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5月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创推“乡情联络员”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以大冶农商银行为例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科技赋能“加速跑”的实践路径 ——以义乌农商银行为例 银行业金融机构盘活存量不良资产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推“乡情联络员”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以大冶农商银行为例

□ 作者 童长虹

为全力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湖北大冶农商银行主动扛起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行”责任,在选优派强“金融村官”的基础上,增设“乡情联络员”一职,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取得较好的前端成效。

工作背景

(一)中央有号召。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农”姓银行,做好普惠金融农商银行责无旁贷。

(二)省级有要求。近年来,省联社积极引导县域农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下沉服务重心,推广“金融村官+整村授信”等新模式,有力地支持了荆楚大地乡村振兴。

(三)机构有变动。根据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要求,不再保留县级支行,人民银行大冶市支行职能上收至人民银行黄石市分行,为保证管理力度不降、服务效能不减、持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力量,有必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四)基层有难题。一是人员力量不足。目前,大冶农商银行派驻的“金融村官”只有63人,存在“人少村多、一人多村”的情况,影响了服务质量。二是人员流动性强。担任“金融村官”的客户经理和支行长存在1至3年的轮岗期,岗位的频繁变动不利于营销服务的稳定性。三是服务乡村振兴不够。派驻“金融村官”多为“自上而下”安排式,工作重点在授信上,对产业振兴帮助较少,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此,在由镇及村层面,必须找到一个稳定、可靠、有效的人员对基层服务力量进行补强。因此,“乡情联络员”模式应运而生。

主要做法

(一)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变“分镇包保”为“返乡服务”。针对大冶市15个乡镇(街道)、322个行政村,大冶农商银行将341名在职员工,根据本人(或亲属)的祖籍,对全市322个行政村逐一进行认领,担任所在村“乡情联络员”,在“一镇一‘金融村官’”的基础上实现“一村一‘乡情联络员’”。与传统“自上而下”地派驻“金融村官”相比,“乡情联络员”本质上是“自下而上”选择产生,其服务范围为本人所在家乡,具有无可比拟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乡情联络员”出于对家乡的了解和对家乡的感情,更容易提升服务质量。

(二)以农户需求为核心,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是围绕服务“零距离”。“乡情联络员”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回到家乡亮明身份,全量收集群众相关需求,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人群,“一对一、点对点”地提供直接服务和“帮代办”服务。同时。通过大冶农商银行各类资源,精准解决农户关心关注的社保、农业补贴、农产品销售问题。二是围绕账户“零诈骗”。针对农村地区电诈易发高发、频发问题,常态化开展反诈拒赌、反假宣传以及征信辅导、业务问题解答等活动,向农民群众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下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24场,为广大农民群众换发第三代社保卡1.7万张。三是围绕征信“零不良”。加强与挂点村村“两委”深度合作,推动“乡情联络员”逐户摸排、走访建档,做实整村授信工作。2023年,该行新增整村授信预授信农户7333人,新增用信1.5亿元,较上年同期提升130%、102%。同时,该行依托“乡情联络员”加强反电诈、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使用正常贷款渠道,做到不良征信“防患于未然”。截至目前,该行已精准匹配全市各行政村农户基础信息50.54万人,乡村农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变“沉睡数据”为“云上财富”。整合“乡情联络员”采集信息、本行积累账户数据等多个渠道信息,建立起大数据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数据化”。依托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及手机银行、“楚天贷款码”“301”模式等数字金融工具,通过授信模型自动生成授信额度,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的融资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已授信农户5.85万户,授信金额22.07亿元。

成效及启示

(一)有效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乡村治理。随着“乡情联络员”下乡宣传,农民和涉农经营主体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有效提升,受诈骗群体也有效减少,农村整体信用环境也相较稳定,因资金引发的矛盾相应减少,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乡村有效治理。

(二)在农村金融共建共享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大冶农商银行将“乡情联络员”作为“村银”共建和整村授信的纽带,实现了“农银”之间的双赢。对于农民群体来说,金融服务实现了“家门口服务”、便捷化咨询办理。对于银行自身发展来说,不仅大幅增强了与广大农民客户之间的黏性,保持了农村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打牢了基层网点基础,也拓宽了微贷营销渠道,夯实了微贷主业。截至今年3月末,大冶农商银行涉农贷款投放比年初增长6.42亿元,其中由“乡情联络员”牵线搭桥的有1.35亿元,占比21%。

(三)金融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乡情联络员”不仅熟悉乡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大冶农商银行通过“乡情联络员”能够掌握农村产业发展真实金融需求,对有需要的农村产业灌溉金融“活水”。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71笔、金额2.08亿元,发放“农担贷”17笔、金额1469万元,发放“渔家乐”4笔、金额36.72万元,发放“农担接力贷”5笔、金额474万元,发放“新农快贷”12笔、金额655万元。这些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村产业发展,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四)以点带面推动了人才、作风、形象宣传工作。“乡情联络员”除了积极的外部效应,对加强银行自身建设和机关管理也有所裨益。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广袤的农村作为提升员工能力的“练兵场”,为“后继有人”打下了基础。二是在作风转变方面。全行员工在深入基层时受到了教育,重新涵养了农信“挎包精神”,提升了为民情怀,锤炼了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三是在形象宣传方面。“乡情联络员”成为农商银行无形的财富和无形的广告,进一步深化了品牌内涵,对于农商银行长远发展颇有益处。 (作者系湖北大冶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