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老汉我今年70多岁了,但每年在景区务工能赚几万元钱呢。原来是伸手向儿女要钱,现在我还能补贴他们一点!”前不久,四川省巴中市万寿村村民陈志激动地向笔者说道。
巴中市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恩阳区万寿村,水稻、油菜种植面积达800亩,农产品年利润50万元左右;存栏肉牛280头,牛粪、牛尿通过沼气进入田间,不需要购买肥料,养牛年利润150万元左右,同时,沼气可供30余户村民免费使用;酒厂酿造的“巴山万寿白酒”,年利润可达70余万元。该公司日常工作人员30余人,在农忙时节,如插秧、收稻、收油菜时,工人可达100余人。下一步,该公司将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将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把粮油做精、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有机食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创新农耕文化体验式旅游,丰富农旅形式。
2018年3月21日,该公司因生产经营周转在四川农信巴中农商银行申请融资900万元,用于购买牛、羊、高粱、种子等;2020年9月,因资金周转困难,在该行申请用于归还原生产经营周转用途的借款金额1500万元,同时,该行将原利率7.35%的贷款主动降息至5.95%,为企业减轻了经营成本负担。
万寿村能有今天的美丽景象,村民能过着幸福悠闲的生活,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也得益于一个眷恋故乡的“致富能人”——张云生。
回乡 只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2014年10月的一天,张云生从西安回到老家,闲时随意到村内的10来户乡邻家走了走,看到村民大部分住的都是土墙房,屋前屋后垃圾遍地,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几位长期患病的村民家里日子更苦,种的粮食卖不了多少钱,养猪除了本钱所剩无几,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上学,或者身体残疾的,日子过得很是艰辛,这些情况张云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此前,张云生在西安从事建筑行业,年收入20万元左右,在村民眼里是“有大房有小车”的富人,他看到村里日益荒芜凋敝,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带动老百姓一起致富。
创业 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起初老百姓不支持发展产业,担心我们半途而废,留下烂摊子,也担心土地被占用后不知道以后怎么生活,老百姓注重实际,我们就做给他们看。”张云生向笔者介绍道,他和8名老乡组建了巴中市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棵松农业公司),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出资7000多万元,流转土地、修路植树、打造业态。三棵松农业公司发展了多种业态,餐饮、民宿、酒厂、旅游等产业都需要人手,园区务工、流转土地、改造房屋,老百姓看到的、得到的实惠清清楚楚,自然而然开始支持工作。
有了政府支持配套设施建设和村民的支持,三棵松农业公司对万寿村进行了升级打造,整治万寿湖,精心打造“桃灼园、百玫园、清荷月畔、葡萄采摘园”,以“寿”为文化核心建造的“寿”文化展览馆、中医养生馆、玫瑰养生体验馆、万寿养生馆;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农家乐”、观光步道等旅游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五年时间,万寿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棵松农业公司流转土地3200亩,发展优质粮油580亩、品质果蔬1280亩、特色水产养殖620亩,实现年销售额1800余万元;通过优先安排园区务工、优先土地入股分红带动84户、323人增收致富。
“以前老百姓追求能吃饱、不挨饿,现在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张云生介绍说,村里90%以上的土地都流转了,土地流转费一年600元/亩,在景区务工一天收入50元至200元,节假日期间,“农家乐”更是爆满,村民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发展 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万寿村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就应该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要让他们多渠道增收,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张云生明白,万寿村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就要植入多种业态,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方面,张云生组建万寿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进行合股经营,盘活村集体山林、塘库,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万寿村是巴中市恩阳区2014年第一批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试点村,可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摸清全村集体资源的底。于是,张云生就探索出“一清两固三制四流程”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万寿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出资143.4万元和672.6万元,共816万元投入养殖发展;实行“财政资产股权量化”,按每股1000元共量化8160股,村集体占1434股、养殖合作社占6726股。2022年,村集体从万寿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股份收益9400元;按照“三股一保底”的股权量化机制,将村集体的1434股,再次细化为1184股“帮扶股”,75股“优先股”(优先支持土地入股)、175股“一般股”(普通农户)。“当收益低或没有收益时,也不用担心,我们还有每亩600元的土地收益以及利润10%的分红。去年家里1亩多的‘优先股’分到900元,加上一家6口人均214元的‘帮扶股’分到了1284元,全家从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共分到2184元。”邓先珍如是说。
另一方面,改造土坯房,盘活资产资源,发展“巴山民宿”。张云生开始对其家中在老房子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整体结构以青瓦、土坯房、泥巴墙为主体风格,地上改造与地下治污相结合,通过“三建四改”(建庭院、入户路、污水处理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实行休闲娱乐、住宿就餐功能分区,整体提升农家小院,打造天朗气清的宜居环境。现如今,“张家院子”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客房20余间,除三合院式民居的主院之外,左右两边还有以旧民房改造的三处院落共同构成了“张家院子”民宿群。“张家院子”还荣获巴中首家认证的“巴山民宿”。
源泉 总在关键时刻“扶一把”
近年来,巴中农商银行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积极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担当使命,坚定服务“三农”不动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定位,加强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县域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巴中农商银行紧紧围绕恩阳区“一核两环四带多园”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全力支持粮食,巴山肉牛、中药材、生猪、魔芋等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积极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模式,择优支持优质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并根据客户行业特征、规模大小、融资需求等因素,用好用活各类信贷产品,助力农村经济产业发展。
“在我发展之初和我最艰难的时候,是巴中农商银行帮助了我,把我从资金困境中拉了出来,如果没有他们向我提供贷款,估计我现在一无所有,真的非常感谢!” 看到巴中农商银行涉贷团队一行的到来,巴中市恩阳区某养殖场负责人龙大哥激动地说道。该养殖场成立于2017年,在恩阳柳林流转土地50余亩,主要从事生猪养殖,年产出生猪约4000头。经过几年的自身投入建设和巴中农商银行资金支持,其已经具备一定规模。2019年,“非洲猪瘟”对该养殖场造成巨大损失,所有猪种均被掩埋,发展前景堪忧。在此之际,龙大哥再次想到了巴中农商银行。该行客户经理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通过实地调查、项目评估等一系列放贷流程,采取“银行+担保公司+养殖场”模式,向其发放了200万元农业产业贷款,解决了养殖场的燃眉之急。
巴中农商银行扎实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营销活动,围绕恩阳区委“23456”工作思路,加大与西部高端肉制品加工、生猪屠宰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对接,重点支持饲草饲料加工等恩阳区重点地方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发展,提升信贷资金触达和投放效率,不断提升对恩阳区特色优势涉农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11月末,该行共发放特色优势涉农产业贷款14.66亿元。
巴中农商银行深入推进涉农企业简易开户服务,推行“线上办贷、最多补充一次、限时办结”等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金融服务满意度;简化贷款申请手续及优化办贷流程、合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制定还款计划,有效提高企业办贷、审贷、放贷效率,切实缓解企业还款压力。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该行采取“先受理、后补资料”的方式实现快速调查、快速审批、快速放款,不断提升客户办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