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3年5月1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将于7月1日起施行 贵州农信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金融赋能“非遗”产业助力传承民族文化 繁峙农商银行坚守市场定位答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金融答卷” 图片新闻 残币兑换是银行应尽的义务 铁脚板”成就“主心骨”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局之年话落实 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四川农信篇之一

铁脚板”成就“主心骨”

四川农信凉山农商银行“金融老将”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二)

□ 本报记者 党云帆 周文军 刘佳琪 通讯员 赵紫薇

凉山,横亘在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四川农信凉山农商银行服务凉山人民已经七十余年,是服务凉山人民的一员“金融老将”。如今,凉山农商银行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区域共兴”为总抓手,以“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为总思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绿色发展、强化科技赋能等方面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西昌做大、河谷做强、东北做实、西部做深”的发展态势,跑好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第一棒”。

凉山农商银行冕宁支行工作人员走访农户资金需求

掌握发展“主动权”扛好肩上“责任田”李必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执着于种粮的“疯子”

在西昌市佑君镇,记者见到了李必勇,他是一个有着黝黑皮肤的壮实汉子,是当地的种粮大户。早在2015年,他就带领中坝乡49户农户共同创建了“西昌市众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363户、帮助23户建卡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他亲自向农户讲解非化学生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帮助农户转变思想,协助农户改变种植方式,免费向农户发放生产物资(种子、薄膜等),实时关注生产情况,及时帮助农户发现病害,大力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说起种粮的经历,李必勇如数家珍,“我第一次在农信社贷款还是1998年,第一次贷了500元,到现在我还记着,我跟我哥两个人跑到城里贷完款买了抽水泵和引水管,花了465元,我记得太清楚了,单程车票4块5,来回花了18块钱。农信社的钱太及时了,买了水泵水管才浇了地,顺利度过了那年的干旱。”从那时起,李必勇就与凉山农商银行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2015年9月,凉山农信整体改制为凉山农商银行。2016年,在该行发起的第一次“整村推进进村入户”行动中,为李必勇授信20万元,2019年授信增长为80万元;2020年,凉山农商银行对他的授信达到了200万元。这200万元在李必勇这里变成了地租、农资、工资,支撑他把理想变成现实。李必勇种植规模最大的时候种植水稻达到5000多亩。

为什么李必勇不种别的作物却只种植粮食,这让记者很是好奇。原来,在李必勇的意识里,什么都没有粮食重要。直到现在,他的朋友们还都叫他“疯子”,他“疯”于对种粮的执着,对饥饿的记忆深入骨髓,长于血肉。在安宁河谷这里种粮,比在集中连片的粮食主产区难多了,对于苦难的记忆,让他为粮食安全扛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存在,才让“天府第二粮仓”进入现实,才让我们的粮食安全战略掷地有声。记者开玩笑地说“:干脆把你生产的大米注册为‘疯子大米’更合适。”

西昌作为“现代农业硅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2万余亩,总产量24万吨以上,各级“田长”共有1393人,分别由各级领导分管担任。凉山农商银行西昌支行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一直以“扶农助农”为己任,截至目前,共扶助种粮户5.85万户,贷款累放额23.6亿元,投入种植面积达40万余亩,总产量过半。

聚焦振兴“持久战”激发致富“动力源”洛古有格:深山里的大变化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

凉山有着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挂念和厚望,凉山农商银行始终聚焦脱贫地区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大脱贫小贷投放、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方式,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2022年初,该行开展了覆盖全州所有乡镇村组的“乡村振兴-进村入户”工作,得到各级党政及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在昭觉县三河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路,记者来到了彝族老乡吉好也求家的旧址,重新修过的石板路被命名为“暖心路”,代表着彝族老乡对习近平总书记关怀的殷殷之情。当年的贫困村民如今都已经搬迁到了不远处的新村。现在彝族老乡的家里还有“四川农信央行扶贫再贷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示范户”的铁牌,用以纪念伟大恢宏的“金融精准扶贫”!

不远处的三河新村干净整洁,黄墙灰瓦,在春日的阳光里,在翠绿的群山中,显得温暖又闲适。

村口,一幅醒目的双语(汉语和彝语)标语映入眼帘“共产党瓦吉瓦习总书记卡沙沙”,这里的海拔有2500米,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的脸上有着深深的高原红,他笑着向记者介绍:“瓦吉瓦”的意思是非常好、真棒,“卡沙沙”的意思是谢谢。这句标语里饱含深情,洛古有格继续说道:“当地彝族群众中传颂着两个一步跨千年,第一个一步跨千年是1952年彝乡解放,彝族同胞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个一步跨千年就是精准扶贫,终于把头顶上的这顶‘穷帽子’摘掉了!”

走进彝族老乡吉好也求的新居,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临着大门开了一个小卖部,正对着大门悬挂着很多牌子,其中“四川农信农村金融服务站”最为醒目。洛古有格帮着介绍起来,这个村子2014年大部分人的年收入还在2300元以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到2022年,很多家庭的综合年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

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洛古有格情不自禁地介绍起自己的养殖事业。2013年,洛古有格返乡创业开始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养殖。“肉牛养殖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产业,所以对这个产业有信心。”洛古有格继续介绍,“现在一户养七八头牛没有问题,三头牛能卖差不多4万元。”作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为提高村民的肉牛养殖信心,他建设了一个畜养270头牛的养殖场。他从凉山农商银行的贷款,也从2014年的2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20万元。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养牛致富,并带领广大群众一起致富的信心。

说起农商银行的服务,洛古有格连连竖起大拇指,他表示,一来农商银行的网点很近很方便,二来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经常开展上门服务,了解大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大家互相了解,建立了信任。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贷款120万元,材料准备齐整,仅10天就审批下来了,效率真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凉山农商银行昭觉支行副行长康雪嵩接过话头介绍说“:我们在简化贷款资料、提高贷款效率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积极发挥客户经理人熟地熟的优势,提前联系村民,对有需求且符合标准的村民一次性做好基础信息录入。”

凉山农商银行开展的“乡村振兴进村入户”工程在整个凉山州域进行了全覆盖,对符合条件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经营主体应贷尽贷,对暂时不符合条件或者没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经营主体也都建立起了档案,方便随时联系、查阅、进行服务。鉴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为了符合农业生产的周期,凉山农商银行所发放的农户贷款大部分都是中长期贷款,时间在3年左右,以帮助农户和经营主体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在尊重市场规律的过程中凉山农商银行和客户实现合作共赢!

截至2022年末,凉山农商银行11个脱贫县支行贷款增幅29.34%,脱贫小贷余额16.2亿元,占全州同业的79%。围绕凉山州2.4万户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实施规划,该行发放“安居乐”危房改造专项贷款1.2亿元,占全州同业的100%,共支持4622户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改善生活环境。截至今年3月末,凉山农商银行昭觉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5.41亿元,较年初净增1.62亿元,增幅11.75%。

降下发展“及时雨”当好服务“急先锋”吴洪刚:返乡创业既容下了肉身又容下了灵魂

在冕宁县农丰村,返乡创业的吴洪刚向记者讲起了他的创业史。2013年,因为父亲需要照顾,他从外地返乡,带着多年的积蓄开始进行种植养殖。因为对农业不够了解,起初的几年亏损严重,陷入了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凉山农商银行冕宁支行沙坝分理处主任鲜祥明,经过评估,他获得了5万元贷款。谈到这段经历,吴洪刚说:“当时真的是不知道能不能贷到款,一直也没跟银行打过交道,心里着急又底气不足。”此后,凉山农商银行和吴洪刚一直“相向而行”,现在吴洪刚在凉山农商银行有50万元信用贷款余额。

讲起他创业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吴洪刚眉头紧锁,他说:“2017年我亏了很多钱,还好鲜主任帮助我解决了资金难题,要不,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那一年真的是背水一战,虽然自己的农业技术成熟了,但是自有资金却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从心底里感谢农商银行。”看着长势喜人的油桃林,吴洪刚又开心地笑了:“现在一年更比一年好,油桃这个品种比较稳定,市场波动小,当前已经度过了投入期,全面进入获利期,现在限制我种植规模的主要是当地没有那么多劳动力。”

当问及吴洪刚创业带给他的最大感触是什么,他说:“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没有路,水也不通,电也没有,只有一个太阳能,只能用来给手机充电,这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这么大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内心太寂寞了,只有农商银行的朋友们入户上门了解情况和我一起分析产业形势。”说完这段话,他抬起了头,抽了一口烟,接着说:“但是能照顾家里老人,发展得也不错,在这里既容下了肉身,又容下了灵魂,值了!”

截至2023年3月末,凉山农商银行冕宁支行各项贷款余额25.86亿元,较年初净增1.73亿元,增幅7.17%;新增家庭农场主贷款7762万元、新增专业大户贷款1810万元、新增农民合作社贷款2339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15417万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