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5月3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金融支持黄精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相关规定对农商银行业务的影响 完善农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建议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六小”型银行 如何提升如何提升农信机构核心竞争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支持黄精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以江西省铜鼓县为例

□ 作者 邹小宝

近年来,江西省铜鼓县利用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引导山区林农开发黄精产业,帮助山区群众在房前屋后挖掘致富“黄金”。2019年,“铜鼓黄精”被授予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称号。2020年,中国林学会授予铜鼓为“中国黄精之乡”称号。同时,铜鼓县金融机构全力做好“黄精变黄金”实现“两山”转化这篇文章,为黄精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但金融支持出现“多元化金融支持难、产品及服务创新难、融资供需方对接难”的三大难题。

“三大难题”

生长特性及发展体系导致多元化金融支持难一是由于黄精生长周期通常为4至5年,同时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大,金融机构介入意愿较低。二是对于黄精种植主体,当前铜鼓县引进黄精种植、开发和加工的龙头企业不多,种植面积多、小、散的特点制约了金融机构介入。三是对于生产和销售领域,铜鼓县大部分仅提供黄精种植生长,而研发、加工与销售等环节大多数在县外,缺乏一套集“黄精培育、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完整产业发展链条,多元化金融支持动能严重不足。

县域金融机构操作受限导致产品及服务创新难当前县域金融机构基本上是通过现有的贷款或产品模式予以支持,其适用范围窄、准入条件相对较高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县域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大部分仍是抵押担保方式。由于黄精种植周期长,是一个不断投入的过程,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往往是顺周期支持,贷款期限多为1至2年,同时部分信贷产品要求按季结息或还本付息,信贷供给难以匹配黄精种植的需要,增加了资金压力。二是县域金融机构除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外,其他金融机构没有信贷产品创新的权限,但由于黄精产业专业性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三是从铜鼓农商银行通过调研反映出,铜鼓县黄精种植多为散户,规模较小,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存在一定违约风险,大部分种植客户无法提供抵押物,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信贷发放规模较小。

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融资供需方对接难一是政策扶持跟进慢。目前铜鼓县奖补、贴息资金还未跟上,黄精种植户不敢大量投入,生产经营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保险服务跟进慢。黄精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需保险服务及时跟进,但辖内仅有人保财险一家黄精保险承保机构;加之规模较小的种植户参保意识不强,保险难以形成规模,道德风险难以有效管理,加大了其获贷难度。三是宣传推广跟进慢。黄精具有观赏、做菜、入药、食品等功能,而铜鼓县缺乏配套的宣传推广机制,使得黄精产品向纵深发展受限,进行影响黄精产业链获取资金支持。

对策与建议

做深做专黄精产业,破解多元金融支持难题一是聚焦科技资源。引导林业科技推广服务部门开展科技培训、指导科技攻关和促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为黄精生产、加工、销售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二是筛选优良品种。建立优质黄精种苗基地,持续做大高标准黄精基地,加大黄精种植示范样板基地建设。三是引进黄精加工企业。开发黄精系列产品,实现黄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黄精药材附加值;以龙头企业高科技手段为支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营运模式,从少量、散乱种植到规模化、集约化、高标准种植,从“人种天养”到精细化管理、循序渐进的良性发展。

做活做精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针对黄精产业生长周期、成品等个性化需求,探索和开发土地经营权、黄精树苗、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信贷服务方式。二是借助农村信用体系及金融科技,为规模种植户、合作社提供信用贷款。三是完善黄精产业保险政策。扩大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探索创新多种增信模式,完善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进一步明确黄精企业的贷款风险分担比例。

做实做优政策服务,强化配套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整合优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黄精产业的引导带动作用。落实新增客户首贷奖补、支农支小贷款奖补、实体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合作社贷款风险补贴、融资担保代偿分担、直接融资奖补等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黄精产业聚集。二是积极推进黄精产业基金设立,统筹产业基金支出方向,拓展产业基金项目,满足黄精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三是围绕产业融资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引进信贷担保机构,适当降低黄精产业贷款门槛。

(作者单位:江西铜鼓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