住房等抵押品依赖,适当提高优质企业抵押率,积极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绿色产业发展。

落实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加强利率自律和成本管理,利辛农商银行建立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为基础,合理控制企业融资贷款成本;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等收费减免政策,严禁向制造业企业融资违规收费或通过借贷搭售、转嫁成本、存贷挂钩等行为变相抬高企业融资成本。

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持续调整信贷结构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信贷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压缩落后产能、产能过剩、高耗能企业贷款,巩固提升绿色环保项目,坚决退出环保不达标企业。二是控制1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投放。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和500万元以下普惠涉农贷款。三是继续对生产经营正常、发展有前景的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信贷支持。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有核心竞争力、长期能够盈利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通过必要的和风险可控的收回再贷、展期续贷、调低利率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企业实现近期解危、远期解困。四是倾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担保方式、简化信贷流程、持续减费让利,畅通线上线下申贷渠道、提高“首贷率”、提高审批效率;充分运用循环贷款、年审贷款、专业公司担保、“税融通”“两权抵押”、保证保险等便利借款人的业务品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提高有效供给一是加快实施“供应链融资”金融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全周期的金融支持。优化信贷供给结构和效率,积极助力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业态以及绿色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利用“中征应收账款平台”,推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取得长足发展,并加快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三是总结农村财产权抵押经验,完善贷款品种设计,大力推动农村地区信贷投放。四是积极开展党建融合发展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保障信贷资金充分发挥辅助党建的支撑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利辛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